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呼吸运用误区纠正论文
时间:2022-08-14 05:09:00
导语:歌唱呼吸运用误区纠正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歌唱发声的动力,是歌唱技巧中最重要的因素。声乐艺术表现的语言,发声的音准、音色、共鸣腔体的协调运用和歌曲情感表现等一切艺术内涵都与呼吸技巧密切相关。文章以歌唱呼吸误区为切入点,对歌唱呼吸运用的科学方法进行探讨,结合歌唱实践,提出行之有效的疏导和纠正办法,为声乐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打下基础。
关键词:呼吸方法呼吸误区训练要素解决方法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和支持力,歌唱呼吸是有控制、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的呼吸。它比说话的呼吸要吸得深,用得长,同时气息随着乐句的长短、情绪情感的喜怒哀乐而变化。因此歌唱呼吸与生理呼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歌唱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通过不断实践,探讨出了科学的歌唱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就是运用胸肋肌肉、横膈膜、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它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以及欧洲声乐唱法中被普遍采用的最有效、最科学的呼吸方法。
一、歌唱呼吸的误区
在声乐教学中,许多声乐学生在还没能掌握正确的气息控制能力的情况下,盲目演唱高难技巧的大作品,由于错误的呼吸运用,在学习上导致许多严重的技巧错误问题。因此歌唱呼吸的误区是歌唱理论学习与技巧训练的重中之重。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歌唱的呼吸误区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吸气误区
1.吸气夸张:错误地认为歌唱呼吸越多越好,具体表现为吸气时声音大,表情不自然,吸气状态紧张,肩膀上端、胸部上提,吸气太饱、太多,吸气时气力同时上提,其上提力量强于腰、腹肌的支持力量,导致肩、背或全身肌肉僵硬。气在上胸,形成颈部肿胀、面部充血、青筋突出的现象,歌唱声音憋闷僵硬,违背了歌唱状态中相对上松与下实的基本原则。
2.吸气松散:个别学生认为歌唱呼吸要自然,在吸气时就又过于松懈,具体表现为吸气时气息浮、浅,吸气状态相对较为放松,吸气时声音不大,动作表情自然,但吸气状态不积极,气量少,气浮在胸,造成呼吸压力小,不能支持喉咙和腔体的打开,喉位不稳定,共鸣管道不通,容易造成舌根过分用力形成“喉音”,出现扁、白、尖的声音效果。
(二)呼气误区
1.拙力呼气:具体表现为呼气时力量太大,太猛力地冲气、推气,即在呼气时,气力不均、不稳,似波浪式冲击力,造成声带张力不足,冲力太大常会出现“破音“及离调现象。这是由于气压增高过猛,声带来不及改变其张力造成的现象;其次是唱高音的心理障碍也会导致这种情况,需从心态和技巧两方面入手解决。
2.无下支点呼气:具体表现为呼气时支持无力,全身肌肉懒散,使声音虚空,出现漏气或横膈膜松垮的现象,即气、声关系失衡,声带张力不够,气阻相对过小,声带处于松弛、闭合不良的歌唱状态。因此导致全身歌唱器官都不兴奋,整体歌唱状态不积极,声音暗、散,没有亮心以及穿透力。或因过分撑喉致使喉部肌肉组织紧张僵硬,声带张力失衡,致使闭合不好,声音暗、散、沙、虚,使声音丧失美感,虽力气耗尽却徒劳无益,久之会造成声带小结等嗓音病变。
(三)呼吸控制误区
1.呼吸控制僵化:常表现为在演唱中滞留气息,用僵化的力量保持住后,强迫横膈肌弹性的,以致发声时横膈膜得不到再扩张的效果。小腹僵硬无法收缩,气息得到控制但全身僵硬,严重时这种拙力可引起全身颤抖,声带也会随之过分紧张,因而不但声音滞凝浊重,也对声带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
2.呼吸控制滞重:与上述情况相反,在呼吸控制上过分强调“气息深度”而引起“下坐”,形成倒坠力。声音发动失去反弹力而滞重迟缓,并可产生音频低、似电声放慢转的效果,即“大摇”现象。同时声音位置低,呼吸不流畅,在歌唱中呼吸支持失控,气压不稳,发音抖动,使人听觉非常难受。但抖动的现象有时不能片面归结为气息问题,歌唱时存在个性差异,它与喉位不稳、腔体的声音通道闭塞、声带肌能支持无力等因素都有直接关系。需全面协调,有针对性地改善歌唱状态。
二、歌唱呼吸误区的疏导方法
由于歌唱呼吸误区限制了歌唱技巧的学习,因而要求教师要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整体的教学观念来解决,运用启发式教学,力求使学生明确呼吸基础训练的重要性,用正确的疏导方法使技艺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时得到提高,为此使学生声乐艺术求索之路平坦顺畅。笔者通过实践教学,总结的解决方法有:
参考文献:
[1]赵淑云.歌唱艺术与实践[M].浙江大学出版社.
[2]邹本初.歌唱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3]杨海艳.关于歌唱气息的误区及其纠正的训练要素.天津音乐学院学报[J].
[4]张兆南.歌唱修养与技能培养[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
- 上一篇:我国音乐诗情画意分析论文
- 下一篇:口语交际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