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爱情隐喻共性及差异化探究
时间:2022-07-01 07:25:00
导语:英汉爱情隐喻共性及差异化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爱情是人类最厚重久远的感情之一,在人类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无数有关爱情的不朽诗篇与经典美文,它们中存在大量丰富的爱情隐喻,即用隐喻诠释爱情。这不仅符合人类认知模式的基本要求,也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对爱情相同的认知本质。同时,由于民族生存环境和道德文化的差异,爱情的隐喻又并非处处一样。
关键词:爱情隐喻;认知差异;爱情诗
爱情是什么?虽然中西文学作品中有数之不尽的爱情篇章,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传奇、罗密欧与茱丽叶的生死相依……等等,但是故事中爱情的表达方式千差万别,爱情更无永恒统一的模式,每个自然的生命个体对爱情都有着各自美好而独到的表达方式,由于隐喻符合人们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本质,它恰恰为爱情这一美好感情提供了宣泄的途径。隐喻最早是作为修辞方式被提出来的,自从被提出之日起学者们就从未中断对其进行研究,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修辞学家,甚至是哲学家的关注。在隐喻研究方面,作为广义认知科学分支的认知语言学更是大踏步地向前,特别是自1980年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WeLiveBy)真正确立了隐喻的认知地位以来,学者们在研究中对隐喻的认知本质已逐渐形成共识。“今天对隐喻的认识已不仅仅是修辞学中与明喻、夸张、顶针等并列的一种修辞手段,更是我们认识世界和语言发生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我们要认识和描写以前未知的事物,必须依赖我们已经知道和懂得的概念及其语言表达方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时还要发挥惊人的联想力和创新力。”[1](P3)这个认知过程也正是爱情隐喻的核心。透过隐喻,人们把理想中抽象的爱情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丰富地联系起来,对爱情做出了精彩纷呈的定义与诠释,所以说爱情是隐喻的,或者说隐喻帮助人类创建了广博的爱情。爱情隐喻的认知本质毋庸置疑,这是隐喻的本质使然。但由于英汉民族存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价值取向和文化倾向等方面的差异,我们不得不正视爱情隐喻在两地认知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从对表达爱情的喻体选择倾向上可见一斑。
一、英汉爱情隐喻的共性特征
传统上认为隐喻(Metaphor)是最重要的语言修辞手法之一,能够给普通、平实的语言增加修饰色彩或者达到作者预想的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与传统观点不同,认知语言学家则大胆地宣称隐喻的“普遍存在”(ubiquitous),称其是人类思考、讨论世界的重要模式。莱考夫(Lakoff)和特纳(Turner)给隐喻的定义便是: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2](P304)总之,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perceptual)和形成概念(conceptualized)的工具。作为认知手段的隐喻远非是一种离奇古怪的反常规的语言现象,也并非没有规律可循的。其实,隐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常规性、系统性、不对称性和抽象性。下面笔者就通过爱情的隐喻来简要讨论这四个特征。
