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猫的成功之谜论文

时间:2022-08-19 11:46:00

导语:音乐剧猫的成功之谜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音乐剧猫的成功之谜论文

摘要:《猫》是一部以儿童诗集改编而成的音乐剧,这样的取材成功的希望不被看好。但音乐奇才安德鲁·洛伊德·韦伯和一批天才的创作团队使《猫》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其主题曲《回忆》感人至深、风靡全球,成为《猫》剧的代表和象征。音乐剧《猫》将丰富的音乐元素、新颖的舞蹈元素和大胆的舞美元素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是其成功的秘诀。

关键词:音乐剧;韦伯;《猫》;舞蹈;舞美

音乐剧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它的形成与发展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其解释是:音乐剧(Musical)是戏剧表演的作品,具有激发情感而又给人娱乐的特点,简单而又与众不同的情节,并伴有音乐、舞蹈和对白。它的特征表现在艺术的综合性、现代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商业性操作。如今,音乐剧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之地是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洛伊德·韦伯(AndrewLloydWebber)的撼世杰作,于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伦敦西区新伦敦剧院,1983年登上音乐剧之都百老汇的舞台,从此一炮打响并连续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它21岁生日时,在同一个剧场落幕。至此,《猫》已在全球演出了近7000余场,在世界范围内已拥有超过6500万观众,并以14种语言、超过40个版本、在全球近300个剧院演出过,创下百老汇与伦敦音乐剧最“长寿”的纪录,被授予“世纪音乐剧”称号。笔者曾有幸在纽约一睹《猫》的风采,并为之精彩绝伦的表演而震撼!《猫》综合了音乐剧艺术的种种元素,无论是从古典、摇滚、蓝调到爵士之间变换自如的音乐,还是踢踏舞、芭蕾舞、爵士舞和现代舞等多元素的舞蹈以及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创造出的梦幻般的舞台效果都令人称奇赞叹。《猫》曾获得最佳音乐剧奖等7项托尼奖及世界多种奖项,剧中贯穿始终的歌曲《回忆》(Memory),已成为音乐剧的经典作品。《猫》为何如此成功呢?它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其主要的音乐(回忆)、舞蹈和舞美(服装与化妆)三方面来加以分析。

一、韦伯与《猫》

在世界四大音乐剧《猫》、《歌剧院幽灵》、《西贡小姐》和《悲惨世界》中,韦伯的作品就占了两部。他的作品虽然不能满足每个人的审美要求,但它们的观众及票房成绩对他的成功给予了有力的证明,人们常用“天才”、“奇才”甚至“鬼才”来形容这个人。

安德鲁·洛伊德·韦伯(AndrewLloydWebber)1948年3月22日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音乐世家,3岁练习小提琴,接着又学习钢琴和圆号,6岁就能作曲了,9岁时这位小天才的作品就已发表,几年后,韦伯认识了他音乐剧创作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位搭档蒂姆·莱斯(TimRice),于是,两人开始了传奇般珠联璧合的合作——一个作曲一个编剧。1965年,他们的第一部音乐剧《我们这样的人》完成了,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部作品没能公演。他们真正上演的第一部音乐剧是带有宗教色彩的《约瑟夫和他的神奇彩衣》,随后两人又携手创作了摇滚风格的《耶稣基督万世巨星》。他们最后一次合作的音乐剧是《艾薇塔》,剧中的名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Don’tcryformeArgentina)被人们广泛地传唱。韦伯的音乐剧在古典和流行、先锋与传统间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选材也广泛,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一)《猫》的诞生

