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材改革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10 05:33:00
导语:高职英语教材改革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本文就教育部推荐的高职英语教材《新编实用英语》,对目前高职英语教材的实用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对高职英语教材进行改革的构想。建议从三个模块组织高职英语教材:补充设置英语入门知识;整合《新编实用英语》中的实用语料,按工科和服务业两个门类分别设计实用英语教材;结合专业特点编写校本专业英语教材。
前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强调“以能力为本”,高职英语教学理应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然而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却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学生没兴趣学,教师教得辛苦,课时被不断压缩,英语的地位遭受质疑;另一方面社会上具备英语应用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紧缺。这种状况与现行的高职英语教材有关,因为目前的教材不完全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一、目前高职英语教材的实用性分析
高职院校采用的英语教材版本众多,其中教育部推荐的高职英语教材《新编实用英语》比较具有代表性,它是依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订而成,其使用对象是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基本要求》强调“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教材实用与否取决于教材的真实性。夏纪梅(2001)对教材的真实性做出了精辟的分析,指出教材要在目标方面迎合真实的交际需求,在选材方面具有真实的交际内容,在练习方面提供真实的交际环境和真实的交际任务,把学生和教师作为真实的交际对象。现仅从选材和练习的角度,尝试性分析《新编实用英语》教材的实用性。
《新编实用英语》共计四册,每册十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同一交际主题,由会话、听力、阅读、写作和趣味阅读五部分组成。该教材第一、二册的口语部分着重于日常交际(如介绍、问候、感谢、致歉、道别、指路、天气、学习、爱好、饮食、健康等)和一般涉外活动(如迎送、安排日程与活动、安排住宿、宴请与迎送会、陪同购物、游览、就诊等);书面语部分着重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如科普、人物、政治、商贸、文化、生活等)。第三册、第四册的口语涉及介绍产品和业务洽谈,书面语部分涉及专业书籍的前言、序言和正文节选、科技文摘、技术专利、招投标书、意向书、国际商务、进出口及保险等的单证、简短业务信函、简短传真和电子邮件、简短广告、简短产品与厂家介绍、简短产品维护及使用说明、合同等。
可见,第一、二册交际题材大体与业务无关,教材内容偏多,练习基本属于语言知识练习,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高职英语的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三、四册加强了应用体裁的编排和训练,使《基本要求》的主体思想得到有效的贯彻,然而大量内容虽然与业务有密切联系,但难度偏大,涉及的很多内容超出一线技能人员的工作范围,比如介绍产品、业务洽谈、技术专利、招投标书、意向书、国际商务等。所以,该套教材一、二册实用性不足,三、四册难度过大。在《基本要求》规定的180—220个学时内,师生只能够完成一、二册的教学任务,基本无暇触及三、四册,使“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理念更加难以落实。
二、需求分析对高职英语教材的启示
教材的实用性还与社会需求和教材使用者的学习需求密切相关。只有搞好需求分析,教材才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通过需求分析,明确学习者将来使用英语是以书面交际为主,还是以口头交际为主,明确学习者需要学习什么内容。
安晓灿等人(1994)的“高等工程专科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社会需要调查报告”表明,工程专科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参与的听说活动不多,但实际工作对他们的阅读、翻译及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有一定要求。这项调查反映了工科对高职毕业生在英语方面的社会需求,却没有反映服务行业(如旅游、医护、空乘、酒店服务等)在英语方面的社会需求。服务行业需要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接触,以口头交际为主,对口语的要求远远多于书面语。为此,有必要区分工科和服务行业的不同社会需求。
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看,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学习英语都是为了求职,属于工具型动机,学习者希望尽早接触有用的英语,而“经过专门用途英语①培养的学生,能够比那些只接受普通英语教育的学生更准确、更有效地胜任交际活动(Wilkins,1976)。”高职开设专门用途英语无疑促进着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学习者的学习基础看,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虽然不如本科生,但是经过6—10年的中小学英语基础教学,学习者除了需要夯实英语入门知识以外,他们基本具备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的基础。况且限于课时,希望通过大量呈现语言知识来提高英语基础的教材对于高职学生也是不现实的。
三、高职英语教材实用性改革的构想