第一,所谓的隐喻常规性涉及到隐喻的新鲜度的问题。因为有些隐喻已经被人们的思维与认知广泛地接受,成为意义本身的一部分,有“司空见惯”的味道,便不会有任何新鲜感可言或者新鲜的程度非常少,我们将其称之为“死喻”(deadmetaphor)。例如,英国著名诗人彭斯(Burns)在其诗MyLoveisaRed,RedRose中,将爱情(爱人)比作红玫瑰,千百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传诵至今,成为一篇用喻贴切的爱情经典之作。但是现在,如果还用红玫瑰比喻爱情,那就没有什么新鲜度可言了。因为这种隐喻实在是不足为奇,勾不起人们想象的思维兴趣了。相反,一些看似荒诞或离奇的比喻反而能引起人们对爱情意义的认可,如“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爱情是一面精致的铜锣,绝不是敲得越重,声音就越美”,“Youknockmeout.Itwasthesweetestpunch.”常规性使隐喻成为意义本身的一部分,很难再唤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对爱情隐喻而言,越是反常的越受人喜欢。“相似点越隐蔽,隐喻的生成越容易出彩;相异点越明显,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审美张力越大。”[3](P438)在这点上隐喻与爱情有共同之处,都要求不断有新鲜的内容注入。
第二,隐喻具有系统性,系统性特征涉及的是隐喻自身系统内部的关系转移。换句话说,一个隐喻不单单建立其比较的观点,而是将本体(target/tenor)和喻体(source/vehicle)的特征联系起来,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系统。因而隐喻是可以扩张的,或者说是拥有了内部的逻辑联系。例如:Loveisashinninggoddess,alwaysveiled,alwaysdistant,neverwhollyapproachable,butworthyofallthedevotionofwhichthehumanspiritiscapable.(爱情是光辉的女神,总是带着面纱,总是那么遥远,不可能完全可及,但值得把人类精神的全部所能奉献给她。)在这个爱情隐喻中,因为有了后面的具体的细化“总是带着面纱,总是那么遥远,不可能完全可及”,爱和女神临时建立起来的逻辑联系更加紧密,审美张力也更强。爱情女神是圣洁高贵的,颂扬人们对爱情忠贞不渝。
舒婷的《致橡树》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美篇,诗中以树喻人,以树喻情。当听到“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聆听到了女诗人对两情相悦的美好感情的真实写照。于是,橡树和它近旁的木棉,以及它们的根、叶、枝、花,经过审美变形,建立了内部的逻辑联系,建立了一个系统完整隐喻结构。橡树=爱人木棉=新时代女性根(紧握在地下)=心心相印叶(相触在云里)=牵手这样的隐喻系统塑造了新时代女性的爱情宣言,隐喻式的真情告白是才华横溢的女诗人丰富感情细腻心理的真实写照。舒婷的《致橡树》已成为文学中的爱情经典,“我们在《致橡树》中读出的,已经不是自然界的树,而是经过诗人从眼中之树,到心中之树,再到笔下之树的转换和提升的隐喻,同时也是经过读者从外在符号进入内在情感体验的隐喻。”[3](P459)
第三,隐喻的第三个特征是不对称性,即隐喻没
有在两个概念中建立起等值的比较,而只是令读者或听众从喻体的特征联系到本体身上;反之却行不通。例如,Loveisazero-sumgame.,[4](P140-141)可以从隐喻的喻体“没有输赢的比赛”(azero-sumgame)联想到本体爱情(love)系列特征:
Loveneedsendeavororefforts.爱情需要努力或付出。
Loverequirescooperation.爱情需要合作。
Lovebringsexcitement.爱情令人心动不已。
Loveseemsselfish.爱看似自私。
Lovehasnofinalwinner.爱情中没有唯一的胜者。
Loveisactive.爱情是主动的。
Loveneedsadiscipline.爱情需要一种准则
Loveyieldsasharedaestheticsatisfactionfromyourjointefforts.爱情从双方的努力中产生一种共同美的感觉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就内在结构而言,隐喻是一种跨域映射(mappings),这种映射是单向的,只能从始源域(source)向目标域(target)映射,而不是相反的。也就是这一系列的特征都是从喻体(vehicle)顺利联想到的关于本体(tenor)的特征,但却无法从第1期沈杏轩:英汉爱情隐喻的共性及差异浅析·37·本体去找到喻体的特征,至少是不科学的。
第四,隐喻具有抽象性。典型的隐喻里面喻体都较具体易懂,至少比本体更加具体。例如,“你是我的情人,像百合花一样的清纯”“Youaremysunshine,myonlysunshine.Youmakemehappy
whenskiesaregray.YouneverknowdearhowmuchIloveyou.Pleasedon''''ttakemysunshineaway.”不论是百合花还是sunshine,比拟爱情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 上一篇:透视英语中倒装句的结构和用法
- 下一篇:民政局长七一建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