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情感心理特点论文
时间:2022-08-10 02:39:00
导语:歌唱情感心理特点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声乐艺术的情感,是歌唱家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体验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通过歌声表达出来,同时使观众也体会到这种情感。艺术表现的目的就是传达思想、表达情感。无论哪一门艺术都是运用各种手段,来表现社会、时代和人的情感的。
关键词:情感选择情感理解情感基调
一、歌唱情感的心理特点
情感是人类许多心理现象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是基本的心理过程。《乐记》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所动,物使之然也。”这里的“心”就是“感受”,而这种感受又是受“物”即外在事物的影响。情感是对客观世界内部感受的反映,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随着各种各样的态度不断出现喜怒哀乐的体验,所有这一切构成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歌唱艺术是歌唱家把情感呈现给观众,使情感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歌唱家是运用声音把比较抽象的艺术情感转化为人们可感知的东西。
1.歌唱情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歌唱情感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也就是说情感的产生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老一辈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在谈到她演唱《长城谣》时说:“我们国家在日本侵略者的奴役下,人民遭受着苦难,这激发了我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这首原为电影《关山万里》的插曲,后因“八一三”抗战爆发,影片停拍,但插曲却因为周小燕的演唱而流传至今。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周小燕的演唱之所以质朴自然、感情真切,与她在生活中的体验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尽量多体会人间的各种情感,多接触社会,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知识面。拥有积极开朗的心胸,我们才能感受和品味到喜悦、悲伤、思念、离别、豪放等情绪。试想,一个对生活麻木不仁,对“美”无动于衷的人,怎么能演唱好歌曲呢?正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才能感受到一些优秀作品的真正内涵,并使歌唱情感与生活情感达到一致。
2.歌唱情感和现实生活有较大的区别
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但生活不等于艺术。创造“情感”艺术时,必须对现实生活加以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艺术家在创作一首作品时,是基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最终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因此,歌唱情感是对人的生活情感的浓缩和升华,是感性情感转化为理性情感。人们生活的情感是对客观事物自然的反映,而歌唱艺术的情感是建立在对作品情感内涵体验的基础之上的,要求歌唱者不仅能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而且还要远远超出个人生活局限以获得更为广阔的情感体验。歌唱家之所以使歌唱的情感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是因为他把生活中的真情实感经过提炼、升华,并与歌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产生了艺术化的情感。歌唱艺术情感虽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歌唱家对情感的表达和体会是敏锐的。
二、歌唱情感的体验具有理解性与选择性
1.歌唱情感的体验具有理解性。
