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时间:2022-09-01 10:00:00

导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掌握一门外语的迫切需要性,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顾问”等多种角色,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就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就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上课铃响了,我匆匆忙忙地赶往教室,猛然发现自己只带了刚批好的作业本,而忘带了教课书、备课笔记和教学参考,心里不由一阵慌乱。回办公室去拿,岂不是要耽误时间?可现在两手空空,又恐怕要误人子弟。

师生问候完毕,学生在静静地等候我的下文,面对三十多双期待的眼睛,我一边暗暗庆幸备课时认真地钻研了教材,心中有一些底,一边脑子急速转动,想着对策。英语新课程标准不是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吗?我何不“偷”一回“懒”,让学生给我上一堂课。于是,我向学生坦白了我的尴尬处境,并与学生商量:“老师什么也没带,这节课你们来教我吧。”学生一阵惊愕,一片哗然,继而跃跃欲试。一堂师生角色互换、别具一格的英语课拉开了帷幕:

Teacher(故作疑惑):Whatwewilllearntoday?

Thestudentsansweredtogetherandloudly,Unit1<MyNewTeachers>PartALet’stalk.一学生上黑板写题目,一笔一画,极为认真,颇有老师的架势。

Teacher:WhocanhelpmereviewthewordsinPartALet’slearn?

学生们跃跃欲试,脸上抑制不住兴奋,他们也许为能帮助老师而自豪,也许为自己学有用武之地而快乐。我请了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只见他迅速地拿着自己的学生卡片来到讲台前,模仿着我平时的样子。先让同学们齐读一遍,然后将卡片的顺序打乱让其他同学猜下一张是什么?台下的同学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很多同学还自然而然地将单词和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如MyChineseteacherisstrongandkind.Wealllikeher.

师(迫不及待):Who’syourEnglishteacher?What’sshelike?Whocantellme?

Ss:MissBaoisourEnglishteacher.She’syoungandtall.She’sfunnyandkind.(异口同声)

Teacher:Whataboutyourotherteachers?TalkaboutyourMath/Science/…teacherswithyourfriends.

学生积极讨论,有的准备用对话的形式;有的准备用介绍的形式;有的准备用表演的形式,花样还挺多。

接下来的汇报让我一阵阵惊喜,也让我一次次震惊,我发现了许多原本该发现而没有发现的东西……

他竟然是位朗读高手。开学半个多月,他从未发过言,上课小动作还不断,我曾搞过突然袭击,可他总是一言不发。今天,他破天荒地举了手,我有些狐疑地叫他试试,没想到他不仅讲得正确、流利,而且还不时地模仿老师平时地动作、神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激动之余,我不由一阵汗颜。教师不该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应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课堂,应给每位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他们是表演的天才。

Let’stalk.课文下面准备地几幅图片都非常生动有趣。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排演成了课本剧,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天赋,他们把课文中地对话进行了扩展和延伸,将新知和旧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演得惟妙惟肖,他们不仅依托课本运用了课本中的语言结构,还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轻轻松松的表演中,不知不觉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反思

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科德(Corder,1981)曾经说过,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违背自然过程,而应适应自然过程;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学习并促进学习;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作为外语教师,我们知道,英语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时间才能培养和提高的。因此,他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应用的过程。而这种结合和转化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没想到,我无意中空手上的一堂课,却成了我与学生最快乐、最轻松也最满意的一堂课。原来,没有了教本、教案、教参,就没有了束缚。教师就不必随着教本亦步亦趋,学生也就不必随着教师预设的圈套乖乖就范。没有了束缚,就拥有了自由,师生就能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教师无所牵挂,心中只有学生,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随机调控,灵感跌出。学生无所限制,思维自由驰骋,在与文本、教师、同学的平等对话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的甜蜜,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空手进课堂的感觉真好,不过,这无疑对教师是个挑战,教师必须对课本烂熟于心,必须对教材钻研深刻,必须预先猜测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可能”,必须有灵活的应对能力。空手进课堂,决非容易,功夫还在课外。

参考目录: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2.《新课程新教材教学案例与评价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