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中国英语与英语教学观点
时间:2022-05-21 06:05:00
导语:透析中国英语与英语教学观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英语成为国际语言,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使用英语,其变体也越来越多。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英语(ChinaEnglish)的研究历程,论述了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英语变体存在的合理性,旨在联系英语教学实际探讨中国英语的研究对英语教学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中国英语;英语教学
1.引言
得益于英帝国的殖民政策和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英语俨然已发展成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英语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者民族身份的差异,语言文化的迁移等因素,形成多种变体。作为其中一种变体的“中国英语”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人们所注意的。
1980年,葛传椝在一篇讨论汉译英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中国英语”的概念并区分了ChineseEnglish(或Chinglish“中国式英语”)和ChinaEnglish(“中国英语”)。(杜瑞清&姜亚军,2001)。他认为表达像“四书”(FourBooks),“秀才”(Xiucai)等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用中国英语更形象,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此后,有关学者就“中国英语是否存在或其存在是否合法”(榕培,1991;李昌银,2008;邱立中,宁全新,2002)、“中国英语的界定”(谢之君,1994;李文中,1993)、“中国英语属于制度化变体(institutionalizedvariety)还是使用型变体(performancevariety)”(颜治强,2002;潘章仙,2005)等问题进行探讨,将“中国英语”引向深入研究。
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英语”存在的现实性及其研究的实践意义。
2.中国英语是英语变体的一种
英语现已发展成为一种拥有多种变体(variety)的语言。不同变体反映了各个国家地区的特定风俗约定或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使用者的不同选择;它们之间并没有对错优劣之分。
一般说来,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这个功能是任何语言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及意义所在。英语在中国环境中被中国人使用,伴随着汉语迁移。但是只要它不阻碍正常交际,它就实行了自身的语言功能。换句话说,中国英语是不是一种英语变体并不是看其语言形式跟“标准英语”是否一致或依据某种权威看法,而是看使用者是否实现了有效的交际。英语在中国迅速发展,事实已证明,中国英语的使用并不会对正常的交际或“标准英语”产生不良影响。相反,在表达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时,恰当地运用中国英语会更加形象,更容易被国际友人所接受。对比“外交人员要立场坚定,眼光远大,头脑敏捷,业务熟练,才华出众,风格高尚”的两个翻译:
(1)Adiplomatneedsqualitiesofsteadfastness,farsightedness,resourcefulness,professionalcompetence,outstandingtalentandnobilityofcharacter.
(2)Adiplomatshouldbefirminstance,broadinvision,swiftinwit,qualifiedinprofession,outstandingintalent,nobleincharacter.
这两种翻译在语法上都是正确的,但具有汉语结构特点的翻译(2)使用的句式和风格更接近原文,更加短促有力。由此可见,中国英语可以而且应该被看作是一种使用中的英语变体,它和英国英语,美国英语,新加坡英语等一样,都是英语变体的一种。
3.“中国英语”的研究对英语教育的启示
英语教学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金,但收效甚微。很多人学了多年依然处于“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除了语言学习自身存在的难度和语言学习和使用的环境限制,在英语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而中国英语研究的进行给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思路。
3.1多级标准
受“标准英语”、“地道英语”的影响,师生在教学中都极力避免“英语中国化”。大家都试图模仿“标准发音”(ReceivedPronunciation),用外国的书,遵守英语国家的风俗。但因为太强调“标准”,反而是使英语学习变得僵硬无比,严重破坏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而“中国英语”的研究打破了对“标准”的迷信。正如万昌盛(1994)所言,学习英语不仅要掌握英语正规的语言知识,还要熟悉各种场合下使用的英语变体。此外,对各种带有地方和民族特点的变体也要理解和包容,认识到英语变体的客观性,合理性和正确性。(Li&Yang2001)。
标准语音很难发得绝对准确,普通学习者没有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模仿得“标准”。不同于“标准英语”,中国英语的研究是基于多级标准的原则上,即各种变体都是说话者在实际中使用的相对独立的规范英语,不违反英语规则和不影响正常表达的发音在交际中都能使用。这使学习者在学习语音的时候更加灵活,使其更有信心学好。
3.2多元文化
中国英语是在不同文化接触和交流时产生的。姜亚军认为“中国英语”是中国人主要在中国使用的规范英语的本土化形式,其功能是既对外又对内的(颜治强,2002:227)。学习语言不该只是识别它的语音和文字,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和表达感情。“中国英语”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语言的这种功能。因此,英语教学的内容不但包括英语母语国家的语言及文化,还应涉及其他英语国家及本国的文化特征,为学习者提供用英语讨论身边熟悉事件的机会。这种联系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和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符合我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英语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方向。
3.3语境因素
中国英语的研究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依据语境才成立的,否则像papertiger(纸老虎),people’scommune(),vegetablebasketproject(菜篮子工程)等词汇很难被外国人理解。此类带着中国风味的英语之所以能入编英语词典就是因为其所包含的语境因素为英语母语者所理解并接受。
交际是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一个能动的过程。学习一门语言包括学会理解和使用该门语言,而理解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跟英语母语的人交谈,是否遵从英语国家的习俗惯例要看交际场合以及交际者双方是否能相互理解。有些中国的风俗习惯由于移情作用能被英语母语者所理解,接受,甚至遵从;反之亦然。比如一个英国人在中国留学,他知道中国人见面时的问候语是“你吃了吗?”,那你见到他时就并不一定要说“今天天气真不错”。如果他不在中国,或者他不知道中国有这么一个习惯,那见面时向他问候“你吃了吗?”就有所不妥了。为了在不同语境下恰当地使用英语,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考虑这些语境因素。
4.结束语
总之,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语言变体。虽然各研究者对“中国英语”的定义各有不同,但正如谢之君(1994)所言,“中国英语的研究和其他理论研究一样,不应从定义开始,而是应从问题开始”,中国英语的研究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众多新思路是不争的事实。中国英语的研究依然存在众多问题,对中国英语全面系统的科学研究,还有待研究者们的共同努力。
- 上一篇:小议古典硬木家具的价值审美
- 下一篇:复合型影视人才的需求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