艺术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12 11:06:00
导语:艺术课程教学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文章试以基础教育新课程中艺术课的“课程综合化”理念为切入点,对该理念下教学中的一些误区进行分析归纳,最终提出“课程综合”的理性认识。
关键词:艺术课课程综合生态式艺术教育
引言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地位日趋得到确立。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人们已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仅有技法教育的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艺术教育,仅有专业知识而无艺术素养的人是知识经济时代不合格的人才。
课程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现实形态,对它的改革与创新直接关系到预期学习标准的实现以及受教育者知识经验的获得情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小学艺术课程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艺术课鲜明特征的“综合性”原则也由此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
一、对“课程综合”的解析
1.概念
“课程综合”这一现代教育领域的高频用词,经历了先有“实”后有“名”的发展过程。具体地说,对“课程综合”的定义,现并无定论,它是教育领域派生出的一个新的复合词,它强调学科领域间的联系和一致性,避免过分强调各个领域的区别和界限,防止各学科领域间彼此孤立、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对于艺术课而言,“课程综合”是基础教育新课改下对艺术课的“综合性”在课程设计方面的一种思想理念和原则方面的体现,是运用艺术门类间内在的关联,诸如通感、联觉以及艺术学习内容、形式上的通性,在同一人文主题下,构建的课程模式,是艺术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2.“课程综合”的依据与前提
发展“课程综合”的教学理念并不是人们凭空的想象,更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它是依据基础教育的特殊功能、现代人的素质需求以及儿童的认知方式而提出的,它主要涉及在国家层面的课程结构中,以何种方式和怎样的程度体现课程综合化的潮流。①从艺术间的关系来看,真正的艺术能力不是单一感官的,它是以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共性作为坚实基础和“综合”前提的,即一种艺术领域为另一艺术领域提供灵感和刺激,通过一定要素的恰当融合与对话,产生一种新质,从而创造出相关联的、层出不穷的意象活动。基本上所有的艺术都涉及情感、知觉、审美愉悦、创作过程、文化背景等,它们的这些共同特征,为艺术课程成为一种综合性课程打下了强大的基础。
二、“课程综合”下的教学误区
艺术课程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学体系中多方位的变革,其不仅仅是个认识问题,首先更是个观念问题,由于教学观念上的滞后和扭曲,导致一系列教学活动不能健康开展。
观念上的不适应使得大多数单科艺术教师表现出思想意识准备不足,对“课程综合”的相关理念认识不够到位,无法摆脱“新瓶装旧酒”的尴尬,把“课程综合”简单地理解为内容上的增多、科目上的增加,对“课程综合”在教学方式上的两种模式:“一科切入,兼及数科”和“多科综合”,②不能真正理解把握,为了迎合开放综合性课程新体系的构建,片面强调审美意识或课程综合,课上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不够,不是被上成文学欣赏课、思想品德教育课,就是被上成各艺术学科的大综合课,忽视学科间相关内容、知识点的有机渗透和运用,以及学科内部的联系和互补、互利的生态关系,没有致力于改变以往单纯以学科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没有真正强调以学生经验为线索的学习,没有注重情感的体验,更别说“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因此,在基础教育新课改下,课程内容的安排更需要精心设计、适时适量,学科的综合更要自然、合理、适度。三、对“课程综合化”的理性认识
“课程综合”强调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的融合,旨在拓宽受教育者的视野,培养其融会贯通、整合创新等多种能力,所谓“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只有多种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碰撞,造就一种知识的融合、共生、开放、可持续发展模式,才能达到一定的“生态”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改变以往单纯以某一学科的知识体系构建课程思路的做法,重视多门艺术学科的融合、多种艺术的综合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丰富。
在20世纪的艺术教育中,艺术学科大多是分离状态,学科本身的综合被忽视,更不用说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进入21世纪后,艺术课提出要注重多门艺术的综合,综合化已成为课程发展的趋势,它不只是改变四门艺术学科的一种课程组织方式,其本质上更强调的是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
(2)注重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创造与想象能力等,培养学生多种艺术能力的综合生成与发展。
生态式艺术教育不再把艺术知识技能作为最终的课程目标,而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所谓“艺术能力”是艺术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的相互渗透融合的产物,它主要包括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创造与想象能力,以及通过学习形成的与非艺术学科的连通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艺术综合发展能力等。人文精神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注,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对人无限关爱的思想倾向,而“综合”的用意也在于此。人文与艺术能力的结合,不是简单的加法算术,而是两者生发出的一种“出于蓝,而胜于蓝”、涵盖了两者又超越两者的综合素养。
(3)改变艺术学习远离日常生活和真实生存环境的现象,注重艺术课程与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汲取和拓展艺术想象及创作的素材和灵感,丰富内在情感,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最终目标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艺术课作为一门新型课程,其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课程综合”的实施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举。让我们在不断学习、研究、探索、实践中完善艺术课的教学,对于它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注释:
①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8月版
②《艺术课程标准(试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2]腾守尧《艺术与创生》[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4]刘丽英《实施复合式艺术教育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音乐》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