音乐剧《猫》是韦伯根据英国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斯特尔斯·艾略特(ThomasSternsEliot,1888—1965)的儿童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经》(OldPossum’sBook0fPracticalCats)改编而成的。诗作完成于1939年10月,音乐剧的创作始于1977年,两者相差38年。这次创作完全是源于韦伯儿时就读过这首诗的浓厚兴趣。但其中最著名的唱段《回忆》(Memory)是从诗集中未曾出版过的部分(这部分是由艾略特的遗孀在一次音乐会上带给韦伯的)创作的。魅力猫格里泽贝拉(Grizabella)的故事给了韦伯巨大的创作灵感,但是他的创作意向却遭到了大多数亲朋好友的一致反对。人们认为没有剧情的诗集改编的音乐剧本会带来致命的错误。毕竟,一部由儿童诗集改编的作品是难以支撑起满足观众口味的戏剧情节的。可是韦伯的态度却非常坚定,他认为这部音乐剧可以摆脱剧情对音乐剧的束缚,依靠音乐就足以营造打动观众的气氛。事实证明韦伯是伟大的。他找到了由导演特雷·沃尔·努恩(TrevorNunn)为首的一批天才型人物。于是,《猫》剧成功的最大保障之一——杰出的主创团队形成了。

《猫》的剧情非常简单,杰里克猫族在每年一度的舞会上,等待猫族中最具权威的领袖猫老杜特洛诺米(OldDeutteronomy)来裁定哪一只猫登上九重天。于是,所有的猫都粉墨登场尽显自己的风采。最后是“魅力猫”登场,她年轻时是猫族里最漂亮的,为追求新鲜的生活去外面的世界寻梦,当大失所望回到猫族之后,魅力猫已变成一只邋遢落寂、丑陋难看的老猫了。除了领袖猫,所有的猫都不了解她光鲜的过去,且对她充满了敌视。但是在她不断地徘徊于猫群的周围,几次请求猫群的原谅,并发自肺腑地唱出《回忆》后而感动了所有的猫,大家一致推举魅力猫登上了九重天。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剧情不会存在太多的戏剧性。居其宏老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有趣味的情节,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一个突发性事件,一场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都有可能包含着戏剧性。其中冲突是戏剧性的源泉,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性。”《猫》剧中的戏剧性太少了,然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正回应了韦伯创作时的自信。那么,剧本取材于儿童诗集的音乐剧又是怎么成功的呢?当代最重要的美国音乐学家之一约瑟夫·科尔曼认为:“尽管诗歌的适应性很强、意义明确,但即使最富激情的念白也只能在受限的感情层面发生效用,而音乐却可以自然而然地超越这个层面。”韦伯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音乐的这一特性,用优美的音乐打动了观众的心。此时,韦伯的“弦外之音”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戏剧性砝码。

(二)《猫》中的音乐

韦伯之所以能够用音乐来成就一部不朽的音乐剧,是与他独特的创作理念分不开的。在创作手法上:现代先锋派的、古典的、流行的等多种手法兼收并蓄;声乐演唱上:美声、通俗、摇滚同台展现;器乐演奏上:传统的交响乐与流行的电声乐融为一体。在《猫》剧21首歌曲中,它的旋律风格也是多元化的。如宗教圣咏的合唱和配乐诗朗诵、rap说唱与摇滚结合、爵士之风与古典宣叙调风格都在《猫》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此外,剧中还有很多不同风格的摇滚舞曲、芭蕾舞曲等等都堪称经典。主题曲《回忆》感人至深、风靡全球,成为《猫》剧的代表和象征、音乐剧史上的一首不朽名曲。

《回忆》是由剧中的魅力猫——格里泽贝拉演唱的,它是纯粹意义上的独唱,在剧中出现过四次,只有在第二幕是最完整的呈现。演唱者演唱时自己没有舞蹈动作,也没有别的猫来为她伴舞。偌大的舞台上只剩下一张凄清的面孔。伴随着被称为“普契尼式的咏叹调”的动人旋律,歌词流泻而出:

“Memory,turnyourfacetothemoonlight.Letyourmemoryleadyou.Openupenterin.IfyoufindtherethemeaningofwhathappinessisThenanewlifewillbegin”该曲以伤感的情调和动人的旋律,唱出了一个青春红颜不再的女人,经历了各种艰难遭遇和人生痛苦渴望亲人和回家的心境。

