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翻译等值理论探究

时间:2022-05-06 05:56:00

导语:剖析翻译等值理论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剖析翻译等值理论探究

〔摘要〕“翻译等值理论”是西方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翻译等值也是翻译活动的最终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理论的分析,运用具体例子探讨表层直译、深层意译以及语用修辞层面的翻译等值。

〔关键词〕翻译等值;表层;深层;修辞层

一、翻译等值理论

翻译“等值”或“对等”(equivalence)作为翻译标准,是现代翻译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语言学派关注的主要思想,很多西方翻译理论家在阐述自己的译论主张时,往往都离不开对翻译等值问题的探讨。“等值”是几乎所有现论著述中的中心术语。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我国学者对翻译等值的研究也异常活跃。翻译研究中等值概念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翻译学研究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翻译实践。现代第一个明确提出等值翻译理论的是前苏联语言学派代表人物费道罗夫他在《翻译理论概要》中提出了“翻译等值”理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隔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他坚持译文与原文之间完全可以确立确切对等的关系。而翻译等值“就是表达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并且在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等值概念本身由于其模糊性,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贝克在其代表作《换言之———翻译教程》的导言中指出“本书采用术语equiva2lence是为了方便起见———因为绝大多数译者已经习惯这个术语,而并非因为它有任何理论地位。术语equivalence在这里的用法还有如下限制条件:虽然等值在某种程度上通常能够实现,却受到各种各样语言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总是相对的”。本文在讨论翻译等值时也遵循相对等值的原则。等值翻译理论的支持者们通常将“等值”定义为“源语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使目标文本立即就被看作源语文本的翻译。”雅克布森在其《论翻译中的语言学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有差异的等值”,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学派强调的翻译等值并非是绝对的对称,而是如弗斯指出,翻译理论中引进的等值,是使用它作为普通词汇时的模糊意义。正如威尔斯在《翻译学-问题与方法》中所指出,由于译者不可避免的主观性、文本的复杂性和接受者之间的差异,翻译在力求等值的同时,损失不可避免,完全等值是很难达到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对等值概念的理解中应该包含着对“等值度”的考虑,尽管等值概念具有模糊性,在翻译过程中追求最高的“等值度”应该是每个译者追求的目标,由于客观或译者主观上的原因造成的源语文本与目标文本在某些方面不等值,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同一信息,两套不同的语言,接受者不同,却要产生基本相同的效果,这就是翻译等值的主要原则。

二、翻译等值理论的应用

等值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和原文在表达上应达到等值效果,符合语言本身的要求。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直译,意译等方法来达到等值翻译,实现两种语言间的交流。直译与意译实质上是建立在把语言分成两个层次(语义和语符层,即深层和表层)的基础上。强调深层语义等值是意译;强调表层语符等值是直译。但语言的客观实际是在语义层和语符层之间,还有语用层存在,即在表层深层之间有广义的修辞层存在。修辞层是根据情境和语言意图的要求,输入言语个性特征(包括文体和风格),以达到实际最佳效果的层次。等值原则就是建立在把语言分成表层结构、深层结构以及修辞层面这三个层次的基础上的。

三、直译表层达到翻译等值

直译,是在较低层次上的翻译,指翻译时尽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等,同时要求语言流畅易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彼此之间总会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反映在语言文化里,便会出现某些契合现象。众所周知,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们总用意象手法表现爱情。英汉两种语言中“玫瑰”代表了爱情,在翻译此类作品时,译者比较容易运用直译方法以达到翻译的等值。如英国诗人RobertBurns的爱情诗“RedRedRose”中两句“Tilla’theseasgangdry”“Andtherocksmeltwi’thesun”与汉语“海枯石烂”几乎完全对等。又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Marryacockandfollowsthecock,marryadogandfollowsthedog),原文表层意义很简单:嫁给鸡就得跟鸡过,嫁给狗就得跟狗过。可深层意义却十分丰富,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封建婚姻观和男尊女卑思想。原文语言诙谐幽默,可内容深刻、凝重。译文也是两句,只用了cock,dog,marry,follow四个实词,搭配与原文珠联璧合。以上两例便是通过直译来达到翻译等值的。

