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分析
时间:2022-05-10 11:21:44
导语:网络环境下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公共英语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它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并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但在校大学生的具体学习结果如何还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本文以哈尔滨华德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学习问卷》作为研究手段,对在校大学生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学习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公共英语网络教学;学习现状调查;解决措施
一、公共英语网络教学的优势
(一)确立了以学生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目前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弊端,例如大班授课,学生不主动获取知识仅被动接受,再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考试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技术的长足进步,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开始出现。这也是高等教育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的必经途径。网络教学在外语学习中已俨然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不只是教学手段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变了公共外语教学长期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它确立了以学生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综合英语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为中心,是课堂的主导者,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仅是被动接受者,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被扼杀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而在网络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型,其设计教学活动,建立课程,指引监督学生,更多地要依靠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约束。
(二)具备灵活性及自主性的教学特征
公共英语网络教学的灵活性及自主性的教学特征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英语学习课堂中,因为是大班授课,授课教师无法兼顾到每个学生,满足学生的所有需求,大部分学生也由于羞涩或是课堂人数过多,即使对课程内容存在些许疑惑也不会跟授课教师提出来,网络教学则弥补了这一缺憾;此外,公共英语实体课堂学生人数众多,有时师资力量缺乏,那么网络教学模式则缓解了这一矛盾。网络课程中授课教师的录课及直播交叉进行,让学生学习到了与实体课堂相同的课堂内容。
二、公共英语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互补性
凡事均有两面性,一件事物的发展有利也有弊,采用公共英语网络教学并不意味着全盘否认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要在让学生接受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合理地进行结合运用。原因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长期大量的实践,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复习、新课、巩固及检查的方法教导学生,教师在每节课前需要充分开发教学资源,模拟设想多种教学环节以便更好地发现学生交际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并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以此调节课程的教学计划。师生面对面互动无疑是促进课程内容顺利进行、帮助学生切实体会课程内容的最佳途径,而这种途径恰恰是网络教学所欠缺的。当前,公共英语网络教学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首先是课件,即PPT教学形式。教师事先需要制作好电子课件,再经过录课的形式进行详细讲解。这种教学形式信息量大,且图文并茂,可以降低学生上网课的疲劳感,但播放时间不宜过长,相邻两次录课播放中间宜加入师生互动,以降低网课的枯燥感和疲劳感;其次是虚拟课堂教学形式。学校利用自己的网络学习平台或软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即使直播课后,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反复的学习以加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充分的加深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
三、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学习问卷
(一)网络问卷具体内容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结合了高校公共英语网络课程的特点自编了《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学习问卷》。本问卷的内容包括学生自身,授课教师、公共英语网络课程、网络学习环境等方面;专业涉及大数据、财务管理等;被试的年级构成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年级。经调查发现,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学习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对待教师的认同感、网络课程方面、网络课程学习环境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
(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中,当问及“你选择学习公共英语网络课程的主要目的”时,45.88%的学生选择是个人兴趣,81.18%的学生选择了通过水平考试,37.65%的学生选择了找工作,23.53%的学生选择了完成课后作业。数据显示大学生学习公共英语网络课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考试和个人兴趣。在回答“难以保证公共英语网络课程时间的主要因素”时,57.65%的学生认为是自由支配时间少,21.18%的学生选择了对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学习没兴趣。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在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学习中存在问题时,69.41%的学生会选择求助教师,还有61.18%的学生会到网上寻找解答,3.53%的学生会选择放弃,从统计数据来看,大部分大学生在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想通过向教师求助来解决问题。在回答“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采用的学习方式”时,71.76%的学生选自定学习计划,60%的学生会选择向授课教师咨询,54.12%的学生选择和同学进行交流及网上搜索。问到“所使用的英语网络课程学习的电脑来源”时84.71%的学生使用自己的电脑,37.65%的学生使用学校图书馆,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电脑。
四、公共英语网络课程教学反思
为更好地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学生角度进行改进
首先,从学生自身而言,学生需转变学习理念,树立良好的网络课程学习观念。进行网络课程学习时,学生需要结合自身的知识体系,积极主动地对网络上的知识内容进行加工处理,需要积极地在上网课的过程中主动进行师生交流,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学习方式,从而高效地实现英语网络课程的学习;学生需强化自主学习意识,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随时根据教师的学习指令调整自身的学习步调,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以此改善公共英语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学生可运用网络技术更好的寻找网络学习资源,故学生可打破已有的传统学习观念,运用网络技术搜索自身需要的学习素材,突破原有的英语学习行为惯性;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可知,学生需改善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学习的技术,一旦上网课时遇到技术问题,大部分学生会像授课教师寻求帮助,少部分学生会像同学求助,一部分学生会选择放弃。选择放弃的学生学习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学生网络学习技术方面必须进一步改善或加强。同时,学校也可增设相关的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学习课程来帮助学生提高网络学习技术,更好的使用网络学习软件,应对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简单的技术问题和困惑。
(二)从教师角度进行改进
其次,从授课教师方面来讲,教师应在强化自身公共英语网络课程技术的基础上,加强对网络课程的管理,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教学指令完成网络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网络课程布置的作业,并设置在作业截止日期前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需要自己使用电脑进行自主化学习,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监控与管理不如传统课堂那么紧密,学生浏览网课时可能会点击其他网站观看视频或打游戏。针对此项弊端,授课教师要完善学生自主的监控与评价,提高这方面的监控能力。上网络课程过程中,实时监控跟踪学生的学习记录并查看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数据。使用QQ或腾讯会议进行直播,直播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并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多种手段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以高效地实现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有的网络教学,授课教师只是运用网络把原本黑板上和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变成了文字,进行枯燥的教学,这无法完全吸引学生注意力,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授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授课方式,以短视频或动图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制作课件的水准,娴熟地操作电脑以保证网络教学的顺利完成。
五、公共英语网络课程总结
“公共英语网络课程”以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和网络技术的特征,充分展示出显示网络教学的灵活性以及针对性,其个性化的教学特征是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公共外语课堂一般都是大班授课,教师只能兼顾大部分学生,少部分学生个体的兴趣和水平无法完全满足。“公共英语网络课程”的出现满足了这一遗憾。学生借助网络课堂可自选时间反复观看录制好的速课,或随时向授课老师进行提问,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有时,优秀教师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但因为时间和教室的限制,学校没办法做到让优秀教师超工作量进行传统课堂教学,即无法真正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现在,网络课堂可以提前录制好课程,将优秀教师的课程搬到网上供所有师生共同分享学习,让更多师生从中学习到更为优秀的技能和知识点。从这个方面来讲,网络课堂大大缓解了师资短缺的问题,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授课模式,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学生营造了网络英语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拓展了英语学习的渠道。网络授课是当代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虽然在实际网络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与问题,但只要学生加强自我约束与管理,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所遇到的困境必将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孙旭春.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曾健坤.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的契合[J].琼州大学学报,2007(1).
[3]何文斌.“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的教学实践与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2).
[4]德斯蒙德·基更.个别化学习———远程教育中的一张王牌[A].陈效祖译.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C].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许静 单位:哈尔滨华德学院
- 上一篇:移动通信在农机信息化发展的应用
- 下一篇:新课改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