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培养分析论文
时间:2022-08-10 02:55:00
导语:艺术教育培养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作为艺术教师,探讨一下直觉感受的形成因素是很有意义的。文章试图从生理素质、童年经验、社会实践和个性心理因素四个方面对艺术家的影响来论述艺术直觉在艺术教育中的形成及直觉感受在艺术教育中培养的意义。
关键词:直觉感受艺术教育培养意义
在艺术教育中存在着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即艺术的直觉感受是否可教?这个话题首先反映出直觉感受在艺术中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再就是直觉感受具有某种不可捕捉的抽象特性。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笔者试图从艺术直觉感受的形成因素以及直觉感受在艺术教育中的培养和意义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直觉感受的形成因素
在艺术活动中,艺术直觉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是创作主体各方面经历的综合反映。艺术家直觉感受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艺术家的生理素质、童年经验、社会实践、个性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艺术教育中,首先要了解直觉感受的形成因素。
1.遗传因素的影响
这是直觉感受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前提,直觉感受是由父母那里遗传而来的。在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在色彩感受或在形状感受方面优于其他人,也有些人有那种能听到其他人听不出的音符的能力。这些人在某些方面总是有着先天的“完善的结构”,对某领域中的对象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2.童年经验的影响
在童年时期,有些人因环境和经历的影响而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和敏感性。因为直觉感受能力强的艺术家在童年期已经表现出某方面的才华,同时又受到特定的艺术环境的熏染,如歌唱家郭兰英和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自小就有表演的经历,这些对她们的艺术感受都有极大的帮助,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她们的艺术直觉感受的发展方向。
3.社会实践的影响
尽管遗传素质是艺术直觉能力发展的前提条件,但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实践和训练的机会,其能力也不可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王安石的《伤仲永》所阐述的内容便是最佳的例证。在艺术实践中,艺术家的艺术直觉感受能力能得到极大的发展,并且艺术实践的多样性也为直觉感受能力发展提供了多种发展方向的可能性,从而促进了他们艺术才华的“自我实现”。
4.个性心理因素的影响
气质是个性心理因素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对艺术家的直觉感受能力的影响很大。气质即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是一个人典型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根据古希腊著名医生希伯克拉底的说法,气质可以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类。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这四种气质类型具有各自的心理特征,从而在对象面前表现出不同反应,如抑郁质类型的人对外界的感受性就高于其他三类并且体验也深刻得多。
这些复杂因素共同造成了每个人艺术直觉的不同发展状态和特殊性,这就导致了每个人的艺术直觉感受的差异和能力的高低,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使我们对直觉感受的认识和培养始终怀有不可捉摸的心态。
二、直觉感受在艺术教育中的意义
1.直觉感受体现人类情感的丰富性
对于直觉抑或我们称为感觉的东西可以认识为:对对象表现的敏感。这种微妙的认识活动被称为“感觉”或“感性”,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同周围环境的交流过程中,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敏锐而深刻地体验到的。艺术表现作为艺术家的心灵与对象交流的一种手段,假如缺少了这种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微妙的交流,或者主体在这种交流中表现出迟钝,那么我们在画面上看到的只是装腔作势或麻木不仁的做作的表现。人们通常说,艺术表现“情感”是通过不同状态的情感创作出来的。它源于“感觉”,又传达“感觉”。对此,我们需要理解艺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无论艺术表现什么,都是作为一种象征来表现的。一个木刻的人像绝不仅仅是一个人像;一幅苹果画也绝不仅仅是一只苹果。当一个艺术家看到一株被雷电劈断的老树干又长出新芽的时候,他的感受绝不仅限于形象所传达的信息,这是由人类情感无限丰富性所导致的。
2.直觉感受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艺术教育中,为促成学生对客观对象的丰富情感体验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直觉感受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如笛卡尔在他的《指导心灵的规则》一书中声称:“我所理解的‘直觉’不是指感觉之动摇不定的依据,也并非从想象之胡乱堆砌而导致的错误判断,而是毫无屏障的和专注的心灵给予我们的,这种给予十分明白,以至于我们对所理解的东西没有任何怀疑。”因此,笛卡尔并不是把直觉当作不可靠的东西,而是认作一种很可靠的精神交流的认识能力。敏锐的艺术家总是怀着虔诚的心态,运用自己的感觉去感受事物独特的方面,或从司空见惯中找到另一种被忽视的美,唤起心灵与对象的共鸣。
3.直觉感受有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完善的艺术教育过程,应该是一个无论在认识还是在实践上,各方面都能够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教育目的得以完美的实现,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直觉感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直觉感受在艺术教育中的培养
我们一直坚信这样一个观念: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如果缺乏了对外界敏锐的直觉感受,艺术家的创造力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而艺术也就失去了生命。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认识到直觉感受的形成因素外,还应积极探索多种可行的方法,实现艺术教育中对直觉感受的培养。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我们或许能从以下这些方面找出直觉感受形成与发展的某种可能性。
1.直觉感受的形成需要早期培养
尽管我们不能对自己的遗传进行选择,但是这并不能妨碍直觉感受的发展。从直觉感受形成的第二个阶段来看,这是在艺术教育的早期过程中培养直觉感受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对于儿童而言,如果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抛弃儿童早期艺术教育中以技术传授为目的的观念,代之以启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和热爱之情,并且在教育中创造条件,为他们直觉的形成提供足够的条件和适宜的艺术环境,那么,他们所受到的艺术教育将在他们幼小的头脑里展现出一条探求新奇世界的通道。通过这条通道,他们能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与这个世界进行交流,而且还会为他们在某些方面的才华施展提供可能。现今,国家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直觉感受的发生需要拓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艺术本身是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除了其本身的各种风格形式的变化,也包括作者对整个世界的独特认识过程,不同的创作者传达出不同的认识过程及结果。就艺术直觉感受的形成与发展而言,艺术直觉感受是与自己周围乃至整个社会的交流沟通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在艺术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将课堂放在教室里,还应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如:阅读思考、各种写生、参观现场、讨论命题和鼓励各类多样性的艺术实践等形式来拓展学生与外部世界的对话,增加与周围环境交流的机会,从而促进直觉感受敏感性的增强和艺术才华的实现。
3.直觉感受的自觉发现需要教师的重视和引导
学生对于直觉感受潜藏在自己身体中的这个问题可能并不知晓,作为教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除了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加以重视外,还应当把这个问题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教学双方形成一种合力,同时直觉感受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后,才能形成习惯,最终定格成学生的潜意识心态。由于个体的独特性,对于直觉感受的启发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就直觉感受的形成因素来讲,除了生理素质、童年经验、社会实践的影响外,还有个性心理因素的差别在其中。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这个教育过程一旦圆满完成,其结果就可能会让学生受益一生。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其他社会实践中,敏锐的直觉感受将会给他们一种可靠的精神交流的认识能力。
尽管对艺术直觉感受这个问题的思考还不是很全面,并且问题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是在艺术教育中关于直觉感受的思考却是我们不能回避的话题,如果教师对这种问题进行更多关注的话,势必会在平时的艺术教育过程中发现更多的规律及方法,来促成该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李璞珉著《心理学与艺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2]笛卡尔著《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
- 上一篇:素描艺术风格分析论文
- 下一篇:现代艺术思潮对国画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