这首歌临近首演之时,导演特雷沃尔·努恩(TrevorNunn)仍不满意,是韦伯熬了通宵后写成的。歌词是在旋律完成后导演借用了艾略特的另一首诗作《风夜狂想曲》为参照,花了一个星期才将上面那段唯美的文字完成。就这样,韦伯和努恩共同成就了一首令全球250多位各类艺术家录制并演唱多达600多次,总销量超过200万张,以14种语言、42个版本在全球备受人们喜爱的音乐剧名曲。有趣的是,“魅力猫”最初的扮演者是英国著名女演员朱迪·登切(JudiDeneh)。但由于她病了,在首演前五天临时换成了忆莲·佩姬(ElainePage)来担任这个角色。忆莲·佩姬在扮演了“魅力猫”后便大红大紫,如今她已被称为音乐剧舞台上的第一夫人。

在这首歌曲里,人性与“猫性”几乎等同。原本的艳丽光鲜不复存在,衣衫褴褛又遭人唾弃,内心的辛酸与寂寞可想而知。对于回到猫族的渴望从声音微颤的"happiness"一词中进发,巨大的情感宣泄而出。

这是一个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歌曲,这种结构发展十分适于表现细腻的感情。一出来是降B大调,呈示部有四个乐句,第一个音在小字一组的降B上持续了7拍,紧接着旋律在这个调式主音周围上下环绕,随后结束在主音小字一组的降B上,凄美动人的感觉油然而生。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模进,结束在小字一组的G上,将感情往更深的层次推进。第三句旋律由上而下,_种无奈难以平叙。第四句曲调急转直下,最后设计了一个从小字一组的F到小字组的G的小七度跳进,随后回到调式主音,是个不太标准的起承转合的四句乐段。两个旋律相同但是歌词不同的段落完成了呈示部的情感铺垫,将记忆(memory)与月光(moonlight)在昔日的幸福(happiness)中写尽。脑海中回忆片段的再现让人觉得幸福是那样遥不可及……这之后进入了对比中部。这是一个二句乐段,从降B大调的导音上开始低回地行进,给人营造出一种心情难以平静的状态,第二句像第一句一样进行了一个三度的上行跳进又向下划了一下。还原E的做法似乎使旋律带有了和声小调的色彩,而后的上行旋律有带给人一种即将抓住希望的感受,情绪顿时明快了许多,为主题的再现打好了基础。再现部几乎是完整地再现了呈示部的各种音乐元素,苦痛似乎将要结束,新的一天充满光明。人声戛然而停,但是器乐将感情继续推进,此时乐曲由降B大调转入了降G大调,重复了一遍呈示部的材料后,乐曲再次进入中部。这时“可爱猫”年轻昂扬的童声响起,随后,“魅力猫”的声音加了进来继续演唱,只是在低八度上唱,与高八度“可爱猫”清纯、天真的童声交相辉映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个充满了勃勃的生机,一个却极端地低沉颓废。这两句之后,“魅力猫”竭尽全部的激情独唱了由降G大调转入降D大调的回忆主题。短小精悍的尾奏之后,“魅力猫格里泽贝拉”终于变成了幸运猫,她得到了杰里克猫族的原谅,升上了天堂。另外,在《猫》剧中,韦伯所要求的演唱风格放大了声乐的再现功能。“英雄猫”是一个贯穿全剧的男中音角色,从头到尾几乎都是气息饱满声音圆润,突出了英雄猫的领袖气概,而且声音中也不乏抒情的能力。同为男中音,“富贵猫”就不同了。这是一个大腹便便的家伙,一开口就是标准的歌剧男中音,他的音色雄厚威严,尊贵的地位由中气十足的声音凸现出来。“可爱猫”的音色高亢明亮又不失甜美纯净,自然地将青春气息释放出来。“魅力猫”则充满了厚重的沧桑感。“老剧场猫”声音沙哑而颤抖,可当他回忆当年的风光时声音又变得底气十足。“领袖猫”虽然是个男高音,但他同时又是猫群中活得最久的,所以声音中不时流出虚弱、颤抖和苍老的迹象。难能可贵的是演员将声音处理得有些发空,活脱一个部落智者的老猫声音形象。舞台上的猫儿们表现了人类社会中各阶层、各职业及各种性格人物的众生相,正如“领袖猫”的那一句“Thecatisverymuchlikeyou(猫很像你们)”引发观众对《猫》的哲学思考,猫的故事其实不就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写照吗?

