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农村初中英语提问的成果
时间:2022-04-21 09:17:00
导语:探析农村初中英语提问的成果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根据新课程理念的指导,广大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有效性,才能做到“高质量,轻负担“。因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是教与学的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之一,而课堂提问有效性又是整个课堂有效性的核心,所以课堂提问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将通过英语课堂观察以及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问题要多元化、问题设计要有新颖性、问题答案要开放性、适当延长候答时间等。
关键词: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
一,引言
古人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对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之前孔子的“启发式”提问和苏格拉底的“产婆式”提问。他们用提问成功地引导学生学习,至今为人称颂。
但是究竟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当今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如何?当今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本论文将要进行研究、探讨的。
二,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的目的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的全体性、课堂的开放性以及学生的差异性,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开放、充满互动的生成式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要求的提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其中非常突出的一条是必须充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每一位学生,对课堂提问这一有效手段充分加以利用,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内有关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一般都是以发达地区或城区学校为基础展开的,对农村初中,这一教学薄弱的地区研究取得的实质性成果还不多。因此,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与指导意义。
(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
笔者在本市某农村初中初一平行班中随机抽取了三个班,共159名学生。结果收到151份有效问卷。
调查方法
作者采用了问卷法。在分析、整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统计法、列表法、比较法等。问卷的内容只有一种回答形式——单项选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项。问卷内容涵盖了学生对英语教师提问的喜欢程度,课堂提问的类型、方式、频度、时间,教师的等候时间以及反馈方式,学生喜欢的问题类型,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提问的现状。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是否喜欢英语
(1)学生是否喜欢上英语课(表一)
选项非常喜欢喜欢不喜欢无所谓
人数66571810
百分比43.71%37.75%12%6.6%
根据调查显示,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英语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不喜欢的和无所谓的只占小部分,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后进生。
(2)学生是否喜欢英语课堂上被提问的情况(表二)
选项非常喜欢喜欢不喜欢
人数705625
百分比46.3%37.1%16.6%
经调查统计表明,有70人是非常喜欢上课被教师提问的,占被调查人数的46.3%;另有56人是喜欢上课被教师提问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7.1%;只有25人表示不喜欢课堂上被教师提问到,占被调查人数的16.6%。其中这些学生大都是比较害羞的: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推断,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喜欢上课被老师提问到的。课堂提问是学生如此喜欢、愿意接受的一项活动,其有效性的提高对整个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次问卷调查的意义已初步达到。
2,教师的反馈方式
(1)教师打断学生回答的情况(表三)
选项从不会吞吞吐吐的时候经常性
人数657214
百分比43.1%47.6%9.3%
据统计结果表明,有65人表示教师从不会打断他们的回答,占被调查人数的43.1%;有72人表示教师在其回答吞吞吐吐的时候会打断其回答,占被调查人数的47.6%。有14人表示教师经常性地打断其回答,占被调查人数的9.3%。
(2)教师的候答方式
对教师候答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等候时间上。(表四)
等候时间没有3S---6S---10S---
比率(人数)39.7%(60)36.4%(55)13.2%(20)10.6%(16)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55人表示教师一般有3秒的等候时间,占总调查人数的36.4%;有20人表示教师有6秒候答时间,占总调查人数的13.2%;有16人表示超过10秒,只有60人表示教师没有候答时间;从这一结果来看,教师在提问时还是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准备时间。
(3)教师的评价反应
表五
调查选项
调查问题
消极批评
不理睬,当作没听见
鼓励引导
错误的回答
15人(9.9%)
23人(15.2%)
113人(74.5%)
表六
调查选项
调查问题露出微笑,
请你坐下赞扬(用good,clever等词)用其他词汇或话语
其他
正确的回答
22人(14.4%)
82人(56.8%)
28人(20.9%)
12人(7.9%)
从这两个表格来看,教师的反馈往往是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是简单的,而不是复杂的;语言上的一些反应主要是鼓励和判断:如“good”“right”“wrong”,语言相当简单,表情上给予学生的评价反应则更少。
3,教师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提问学生(表七)
调查选项
调查问题
举手没举手但认真听的时候
开小差走神
开小火车时
教师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提问到你?
100人
16人
15人
16人
从这项调查看,英语课堂教师提问一般发生在积极举手的学生之间;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课堂提问的另一作用,可以提醒开小差的学生集中注意力;还有,在高年级的的课堂已经基本看不到举手如林的壮观景象了,一些学生即使自己知道答案、会回答老师的提问,仍然不举手,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积极性,有待我们这些准教师不断去摸索研究。
4,教师的提问数量
作者通过调查:初中生认为教师课堂提问数量一般,其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格:
表八
调查问题选项人数百分比
你认为英语老
师课堂上的问
题数量如何?几乎没有6人2.9%
比较少22人14.4%
一般105人71.2%
太多18人11.5%
由上述表格可见,初中生对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数量还是可以接受的。根据以往的对一般课堂的调查研究,普遍认为教师课堂提问数量过多,学生难以招架。这里的数据却与以往有很大的出入,这或许是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与其他课堂的区别。
5,课堂提问类型(表九)
调查问题
问题类型你喜欢英语老师问什么类型的问题?英语课堂上的提问一般都以什么类型的提问为主?
Yes或者是no的判断题42人(27.8%)25人(16.6%)
选择性问题57人(37.7%)41人(27%)
How/Wh-问题(who,what,which,when…)30人(19.9%)55人(37%)
How,why等开放性问题21人(13.9%)30人(19.9%)
6,在英语课堂上,英语老师会鼓励你自主提问吗?
