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模式在技校教学中实践论文

时间:2022-02-26 04:59:00

导语:分层次教学模式在技校教学中实践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分层次教学模式在技校教学中实践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随着技工学校走向市场,生源的质量因社会、家庭、学生毕业学校的环境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他们所受的教育的背景差异性较大,学校生源综合素质下降,且个体差异增大。这给技工学校的教学带来诸多困难,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难以确定教学的起点,兼顾不及,使好学生没有学好,"差"学生没有学会,不但影响了其素质的全面提高,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继续升学深造和毕业后就业的竞争能力。如何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是摆在技工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问题。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而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是由于九种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所致,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们在心理与智力水平上有着各自的风格与强项,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有效的教育下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智能发展上不存在失败的学生。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特别是成为技工人才。对不同水平、不同个性的学生用同一的内容、进度、方法授课,因材施教将无法实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便得教学陷入被动的状况。要扭转这种教学被动的局面,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做到既不压制基础好的学生也不放弃基础差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打破班级、专业的界限,实施"分层次教学"。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早在2500年前,孔子在教学实践中就已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现代教育派针对班级授课制难以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提出,按学生学习能力和某一学科成绩进行分班组教学,即学科弹性制。甚至"班级授课制"的创始人夸美纽斯也认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合适的教育"应该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以发展学生个性和独创性的教育,人与人的本质差别就在于人的个性。"分层次教学"是在现有的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程度以及学习能力,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提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变得十分相似。""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个别差异的学习时空和学习平台。"多元智能"理论也告诉我们,人的智能结构和层次是多样化的。忽视学生的智能差别,按学体状况模糊地快慢分班,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阻碍了强势智慧的发展,而"分层次教学"按学生不同学科层次分班教学,是充分发展学生强势智慧,树立学生信心的有效形式。"分层次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人才打好基础,这是"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三、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分层次教学原则

在实施分层次教学中采取"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最优化原则正视差距、区别对待、分层推进、发展特长"基本原则。具体实施中把握几个基本的准则:

实事求是的原则。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客观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层次的选择,层次的流动上要做学生深入细致的心理指导,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真正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

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与行为。在教学评价中也要发挥评价的激励机制。

最优化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评价的策略上都要实现最优化,以充分发展学生强势智慧,搭建学生快速发展、顺利成长的平台。

2、实施过程:

(1)学生分层

技校学生一般进校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关专业,教师在通过相应的中考、高考成绩和技校的进校的测试及军训期间的考查,在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学困生、中等生、优生在(分别为A、B、C层次)。具体实施采取,首先自我申报。学生自己参照一定的目标自我定位,申报层次。然后教师和学生相互评议,从而确定学生的所处的学习层次。其次教师评定。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的实际需求,初步认定学生所处的层次。

同时教师在实施分层时,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分层次教学实施的关键,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位同学找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确自己强势智慧所在。这是学生选好学习层次的前提,特别是优秀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阶段的佼佼者,只要帮助这些同学调整好心态,摆正位置,找准层次,才能消除分层次教学所带来的某些学科处于低层次的心理障碍。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做好心理教育。每一位任课教师、班主任都承担着学生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的重要责任。

(2)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即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学习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在制定分层目标时,一般要根据专业特点制定两类目标:第一类是以学期、学年乃至整个学段为长度的长期分层教学目标;第二类是以课时或章节为单位的分层目标。制定两类目标时,均要注重学生所要发展的基本技能、所要经历的情意过程(即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同时,要将两类目标分别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与已经确定的三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相对应。以具体分层教学目标为例,可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A层次教学目标为最低限度的教材要求,B层教学目标为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C层教学目标则要在教材"基本要求"基础上作适当提高、加深。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明确提出所要获得的基础知识、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

(3)进行班级编排

班级编排是保证分层次教学顺利实施的核心问题,其技术性很强。编排前,一要考虑原行政班学生的相对集中,这非常有利于分层次教学管理,二要考虑本年级同一学科教师数,三要考虑分层次教学班学生人数相对均衡。

