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的基础研究论文

时间:2022-09-22 05:25:00

导语:审美的基础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审美的基础研究论文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身体’成为西方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大陆’”[1](p1),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美学等学科的研究者竞相涉足这一领域。中国大陆美学界对身体的研究虽相对落后,近年来也在逐步追赶,相关研究与日俱增,并且也成为了国内文艺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赵之昂的《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就是身体美学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作试图从肤觉经验的角度考察身体,即从身体肤觉经验——视觉经验——意识的关系链中考察人,寻求身体被当代人关注的原因,探讨肤觉经验与意识因素的关系、特别是和审美意识的内在联系。

《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首先从身体的一个侧面或者角度界定研究对象问题。作者的研究的重点是放在肤觉经验方面,探索肤觉以及在视觉和思维中的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关系。肤觉经验有两个方面的内涵界定,第一,人的直接的肤觉、躯体觉;第二,扩展到视觉和意识之中的肤觉经验。肤觉经验指的是人的皮肤感受的经历,这一具有记忆性和意识性的肤觉经历,在以后的视觉、听觉等感觉之中,以及情感、意志等思维之中均有所体现。肤觉经验与视觉、视觉经验的这种交融,使得人们能够在一定的空间距离内获得皮肤意义上的体验、判断、推想和外向投射。作者所指的肤觉经验的扩展,即是借助于视觉,人们的肤觉体验超出了肤觉的直接性和有限性而在视觉空间及其它感觉空间内的展开。视觉投射到何处,人们的肤觉经验就会体验到何处。这样人们就有了两种肤觉以及相关连的两个自我,一个是肉体意义上的肤觉和自我,另一个是肤觉经验层次上的无形的肤觉和无形的自我。而这一无形的自我即是自我的放大,形成大的“自我”或“大人”。这一肤觉“大我”与审美感受、审美形态和审美意识有较密切的联系。

作者认为,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关系首先表现在审美创造性上。肤觉经验是人类创造、人类审美创造的主要原点之一,是与饥饿同等重要的人类创造、发展的生命驱动力。在动物和人类身体器官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躯体觉、肤觉出现得最早,最为古老。人类主要依据这一自身古老的躯体觉和肤觉进行直接的创造和间接的创造。其直接创造即是人类主要依据自身的身体、肤觉的要求而进行的创造,它主要体现在人类身体、肤觉的直接接触物比如工具、服饰、建筑等方面,这些创造表现在审美方面即是各种实用艺术,其最高层次是舞蹈和雕塑。肤觉经验的间接创造指的是在非接触的情况下人类对对象的感受、判断和营造。肤觉经验的间接创造主要体现在肤觉视觉结合的形式感(简称肤视形式)、肤觉比喻和肤觉视觉结合的空间(简称肤视空间)等方面。它具体表现在:第一,肤视形式。作者认为,“形式是人类自身身体的一种属性,是身体-肤觉经验通过‘视觉化’与视觉经验联合感知、凝聚的结果。”[2](p94)肤视形式创造的根源不是来源于人对自然物的模仿,而是基于主体的适宜性,经过肤视的形状感知、简化、抽取、凝聚而形成。肤视形式是人自身身体的一种属性而不是一种外在的自然属性。由于肤觉和视觉的感知特性的不同,肤视形式自身特性之中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一般来讲,形式中侧重于肤觉知觉特性的基本上体现在其基础的方面,即形式中的点、线、面等形成的过程中,肤觉的参与因素相对大于视觉的因素,或者说是肤觉经验的因素为基础,最后凝聚在视觉之中。同时肤觉经验具有一定的无意识特性,因而形式的内涵也较为抽象和潜在,其风格表现接近于简洁;点、线、面等基础因素由于缺少变化而相对比较单调,对单调的调和则依据视觉,视觉以其变化和繁复而对形式中偏重于肤觉特性的点、线、面等进行调和,其风格表现是繁复。现代艺术、现代实用艺术中对抽象形式的偏重而表现出的简洁的风格,所体现出的是现代人对身体、肤觉的无思和自动的境界的追求。第二,肤觉比喻。肤觉比喻指的是在肤觉经验的实践性的基础上,借助于肤视先天联系和视觉化,通过类比的方式,将人的肤觉经验外射到未触及的对象之上,或是主体在外在事物之上唤起类似于肤觉躯体觉的类比性感受活动。肤觉比喻通过以近喻远的空间性、以强喻弱的情感性和无意识的意识性,创造出迥异于现实的审美意象。移情、通感、对象化、意向性等即是肤觉比喻的心理学、哲学基础。第三,肤视空间。借助于肤觉比喻,人类把现实的、肉身的自我投射出去,充盈于一定的空间中。这样的空间就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空间,而是人类自我感觉投射、充盈的空间,同时也是人类自我扩展的空间。由于空间扩展,人类就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现实的肉身自我,另一个是无形的、空间扩展的大的自我,作者称之为空间大我。空间大我与其它动物的大我的不同之处在于反思,空间大我是人类自身反思而成的,是唯人类所独有的。第四,与艺术意境的关系。空间大我是将自身的身体、肤觉的感受因素外射,即以自身的身体-肤觉的感受经验,意向性地推测外在自然物。这一意向性的扩展和推测表现在个别的自然物的判断就是所谓的“情景交融”。肤觉经验的投射而形成的“情景交融”不同于传统的“天人合一”基础上的“情景交融”,它具有现代心理学、现代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实证的基础。

