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语翻译状况

时间:2022-12-23 05:07:00

导语:公示语翻译状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示语翻译状况

英文publicsigns,汉语中既可叫公示语,也可译为标记语、标示语、揭示语、警示语等等。它是一种常见于公共场所的特殊文体,或用寥寥文字,或用简明易解的图示,抑或文字与图示兼用,表示对受众的某个要求或引起人们的某种注意[1]。它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2]。公示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对当前公示语翻译现状的分析

基于调研,我们发现市人民公园里公示语的英文标识非常混乱,错误或不规范的外文翻译随处可见,在当前对外开放的大好形势下,这种状况与人们常说的“大外宣”的观念格格不入。归纳起来,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六种问题:

1.望文生义,不符合英语习惯的翻译。也可以说是胡译或乱译。例如:“叠水”译为Layerafterlayerwater(参考译文:WaterPyramid);“人民公园医疗救护点”译为PeopleGarden

DoctorSavingPlace(参考译文:Clinic)等。

2.不符合国际上通用惯例的翻译。主要表现为单词拼写、大小写错误。例如,“消夏园”译为Summerpark(参考译文:SummerGarden);“水族园”译为Aquaticanimalspark(参考译文:AquaticAnimals’Garden)等。

3.不了解中外文化差异而生硬“移植”的翻译。主要表现在街道名称等专有名词的翻译上。例如,“和平路”译为Peacefulroad(参考译文:HepingLu);“劳动路”译为Laborroad

(参考译文:LaodongLu)等。

4.意思走了样的翻译。主要表现为词汇选择错误。例如:“公厕”译为Hygiene(参考译文:PublicLavatory/Toilet);“儿童乐园”译为Children’splayground(参考译文:Children’s

Funfair)等。

5.蹩脚的、错误百出的翻译。主要表现在园内一些具有告示、警示、提示和标示等功能的公示语上。例如,“请君止步”译为ASKGENTLEMANTOHALT(参考译文:NoAdmittance!/

ClosedtoVisitors!);“脚下留青”译为THEFOOTSTAYGREEN(参考译文:MindYourStep!/GrassisLife!)等。

6.语言使用不规范、统一。即使是在这一个公园内,写法也不一致。例如,“门”字既译为door,又译为Gate;“办公区”既译为Transactthearea,又译为OfficeServiceArea(参考译文:OfficeArea)等。由于篇幅所限,以及叙述的方便,我们只是把它们进行了大体上的分类和梳理。事实上,园内有些公示语的翻译同时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问题。

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问题或错误,主要是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某些领导以及职能部门对于公示语翻译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清,存在着模糊的认识。他们往往在内心深处觉得它们是小事,不重要,觉得它们远不如经济生产那样来得经济实惠。事实上,“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各行各业几乎都有对外宣传的任务和要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外宣’的观念,凡是同外国人有来往、有接触的地方,就都要做外宣工作,就都需要外语。”[3]因此,外宣翻译是一种门面工作,其中的错误与缺陷会被放大来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外宣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翻译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反映在外宣翻译的效果上[4]。

(2)翻译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水平参差不齐。当前小到驾照、成绩单的翻译,大到操办国际会议、筹备各类谈判,翻译产业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我国庞大的翻译市场中,翻译人才严重缺乏,翻译从业人员整体上素质不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翻译从业人员,在翻译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社会公德,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粗制乱造,马虎从事;有的甚至没经过任的专业训练或培训,就从事翻译中介或开设翻译服务公司,这样就造成了当前大量劣质的翻译作品充斥着这个行当的局面。这些劣质的翻译作品将会给我国的经济生活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这绝不是危言耸听。(3)缺乏相关的法规条文或条例制约和监督。对于混乱的翻译市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2年11月下达了起草和编制《翻译服务规范》的通知。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并且几易其稿,2003年11月27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翻译服务规范》,2004年3月1日实施。但是《翻译服务规范》是服务行业的推荐性国标,强调“服务”概念,而非国家强制执行的法律规则。

二、对当前公示语翻译现状的思考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国际翻译家联盟副主席,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友义在《中国翻译》2004年第6期上曾撰文,提出要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三贴近”指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根据他自己的多年实践,认为“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这一原则是外宣翻译具体操作中最需要注意的。为此,他认为,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努力跨越文化鸿沟;二是熟知外国语言习俗,防止落入文字陷阱。一位英国朋友曾说:“每一个从事对外宣传的作者、翻译、编辑,都应在他们的写字台上放一个标语牌,上面写着:外国人不是中国人。”[5]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反复提倡外宣工作要“内外有别”,也是强调中外受众的思维、心理差别,不能按我们自己的习惯向他们宣传。翻译中国特色的材料时尤其要注意思维方式的转换,否则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