四、意译深层达到翻译等值

意译则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注意细节,译文自然流畅即可,意译不注意原文形式,但意译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原文随意修改。译文意译是较高层次上的翻译,一般采用句子和句子以上的翻译单位。它往往把整个句子甚至一段话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翻译,而不考虑词语的对应。

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耕牛是勤劳的象征,长期以来人们自然形成了对牛的热爱和赞誉;与中国不同,英国古代主要靠马耕种,牛则很少干活,因此马在英美文化中则是勤劳和吃苦的象征。所以汉语说“力大如牛”,按照英语民族的喻体,英语则说“asstrongasahorse”;汉语“老黄牛”“,像牛一样勤劳,英语则说:“worklikeahorse”。再比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英语则说:“Manproposes,Goddisposes”。译文用的就是意译等值法。中国受佛教影响较深,信“天”,西方受基督教影响深信“上帝”。二者内涵不同,可在中国人心中的“天”跟西方人心中的“上帝”在语言功能上是等值的。另外,Angerisonlyonelettershortofdanger.这个成语更象中文的“心字头上一把刀”,如若不“忍”,“心”就被“刃”了,多危险啊!而英文也是玩的文字游戏:anger前面只要加上个“d”就是danger!如果直译成”生气离危险只有一步之遥”,那么原句的文字游戏就体现不出来了,也就没有达到翻译等值。所以在此种情况下译者便需要通过意译使目标语的翻译尽量贴近源语的文化背景及习惯以达到翻译等值。

五、语用修辞层达到翻译等值

翻译等值论主张,当我们无法在译文语言中找到与原文完全对等的表达时,我们只能寻求译文语言中能够起大致相同作用,亦即产生大致对等语用功能的形式传达出源语信息。我们都知道,修辞一般见诸于形式,表现为符号体系,修辞在原文的语言形式上被读者体认,复制的修辞风格自然应该能够为译文读者所体认,而要体认复制的风格,它就必须符合译文语言的表达习惯。这也正是语用修辞层达到翻译等值的具体表述。

比如白如雪(aswhiteassnow)无法被异域文化中的读者认同和理解时,就出现了奈达所谓的“零位信息”,这时如果还按照字面直译,译文则会变得毫无意义,也就不可能指望译文读者从译文中获得什么信息或者感受了,正所谓“意之不存,味将焉附”。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或许我们可以求助于译文读者所熟知的形象表达,如‘白如霜’(如果他知道‘霜’为何物的话);或者寻求译入语中最为近似的习惯表达,如‘白如白鹭毛’、‘白如蘑菇’等,尽管其来源不一样,但其引申意义和喻义也许是相同或相似的;或者我们还可借助想象,寻求“对等”的表达,如可译成‘白如食盐’、‘白如面粉’等等;如果根本就找不到这类近似的形象化表达,我们或许还可以选择放弃原文中的形象,采用直白的非形象化的说法。这一主张“借鉴了接受美学,强调接受者的主体性、创造性,强调了接受者的需求和审美意识对艺术作品的调节机制”(刘宓庆,1989),这样语用修辞层便达到了等值。

六、结束语

翻译等值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它的界定、价值和作用译界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究其原因,因为它涉及到了翻译的本质、评判标准、翻译的实践原则等根本问题。因此,如何正确看待、理解翻译等值的内涵,从而确定科学的翻译标准,对翻译理论的发展和翻译实践的提高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翻译等值是翻译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在翻译过程中遵循等值原则,充分利用直译、意译等方法达到表层深层以及语用修辞层面的翻译等值使译文提供给读者的信息与原文的读者所接受的信息达到最近似的自然等值。

〔参考文献〕

〔1〕贝克.换言之: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曹敏祥.论等值翻译〔J〕.中国翻译,1998,(2):25-28.

〔3〕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费道罗夫.翻译理论概要〔M〕.中华书局,1955.

〔5〕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6〕刘宓庆.论中国翻译理论基本模式〔J〕.中国翻译,1989,(1):12-15.

〔7〕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8〕威尔斯.翻译学—问题与方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

〔9〕张南峰.从奈达等效原则的接受看中国译论研究中的价值判断〔J〕.外国语,1999,(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