经统计调查表明,有33人认为英语老师从来不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提问,占被调查人数的21.9%:有74人认为老师偶尔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提问,占被调查人数的49%;只有44人表示老师经常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提问,占被调查人数的29.4%;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过半的学生表示老师只是偶尔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提问,甚至有学生认为老师没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提问。自主提问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有利于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在鼓励自主提问这一块还有待提高。
7,教师课堂提问的分布(表十)
调查问题选项人数百分比
在一节英语新
授课中,你一
般会被叫到几
次回答问题?从来不会被提问到30人19.9%
一次25人16.6%
二次55人36.4%
三次41人27.2%
从课堂提问分布情况看,我们可以略见一斑。调查显示,教师一般提问的对象都是举手的学生,这些学生通常都是成绩不错的。那些一次都没有被提问到的学生其实就是被老师忽略的一群学生。
(二)对农村初中英语课堂的观察
为了在实际中尽可能多地了解目前农村英语课堂中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情况,笔者到同年级吕老师(教龄2年)那里听了一节课,以下是外研社教材七下MODULE6Unit2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英语课堂的片段:
【教学片段1】
StepOne:Revision
T:Goodafternoon,boysandgirls.
Ss:Goodafternoon,MissLv.
T:Boysandgirls,we’velearnedmanyOlympicsports.
WhatisyourfavouriteOlympicsport?
Whydoyoulikeit?(教师的表情呈疑问状,在电脑屏幕上出示这两个问题,同时以Powerpoint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体育活动的图片,帮助学生回忆。)
S:MyfavouriteOlympicsportisgymnastics.
Becauseitisrelax(这时有学生小声说:“relaxing”。)
T:En,youthinkgymnasticsisrelaxing.
Canyoudogymnastics?(教师的表情呈疑问状)
S:No,Ican’t.
T:Whataboutyou?
Ss:MyfavouriteOlympicsportis……
【案例分析】在展示的片段中,教师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体育运动开始问,复习各种体育活动和形容词。这样既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够将运动名词和形容词相结合,学为所用。教师通过提问将学生自身已有的经验和实际生活纳入了课堂教学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充盈了学生的课堂生活。在提问过程中,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不是单纯要求学生回忆所学知识或教科书上的内容来回答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高层次的思维加工才能回答的问题。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回忆。这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的生活经历进行加工分析得到的。
此外,“提问的有效性不仅依赖于所表达的词,它们的有效性也依赖于声音效果,词的强调和选择以及问题提出的情境。问题可以用许多方式被提出,每一种方式决定了你的学生是否接受该问题以及如何接受该问题。”(GaryD.Borich转自陈羚)教师根据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情境,她在展现问题、反馈问题时均采用不同的表情,同时也配上一定的动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学片段2】
以下是笔者在实习的时候所收集的录音资料,外研社教材七年级下册第5模块第1单元ShanghaiisbiggerthanHongKong.的教学片段:
教室展示了一组她自己的照片。
T:Guess,whatisthenameofthecity?
Ss:HongKong.
T:DoyouknowanythingaboutHongKong?
S1:VictoriaPeak…
S2:购物天堂……
T:MakeasentenceaboutHongKong.
(此时很多学生都愣住了)
T:Forexample,HongKongisinSouthChina.
(此时学生终于有点缓过来了)
S3:Itspopulationissevenmillion.
【案例分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提问将学生自身已有的经验和实际生活纳入了课堂教学中,另外教师也有追问。但该教师问“MakeasentenceaboutHongKong.”,尽管是为了引出新的教学任务,并且也达到了目的,然而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要求显得太突兀。
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目的必须明确、规范、具体,切忌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学生接收到提问的信息后,才能积极地投入到捕捉正确答案的思维活动中去,最终做出正确的回答。无论学生能否做出正确的回答,一定要让学生清楚问题提出的实质是什么,这一点是相当重要。如果教师的提问持责备的或烦恼的态度,就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造成恐惧心理,这务必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长久下去,学生就不愿意进行语言的交流,会造成课堂上的“沉默不语”的状态。
(三)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1、旧的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影响
从孔子的“学而优则仕”至董仲舒提出“古之王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到未改革之前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下,在统一化的教学中,只有分数和成绩的提高,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实践工作中,形成了这样一种惯例: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完成作业。谁能把知识保持在记忆里,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就能把它们倒出来,谁就被认为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这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应试教育的症状所作的描述。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预设的问题都是源自教科书,提问的内容主要是书本知识,提问类型和提问的模式自然也是为完成教材内容服务。
2、客观因素对教师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制约
尽管初中的英语课堂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语文、数学少,但是农村初中学生基础薄弱,况且英语课本身课时不多,教学进度往往被安排地比较紧凑,教师通常是在赶课时,且每位英语教师都兼很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时间的紧迫成为教师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障碍。
教学进度紧凑,教师的备课时间自然也没有那么充分,这样教师预设的问题也会比较少,不够全面。以至于在课堂中经常只关注到尖子生,而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或听之任之严厉训之。对学困生消极的态度更容易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进度过紧,导致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在课堂上忙着给学生灌输课本内容,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式教学法,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及需要。
参考文献
[1]高彩香.教师的有效课堂提问及其元认知能力[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5.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张莺,付丽萍.小学英语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春晖,甘露,石晓为.中外教师课堂提问策略差异的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
[5]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朱一楠,撒德全.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思考[J].天津教育,2006,(7):54-55.
[7]孙正香.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情况调查与思考[J].安徽教育,2003(15).
[8]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9]白云区教育局教研室.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实践课程新理念,2004-10-10.
[10]李德藻.提高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实现有效性[J].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124-126.
- 上一篇:小议施工企业现场成本管理诠释
- 下一篇:小议目标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