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服饰艺术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12 11:03:00

导语:后现代服饰艺术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后现代服饰艺术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文章把后现代服饰艺术的特征归结为四个方面,分别是:解构、拼凑、形式夸张和世俗化。文章分析了这四个方面的典型表现及其内在关系,并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文化本质及潜在的巨大危机,以提醒人们对当代服饰艺术的后现代倾向给予科学的评判和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服饰艺术后现代解构拼凑形式世俗化

人类服饰从防晒御寒、取悦异性的个体行为,到成为宗教礼仪、身份象征的社会附属物,再到今天世俗百态、异彩纷呈的个性形态的形成,经历了从自然、宗教、政治到情感表达的蜕变过程,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以表达人类情感观念为主的新型艺术形态。这种以产品为媒介的新型艺术,迎合着商业文化的节拍,把当代人类的意识形态渗入了千家万户,其中,具有商业化和世俗化特征的后现代文化形态,在当代服饰艺术中就有着极好的表现与发挥。

1.解构的开始:解构就是肢解一切传统。它是后现代艺术的基础,旨在捣毁一切社会化的权威和地位,消除功利与欲望,追求自我和个体精神的释放。它是人类文化,从个体走向社会之后,又试图从社会回归个体的第二次飞跃的引擎,它强大的动力性把服饰艺术的传统形象肢解得面目全非。

传统的西服被分解成片,反串地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追求精致和品位的西服的固有特征受到了极大的嘲讽;隐蔽了数千年的腰部、大腿等人体敏感部位,被挖成空洞或故意翻开,性的社会伦理障碍被服饰轻易地消除;原本完整的裁剪,背离了人体工学的原理被任意剪断,又缝合,人体美不再是服装审美的唯一基础,服装设计的结构和功能也不再以适合人体的需要为基准……上好的毛皮被设计师撕成破旧的碎片,有意彰显出对高贵与奢华的反叛;人体被装扮得如虫、如鸟、如建筑、如雕塑,以表达对旧有人体形态的不满。服饰艺术发展到今天,似乎不论手法、格调、形式、内容,只要是对传统的反叛与颠覆,是与世俗功利不相干的自我意识的张扬与表达,就都称得上是前卫之作、高超之作。

2.拼凑的游戏:服装设计师对传统反叛与肢解的结果,并没有引起对现实更深的思考,以找到未来的路。相反,却将服饰艺术带入了更加没有深度、没有理性、没有风格的境地,它掀起了服装界拼凑、堆砌的风潮。不同时代的各种艺术素材,不同民族、地区的艺术形式可以同时作为设计的元素,社会突发事件、文化思潮、自然物、工业、生活用品,无论原始与现代、现实与梦幻、主流与非主流,都可以统统拿来,不加筛拣地拼凑在一起,不问目的,不究意义,只留下一堆供欣赏者自己解读的形式物语。

搭配与组合是这个时代服装设计的主打语。荒诞、奇趣甚至毫无道理的组合是常见的设计手法。Eun-Hwan的晚礼服设计没有结构线,没有缝纫的痕迹,只有一堆被堆积、搭错起来的面料样卡和破碎布头。Jalliano也常把垃圾布、碎纸、碎皮与牛仔、丝绸拼接在一起,为优雅高贵的“Dior”新品。它们不再是新风格的发明与创造,更多的是设计师个人戏谑本能的表达。服饰艺术梦回到游戏的边缘,将各种不相干的东西放到一起来玩味,是游戏的本能状态,也是艺术的超脱境界。

然而,“人们联结断简残篇以创造杰作,在这个过程中,连续性遭到破坏,艺术主题也被打乱……”当代设计师的任务似乎只在于将不同的艺术形式拼凑、折中或综合,它使一切深邃的思想、积蕴的文化,都走向了平面化,陷入内容缺失、精神匮乏的巨大误区。至此,我们似乎已有所觉察,新奇热闹的后现代服饰背后,却隐藏着人类精神的巨大危机。

3.形式的夸张:人们凭感性的冲动打破了传统,却无力收拾破碎的局面,理性的缺乏使设计师只能暂时将碎片拼凑在一起,把玩孩童般的游戏。然而,内心的空虚,最终只能靠形式的夸张来哗众取宠,这是拼凑组合的极端表现。

张扬的造型、戏剧化的妆容、高纯度的用色以及面料的随意搭配,都是后现代服饰的典型特征。这个时代比任何时候都更注重形式感的运用。T型台上的模特打扮得更像一个个丑怪鬼神,极具视觉魔力;硕大的蜘蛛、蜥蜴状的装饰物,配合高科技的光电效应,可以淹没服装的功能,成为设计的主体;层叠的褶皱、拖长的裙裾、膨大的造型、高束的发髻,体积感、体量感被无限地强调,超出了人体美的极限;在细节上,刺绣、缀饰、花边等工艺反复运用,繁杂、奢华到了极致……耐人品味的简洁风气似乎很难再回归,形式上的繁复与夸张最终沦为日益花哨的空壳,它标志着设计师内在魅力的匮乏,已经退化到了直接震动感官的地步。

后现代的产生原本是想超越现代,解决现代主义面临的困境。然而,它缺失的内力使其只有肢解的精神,却无拯救的体力,只能在一番疯狂的宣泄后耗尽自身的能量,萎缩而战,陷入缺乏生命意义的花哨浅薄的形式主义。服装功能的不断弱化,造型的无限夸张,乃至性在服装上的过分表达,都表明了这种生命意义匮乏之后的最后挣扎。

4.世俗化:服装的魅力下落到依靠本能刺激的地步是文明的悲哀,而后现代时期商业文化的飞速发展又注定了这种悲哀。商业时代的到来使许多艺术成为产品,许多产品也成为了艺术,艺术不再只是上流社会的独享、博物馆的馆藏,它开始步入世俗、平民的生活中,与生活日用品合二为一;高级时装不复存在,服饰艺术进入寻常百姓家,也把芸芸众生带入了时装艺术的殿堂。设计师开始为大众设计新品,而每一个消费者又都是新品的欣赏、观摩和评判者,他们的喜好主导着服装流行的潮流,成为艺术灵感的源泉和艺术创作的再造者。这使得服装的品种日益增多,流行周期也迅速加快,转瞬即逝、眼花缭乱成为服装设计的代名词。而设计师的作品要在纷纭的市场中迅速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必须依靠形式上的张力和刺激,因而,世俗化就成了形式夸张的外部驱动力。

这种日益世俗化的趋向,是商业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后现展的必然。它降低了艺术的身份,推动了人类服饰流行的蓬勃发展,却也使服饰艺术丧失了其内在的精神与活力,完全成为商业的附庸。

结语

后现代一面使服饰艺术空前繁荣,人尽其言,物尽其语,表现出人类文化的极度宽容,一面也使得服饰艺术进入了不知所云,不明所往的虚无境地。这种源于西方却席卷全球的后现代艺术现象,有人称是晚期资本主义衰败的征候,表现出当代西方文化的困窘处境。认清貌似繁荣的后现代服饰现象的真实面孔,给还在盲目跟风的国人以警醒,便是本文的意图所在。

参考文献:

[1]包铭新《西方后现代服饰》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

[2]朱隶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3](美)珍妮弗克雷克《时装的面貌》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4](英)凯文·奥顿奈尔《黄昏后的契机:后现代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