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浅析中国古典音乐

时间:2022-08-04 10:42:00

导语:独家原创:浅析中国古典音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浅析中国古典音乐

[摘要]中国的音乐在历史中还是有着很长的文化历史的,但是中国真正欣赏中国古典音乐的人还真的不多。本文将阐述从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方面,向世人展示一个中国古典音乐的赏析。

[关键字]音乐赏析中国古典音乐鉴赏

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文明史展现了极其辉煌灿烂的一页。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在人类必须从事的两项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劳动和生殖中,随同工具的使用和语言的产生,就孕育了音乐。事实上,人的左、右脚行走,心脏和脉搏的跳动,就是最简单的节奏;而原始人单调的语言只要有高低的语调变化,也就蕴含了旋律的因素。在春秋时期,华夏大地百家争鸣的浪潮碰撞出璀璨的火化,而同时代欧洲正处于一片荒蛮之中,中国音乐在迎接黎明曙光的时候,欧洲音乐还在漫漫长夜里徘徊。

一、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

在周朝时,政府部门设立了由“大司乐”总管的音乐机构。教学的课程主要有乐德、乐语、乐舞。所谓的乐德,就是“中和、祗庸、孝友”等伦理道德观念;乐语就是“兴道、讽诵、言语”等礼教行为规范;乐舞则包括大舞、小舞等音乐理论、音乐诗篇的唱诵、舞蹈以及六代乐舞的表演。

两晋南北朝期间,战乱频繁,朝代更迭,随同社会的动荡变异、民族迁移的交往扩大,外族、外域的音乐文化同中原音乐文化产生了广泛交流,在音乐史上成为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其中清商乐是秦汉传统音乐的余脉,曹魏政权始设清商署,实为乐府变体。晋室东渡后,这些“中原旧曲”与南方音乐互为交流,使清商乐成为包括前朝传下来的相和歌、鼓吹曲,以及江南吴歌、荆楚西声的总称,是当时南方乐府民歌的代表。

宋代是词体歌曲创作的黄金时代,人们常用词调多达八百多首,其曲调一部分来源于传统及当代流行的民歌、小曲,如《忆江南》、《柳青娘》等;另一部分来自唐代歌舞大曲的部分段落,如《阳关引》、《倾杯序》、《水调歌头》、《声声慢》、《调笑令》等;以及少数民族和外来音乐,像《菩萨蛮》、《苏慕遮》等。宋代文人创作的词曲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按题材风格可大致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两类。

明代中叶以后长期争逐于传奇剧坛的,为弋、昆两腔。清末民初,富有创新精神的“海派”京剧在上海崛起。其最早的代表人物汪笑侬出于对清政府昏庸腐败、屈辱媚外的不满,自编自演了《党人碑》、《哭祖庙》、《骂阎罗》等新戏,借此抨击时政,宣传爱国,寄寓了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并根据自己嗓音,吸取汪桂芬和孙菊仙二派之长,另创苍劲悲壮、吐字有力的新腔。

二、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

1.神韵,有内涵

中国古典音乐是建立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上,美学也造就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中国古典音乐不论是雅乐体系还是燕乐体系,都是建立在单音体系之上的,这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有关。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这样两点:一是“虚、静”。即人的心理处于虚、静的状态,不受外界干扰,才能认识世界。苏轼的诗“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正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二是中和之美,即《论语》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可以说,“空灵”、“中庸”两点,构成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核心。

2.是由声构成音,由音构成乐,由乐表现为音乐的整体艺术。

中国古典音乐重视情感和体验,重视从音乐结构到意境要体现艺术家用心去完善自身体验的心理过程;重视把人作为中心来加以强调的深层体现。中国古典音乐美学思维遵循的不是理性的逻辑思维程序,而是情感的、意愿的、欲念的趋向。在古代士人的观念里,音乐是心灵世界的直接产物,音者,心声也的说法就曾得到历代士人的拥戴。从对听者心灵的攫取来说,音乐由于是发乎人心,比语言要显示出更多的优越性,所以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三、如何对中国古典音乐的鉴赏

中国的古典音乐讲究美学思想的运用,在鉴赏中国古典音乐中,作为在音乐潮流融会较繁措的时代中,我们如何进行音乐鉴赏呢?我们用作品来说明:

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情节:4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农村祝家庄,祝员外的女儿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纯朴、憨厚的穷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当学业结束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倾吐蕴藏已久的爱情,但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但祝家嫌梁家境贫穷,而把祝英台许配给了一个豪门子弟——马大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不到自由婚姻,梁不久便抑郁而死。祝英台闻此不幸,悲痛万分。在送亲的途中,她来到梁的坟墓前,向封建礼教发出了血泪控诉!此时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坟墓之中,遂化为一对彩蝶,在花丛中双双飞舞

显示部:相爱引子:

主部:(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

连接部:副部。

结束部:慢板,由爱情主题的音乐材料引申而成。小提琴与大提琴缠绵的二重奏,表现梁、祝“十八相送”,依依惜别的情景。

展开部:抗婚(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再现部:化蝶

东方审美以自然万物对人的生命是否有益有害为美丑的判定标准,天人合一以生命为美的审美观和以生动生气的形态为美的艺术表现观,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思维。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念,影响着中国古典音乐中音乐结构的审美。在东方同情观的影响下,古代的东方民族都强调人与天和谐相处,都追求人与天调,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而人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自觉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中国古典音乐中音乐结构的审美,也体现着这种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念。受东方同情观中天人合一和谐观念的影响,中国古典音乐更多地借助其结构来表现天地自然和生命意识的一体化,更多地呈现出一种游心于万物之初,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和宇宙观念,由此而塑造着传统音乐家随机开放的以时空意识为先导的艺术思维品格,从而形成一种象征生命运动的主体文化心理的乐之随心结构范式。

以生命为美的审美观和以生动生气的形态为美的艺术表现观,影响着中国古典音乐的精神内涵。东方民族在同情观影响下,形成了以生命为美的审美观和以生动生气的形态为美的艺术表现观。这一特点在东方所有的审美形态上都表现出来,东方民族所产生出的经验性的审美范畴,几乎都染上了以健旺的生命形式来类比、象征地表达的色彩。

参考文献:

康斯坦丁诺夫编著.音乐美学原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