当然,如果将音乐剧《猫》的成功完全归功于韦伯,那也是不太客观的。虽然韦伯是《猫》的功臣,但是《猫》并非韦伯一个人的创作。这部作品将音乐元素、舞蹈元素和舞美元素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是其成功的秘诀。

二、《猫》中的舞蹈与舞美

(一)《猫》中的舞蹈

《猫》中舞蹈的分量很重也很成功,编导们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不同性格和不同特征的猫。舞蹈设计者吉莉安·莱尼(GillianLynne)对艾略特的诗作和韦伯音乐进行了深刻的理解和研究,她捕捉到猫神秘、孤僻、高傲、多情和柔韧性极强等特点后开始了创作。她不想运用已有的舞蹈风格和模式,而采用一种新概念和充满能量的独创风格,这样能使每个演员获得最自由的表现力,使每个猫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纯白猫”开场跳的经典芭蕾动作,动作舒展大方,表现出猫族晚辈纯真的天性和对猫族的依恋。不仅如此,演员坚实的芭蕾舞基本功底使“纯白猫”成为舞台上众“猫”中身体柔韧性最接近真实猫的一个:夸张的身体扭曲度能够使观众立刻联想到平时所见到的猫的形体动作。“魔术猫”超高技术难度的大跳,揉进了爵士舞特点的芭蕾,让观众既领略了他的魔力又从舞技中体会了愉悦。“娇气猫”的踢踏舞、“迷人猫”与“迪米特猫”介绍“犯罪猫”时的舞蹈、“小偷猫”的滑稽双人舞和“摇滚猫”带有摇滚风格的狂放不羁的舞蹈,以及现代舞变形的芭蕾舞和爵士舞组编的群舞等等分散于全剧中。甚至在一些细节上动作也被设计得严丝合缝,如“猫儿们”安静地趴在地上的动作就是把两只“前爪”交叉伏地,这是多么缜密的设计呀。尤其是刚开场时,随着奇怪的音响和音乐的慢慢深入,“猫儿们”一只只粉墨登场,有的猫是直立着身子跑出来的,有的猫是翻滚着身子(贴着地面的)出来的,更多的猫则是爬出来的,而且爬的动作通过这些模仿猫儿的舞蹈动作配合舞台布景、道具、化妆、服装、灯光,一下就抓住了观众的心。这些成功地融合了踢踏舞、芭蕾舞、爵士舞和现代舞等多元化的舞蹈,表演时而柔美,时而奔放,令人目不暇接而又交相辉映,使得整个剧目充满了活力,特别是那段长达十几分钟的“杰里克舞会”的舞蹈,场面宏大,激情澎湃,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二)《猫》中的舞美设计