(4)制定教学方案,分层施教

教学方案制定包括分层次学科各层次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时数,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室安排,教师配备等,为了发挥任课教师的积极性,要充分听取任课教师特别是备课组长的教学建议和意见,最好由备课组长牵头制定有关教学方案,报教务处,由教务处会同教研组长审定。

(5)分层评价

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导向、反馈、激励、改进等重要功能,尤其是旨在改进教学的评价活动,有着积极的心理功能和教育功能。分层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及期延伸部分的全过程中(含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的评价),为的是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加速学生"达标"的进程。学生发展评价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和学科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学生评价实行同一个体纵向发展评价和不同个体横向比较评价相结合,以学生纵向发展评价为主。

(6)、分层次教学检测

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由备课组长负责完成不同层次考试的命题工作,保证A、B、C三个层次在题目总量和难度上的区别,使三个层次试卷在基础题上有40%相同,以B层次学生作为参照常模,40%的基础题,平均难度系数控制在0.9;其余60%的试题形成明显难度梯度,A层次试卷(低层次),平均难度系数控制在0.9,B层次试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7,C层次试卷平均难度系数控制在0.5。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选择本层次或高于本层次的试卷参加考试。为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于参加高一层次考试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在提出申请经任课教师客观分析后,允许该生流动到高一层次。而对于最初因对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错误判断的同学,如果已经感到现有的教学层次不利于自身的迅速进步,可申请进入低一层次班级学习。在流动中,各层次学生数要保持相对稳定,防止大面积流动引起的分层次教学的混乱。流动时间一般在学期末,至少是期中,平时不准流动。流动中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确立流动为了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不是一种评价的手段。

四、配套的常规教学管理

管理的价值在于提高组织效率。有效的常规教学管理是分层次教学取得良好成效的保证。常规教学管理包括课表编排,教学监控,学情分析,测验与考试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常规教学管理中,最突出的管理问题是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与评价。

在学生管理实践中,逐渐建立起行政班、教学班双轨制的学生管理体制,行政班以原班主任、班干部为主,配合各个科任教师,在原有班级管理基础上,加强同各课任教师的联系,及时了解分层次教学班的学生情况,配合各个科任教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各科的学习成绩。分层次教学班以任课教师和教学班的班干部为主,明确各教学班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班集体观念,消除原有的行政班间的界限,增强教学班的集体凝聚力,同时注意与原班主任的沟通。在教学班的学生管理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坚持管理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必要的教学班管理常规。

分层次教学的教师管理突出表现在同年级教师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以及突发事件的解决上。同时,由于分层次教学存在不同的教学层次,所以做好担任低层次班教学任务教师的思想工作,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前提。

终结性评价在教师的年终、学期评定中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工作的评价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但由于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群体差异性较大,比较的前提已不存在,而且担任不同层次教学任务的教师其劳动特点存在差别,基础层次(A层次)教学班的教师要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选择,个别辅导上多下工夫,而高层次(C层次)教学班的教师则更多地要在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学容量的扩大上投入精力。以同一教学目标或以升学、毕业考试作为评价标准对教师个体进行评价,必然挫伤低层次教学班任课教师的积极性。我们坚持对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进行群体评价,把全年级全体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发展作为评价该学科教师群体的标准。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该组教师的学科教学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全组教师的团结合作。

五、分层次教学初步成果

分层次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和主体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信心,学习成绩普遍提高。培养了一批学有所长的优秀学生,使学生的强势智慧得到了充分发展,真正体现了我校技工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使我校的教育真正成为扬长补短的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技工人才。

六、存在问题与不足

尽管分层次教学已实践多年,但如何科学地开展分层次教学评价,更好地发挥分层次教学评价的教学改进功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就分层次教学评价而言,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点:

1、各层次学生的成绩的对比性评价科学性研究。

2、学生纵向发展评价方法的进一步研究。

3、不同层次课堂教学评价的深入研究。

摘要: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为充分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想平台,培养合格的技工人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分层次教学的尝试。本文在总结分层次教学有关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技校教学实践中分层次教学的原则、具体的作法以及初步成果,提出分层次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多元智力理论技工教育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