基于以上的实用性分析和需求分析,高职英语教材应当以专门用途英语为核心。为此,高职英语教材改革可以分三个模块:即补充设置英语入门知识;整合《新编实用英语》中的实用语料,按工科和服务业两个门类分别设计实用英语教材;结合专业特点,编写校本专业英语教材。
(一)补充设置英语入门知识。目前高职学生入学时英语学习普遍存在语音不过关、语法知识杂乱、缺乏学习英语的方法等弱点。入学后如果不帮助他们弥补这些不足,就会影响到英语后续学习。现有的《新编实用英语》教材中没有这部分知识,因此需要补充设置这方面的内容。不妨借鉴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做法,强化基本的语音、语法和英语学习策略。语音知识重在强化按音标读准单词,按发音规律识记单词,掌握必要的朗读技巧;语法知识重在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构词法、句子的基本结构、常用的八种时态,帮助语言学习化繁为简。这两部分内容适宜利用入校后的起步阶段集中学习。英语学习策略重在英语学法指导,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以下三种策略是高职学生应该尽力掌握的:1.调控策略,指学生计划、实施、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策略,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引导学生定期对学习结果进行小结,及时调整学习方法;2.资源策略,即合理并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策略,帮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自己需要的英语;3.认知策略,即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学习策略需要在持续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教授与训练的监控机制实施。(二)整合《新编实用英语》中的实用语料,按工科和服务业两个门类分别设计实用英语教材。首先要删除教材里与中学英语重复的内容,大力削减一般题材的语料,其次要针对工科与服务业对于英语的不同社会需求,分别编制实用英语教材。由于工科实用英语要侧重书面语,所以应大量选材应用型文体,如一般科技文章、合同、定单等材料,开展以常用实用性语料为主的阅读训练和以模拟套写为主的应用文写作训练;服务行业实用英语要侧重口语,因此应精选涉外交际中实际需要的、富有典型性的口头语言材料,例如从机场接待到宾馆住宿、旅游介绍等系列情景会话,开展以涉外场合的交际用语为主线的听说训练,使学生尽早接触与涉外活动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整合后的高职实用英语教材内容专业性不宜太强,重在解决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问题,涉及的学科覆盖面要广泛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真实材料。鉴于实际的涉外交际能力分多种层次,所以在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度的要求上要切合实际,大胆剔除高层次的涉外交际材料,坚持“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策略,课文篇幅不宜长,避免繁、难、多。
(三)根据专业特点,编写校本专业英语教材。英语入门知识和实用英语教材的整合适宜统一编写,但是面向不同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需要高职院校利用本校教师资源,编写校本教材,优势在于校本教材更加适合本专业学生,而且随时可以补充讲义,变静态的教材为动态的教材。专业英语教材应突出专业文体与语篇知识,重点解决与专业有关的英语论述和表达上,引导学生掌握专业词汇和术语。专业英语离不开专业词汇,一个词在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中的意义不同,甚至相差甚远,如innocent在普通英语中意思为“无辜的”,在医学中意思为“良性的”;access在普通英语中意思为“接近”,在计算机中意思为“访问”;一个词在不同专业中词义也大不相同,如solution在化工中意思为“溶解”,而在医学中意思为“疾病危象”。此外,编写专业英语教材内容不宜过专,既要选专业理论又要选专业最新文献,既要涉及专业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发展简史或重大发明创造、重要组织机构简介,又要涉及发展动向以及人物传记,通过收集原版教材、实用文件、报刊杂志等方式,使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实用有趣。
结束语
实用性是编写高职英语教材贯彻始终的原则,教学中不存在最好的教材,只有最合适的教材。遵循《基本要求》和需求分析制定出的英语教材,无疑是最合适的。我们期待着更为实用的高职英语教材问世,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动机、学用脱节的问题,帮助高职英语教学摆脱困境。
注释:
①HutchinsonandWaters(1987)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简称ESP)定义为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本文提出的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包括两个部分,即统一的实用英语教材和校本专业英语教材。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WatersA.特殊用途英语[M].伦敦:剑桥大学出版社,1987.
[2]Wilkins,P.意念大纲[M].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6.
[3]安晓灿等.专科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社会需要调查报告[J].吉林教育科学,1994,(1).
[4]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夏纪梅.现代外语教材的特征及其意义[J].外语界,2001,(5).
- 上一篇:英语听力考试研究论文
- 下一篇:英语听力考试装备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