歌唱者通过对歌词的描写去体验情感,要准确深刻地理解歌曲,主要是要掌握歌唱的思想实质,对此,歌唱者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准确把握情感基调:歌唱者对歌曲情感的体验是通过对词曲的理解来进行的,能否准确深刻地理解歌曲,最重要的是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调。每首歌曲都有它的情感基调,是热情赞颂、悲伤哀怨还是喜悦激动等,都要从歌曲的字里行间和曲调的旋律发展中去把握。只有把握好歌曲的情感基调,才能真正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使歌声情真意切。第二,情感处理应细腻有分寸:掌握歌曲的基调以后,围绕总的基调,对歌词和旋律逐字、逐句、逐段进行细致地分析,从而达到深刻理解作品的全部内容。把歌曲中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自然地融入到歌声中,无“斧凿痕迹”。听完一首歌,让人感到主调清晰,感情丰富,色彩明显,具有诱人的魅力。掌握好情感的分寸,在歌唱中十分重要。有一句名言:“当你在全身心歌唱时,要切记,留下一根神经控制自己。”这句话恰到好处地说明了歌唱时运用情感要有分寸,歌唱时要有饱满的情绪,既要夸张又不能过火。要想使自己的演唱声情并茂,有良好的分寸感,就要在平时多观察生活,多琢磨,多观看老艺术家的表演,逐步使自己找到歌唱的分寸感。
动物纹样是苗族服饰中使用较多的图案纹饰,心灵手巧的苗族妇女使各类型动物纹饰夸张变形,显现出独有的韵味和魅力。这些动物造型主要有牛、龙、象、虎、狮、鹿等动物及无名走兽纹饰。所有动物形象都是超现实的造型,除一般常见的变形、夸张、简化、程式化等变体方式外,还普遍有这几种特殊的变体形式:半人半兽;多动物合体;动物人物与植物合体;包含,即动物躯干像怀孕式的包含形体小一些一两个人物或动物;双头共身或双身共头;独头,即只取兽的头部下面像,似青铜纹饰兽面纹。
苗族服饰中的植物纹饰主要有菊、荷、石榴、葫芦、向日葵、鸡冠花、蕨菜、辣椒花、折枝等及山野中、水中叫不出名的花卉植物。这些纹饰主要用于服饰的领沿、袖口等边沿。有时则以植物纹与动物纹交叉绣制。动植物纹饰表现技法基本上概括了所有能掌握之织、染、绣、贴、补等工艺。由于不同的地区掌握工艺情况的不同,纹饰的造型也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和地域性特色,从而也就构成了苗族服饰地域性风格和类型繁富的现象。
苗族服饰大致分100多种服饰类型,其中一部分类型只采用刺绣或辅以织锦装饰,另一部分类型则以刺绣、织绵与蜡染并用。在蜡染的服饰类型中,中支苗族仅有几支,西支苗族较为普遍,东支苗族基本上没有。刺绣、织绵在色彩的丰富性、鲜亮性和材质、工艺变化表现的质感、立体感与图案纹样的丰满等视觉效果及经久耐用性诸方面均胜于蜡染的单调、平板,这也许是苗族服饰普遍喜欢使用刺绣、织绵的原因。为了取得悦目的观赏视觉效果,苗族刺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精湛的多种刺绣技法与质材的巧妙搭配方法。有些技法非常独特,如扁带绣、梗绣、锡片绣、各个服饰类型都有一至二、三种主要的绣法,各种绣法与服饰的质材、纹样变化构成各自的类型和刺绣风格。黔东南凯里一带苗族刺绣针法多达一二十种,基本绣法大致有平绣、锁丝绣、扁带绣、梗边绣、布帖绣、堆绣、锡片绣、打籽绣、挑绣、数纱绣等常用的绣法。有些类型的刺绣有时常由几种技法配合在一起,使图形纹样更具有起伏变化的丰满富丽的视觉效果。
三、苗族服饰图案纹样对现代艺术的影响作用及现状
苗族服饰传统有其特殊的生存环境和传承方式,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一些支系的纹饰图案中仍然保存着诸多远古时期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在服饰中,一些奇幻的形象蕴含着神秘的观念意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彩陶、青铜文化的缩影。这些奇异神秘的图案纹样,对于现代绘画艺术和装饰艺术都有无可估量的运用价值。从很大程度上给予人们现代绘画艺术、装饰艺术的承载和发展极大的启发。开发和利用这一民族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绘画艺术、装饰艺术的创新有其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快节奏的改革变化,一些新生苗族后代迫于生存的压力在观念上对传统服饰有所淡化,这种耗时费功的纺织绣染服饰艺术显然已经失去了重要的地位。在制作的技艺上,新一代人远不如前辈人了。激烈的社会竞争必定很难从时间上保证这一传统的服饰制作工艺得以延续。
旅游在冲破传统文化最神秘最深层的神经的同时,带来传统文化的规范化、表演化和观赏化的结果。一些节日往往追求的是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功利目的,削减了原有文化服饰的展示功能。苗装逐渐沦为以节日、娱乐为内容的道具和附庸,渐失赖以生存的文化氛围,苗装服饰艺术也走向了衰微。我们所担忧的是再过若干年,这一民族瑰丽之花恐会随着时间黯然凋谢、流失。笔者以为,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杨正文编著.《苗族服饰文化》[M].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
[2]扬鬃王良范编著.《苗侗文坛》[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3]宛志贤编著.《苗族盛装》[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
[4]钟涛编著.《苗锦苗绣》[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
- 上一篇:钢琴教学共性分析论文
- 下一篇:苗族服饰图案纹样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