米歇儿·福柯指出“我们应该研究如今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身体”[3](p121),目前身体问题的提出,是当下人类发展的紧迫问题。作者认为,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们所追求的是避重就轻的、由轻盈至无觉的愉悦情感,这一追求固然是人类的本能,但在长期发展演化中,人类的这一追求存在逐步趋向更加轻盈的倾向,目前这一倾向尤甚。这一轻盈的倾向一方面给人的身体带来适宜性的愉悦,但同时也弱化了人类的躯体。这样,身体的审美就具有一定的双重性,即身体审美在局部、短暂的快感方面有利于人类,同时在总体、长期的、进化的审美倾向方面引导人类身体向弱化的方向发展。就是说,排除科技等因素使人类灭亡的可能,人类自身对审美的要求也会弱化人类自身身体,从而使人类自己在身体的审美愉悦中一步步走向灭亡。这样,作者看到了身体的愉悦性审美的另外一个方面,即看到了审美的否定性和不利于人类的方面,作者的这一清醒态度是对当前人类审美现实追求和快乐追求的严重性的忠告。

《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在探讨了人类肤觉经验在自然方面的空间扩展之后,又探讨了肤觉经验在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扩展。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扩展指的是人类肤觉-躯体接触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借助于视觉化的自由交流、传递并获得一定的愉悦和满足的潜在的人类之爱。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扩展是人类本能的表现之一,它具有空间自由性、乐而不淫的自我提升、主体的自动和无思等特性。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扩展在人类文明史上基本上处于被压制状态,但在现代社会中却由隐至显,形成新的道德观念和审美观念。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扩展以潜在的无觉、无思和自动的方式消解着现代人的孤独和意识的工具化。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扩展既通过其潜在性避开意识符号的纠缠,又可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广泛而潜在的沟通、交流,进而得到爱的满足。同时作者又探讨了异性之间的肤觉经验因素的视觉扩展和交流,特别是男性具有肤觉意味的视线投射的内涵。奥德瑞·尼尔森认为:“盯视几乎是男性独有的。”[4](p130)这样的盯视对女性的身体的割裂,作者引用日本女摄影家笠原美智子的话说:“人们开始框取躯体的局部形态,强调躯体的某一部分以作片断性描绘”。[5](p129)由于对女性身体的视线分割,进而形成对女子人格的忽视,但这一探讨十分艰难而复杂,这也是该书应该加强之处。

参考文献:

[1]侯杰.身体史研究刍议[J]济南:文史哲,2005,(2):1

[2]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转引自李银河.福柯与性[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4][美]奥德瑞·尼尔森.不言不语[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

[5][日]笠原美智子.招摇——另类人体宣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