《猫》中的舞美(人物造型、化妆、服装、布景、道具、灯光等)设计得也让人拍案叫绝。约翰·纳皮尔(JohnNapier)根据艾略特的原诗,总结猫和人类的特点与共性,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为全剧36只猫设计了250多套不同颜色、皮毛和花纹的服装,并为每个演员都画了一个与其角色身份相符的猫脸,形态迥异,各具特色,惟妙惟肖。如富贵猫巴斯特弗·琼斯(BustopherJones)为了体现出其受过良好的教育,在猫族里受尊敬的上层社会的身份,他身穿领口白色而全身黑色的燕尾服,白白的鼻尖,胸前还别着一支玫瑰花,大腹便便,用小汤勺作拐杖,绅士味十足。铁路猫史金波旋克斯(Skimbleshanks)是只辛勤工作在铁路上、担负着火车进出站任务的白色带浅黄花纹的成年公猫,他拥有一张十分快乐的脸,身穿一件小马甲,俨然一位很有责任感的“蓝领”阶层。娇气猫詹尼点点(Jennyanydots)算是猫族中最懒的猫,她是白天懒散睡觉、晚上繁忙工作、体态臃肿但却可爱的肥猫,娇气猫的肤色被设计成虎纹与豹斑的灰白色,她有两套服装,其中一套可以算是杰里克猫中最为臃肿的服装了。魅力猫格里泽贝拉(Grizabella)是剧中最重要的角色,她年轻时的美丽已不复存在,如今成了一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而又被众猫唾弃的老猫了。“魅力猫”身上的灰土遮盖了她原来的毛色,只能通过她的脸庞及头发依稀辨出她的本色皮毛应该是灰色与黑色相间。她长发披肩,脚穿高跟鞋,身穿黑色晚礼服短裙及脏兮兮的灰色皮衣,是一位光华已尽的中年妇人写照。

但是,人和猫毕竟是有区别的。如何在舞台上缩短人和猫的形象之间的差距而又不失猫的特征呢?化妆师将这个问题完美地解决了,每只猫的眼部都不一样,都有非常夸张的描绘,这样一来就与生活中的真猫极为接近。最为生动的是猫儿的唇部,化妆师通过对真实猫的细致入微的观察,用画笔人为地将人的上唇进行“拆分”,又在“拆分”后的两边点上黑点来模仿猫儿胡须根部较粗的毛孔,使观众所看到的猫儿成功地保留了真实世界中猫“三瓣儿唇”的特点。这些鲜活的服装与奇妙的化妆设计使《猫》剧在剧情之外又有了更多吸引观众眼球的看点,为《猫》剧的成功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色彩。

在舞台方面,设计师也绞尽脑汁对《猫》剧进行了精心的创作。为了建造一个供猫表演的大型游乐场,设计者对新伦敦剧院进行了改造,使之变成了可旋转的三面舞台,布景甚至延伸至观众席的二楼,创造了一个很大的空间。还为舞台的前端加上了手指形状的延伸舞台,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并制作了一些隐藏的出入口,让那些猫儿蹿进蹿出,给观众带来惊喜及亲切,达到了新奇有趣的效果,将观众带入一个由现实的物体组成的近乎梦幻的环境。

猫儿表演的舞台是被设计在大城市的一个垃圾堆旁的空地。舞台设计人员依照猫儿身体的比例,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放大了三倍放置在舞台上,甚至连观众的坐席也“被迫”身处垃圾场之中了,整个剧场都成为了猫儿栖息的场所。在这样一个光怪陆离的舞台上,有突然从天而降令猫儿们惊愕半晌的巨大鞋子,有“魔术猫”变彩绸时所使用的超乎寻常的大杯子,有可以让“剧场猫”落座的大绅士帽,还有可以让“富贵猫”做拐棍甚至当高尔夫球杆的大勺子,以及废弃的轮胎、牙膏皮……(这些看似我们每天都会丢弃的废物道具,其实大多数都是用特别的方法定制完成的)猫儿利用这些废弃物表演得更生动有趣。这般独特精美的创意加上声、光、电等各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创造出梦幻般的舞台效果,产生了强烈的视听冲击力。《猫》当之无愧为音乐剧中的经典之作!

音乐剧《猫》将丰富的音乐创作手法、新颖的舞蹈表演和大胆的舞美设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音乐剧史上的奇迹,它风靡全球给人们带来视听飨宴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音乐剧创作元素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给中国音乐剧的创作和发展以生动的启示,我们期盼着中国也有像音乐剧《猫》一样的撼世之作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