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影响英语阅读诸变量论文

时间:2022-08-24 11:13:00

导语:英语阅读教学影响英语阅读诸变量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英语阅读教学影响英语阅读诸变量论文

近年来,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外语界对第二语言及学习过程的本质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交互作用语言教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则是这一飞跃的标志。该理论应用于外语阅读教学,对我们颇具启迪意义。

根据交互作用阅读理论,“文字含义并不是仅仅存在于文本中的符号,被动地等待读者吸收。阅读者必须积极投入其中,努力挖掘它的含义。”在阅读过程中,语言材料和读者是交互作用的。文字含义既不存在于语篇(text)之中,也不存在于读者之内,它产生于两者相互作用之中。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着若干变量(variables),这些变量无疑都会对阅读理解产生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英语阅读中的诸变量及它们对英语阅读教学影响

阅读理解是读者从语篇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著名语言学家ChristineNuttall认为,作者将自己头脑中的信息编码(encoding),形成语篇(text),读者再把语篇解码,获取信息。作者要把他头脑里的信息(一个主意,一个事实或一种情感)传达出去,让别人理解,他首先必须把信息形诸于文字,即编码,作者亦被称为编码者。作者一旦完成了编码过程,信息就以语篇的形式存在于作者的头脑之外。阅读过程则是一个解码过程。作者要传达的信息进入读者头脑,交际过程随之完成。但是,交际过程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交际的各个环节

中都可能出现“故障”,致使交际中断,信息无法传递。

信息在从作者的头脑到达读者的头脑里的过程中,若干因素会影响读者接受信息。这些因素被心理学家们称之为变量。阅读变量主要有三:1)读者变量(readervariables);2)语篇变量(textvariables);3)作者变量(writervariables)。

1)读者变量:以往人们认为,语篇的含义就像杯子里的水,而读者的头脑则象个容器。语篇含义可以直接倒入读者的头脑里,读者则像海绵一样毫无保留地吸收语篇含义。根据这一观点,读者在阅读中的角色是被动的,他只需敞开头脑,语篇含义就象水一样注入其中。“交互作用阅读理论”则认为,文字意义并非被动地存在于文本之中等待读者解码的语言符号,恰恰相反,文字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角色是主动的,他只有全神贯注,努力挖掘文本的含义,才有可能获取文本中的信息。在获

取信息的过程中,读者的个人知识结构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读者具备了理解文本含义的一切背景知识(如作者生平、文本内容等有关知识);那么他不需费很大力气就能理解文本含义。否则就如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摸索前进,难以找到通往文本含义的坦途。由此可见,相同的文本对不同的读者难易程度不同,原因在于读者个人知识结构的差异,这就是读者变量。读者变量是影响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

2)语篇变量:语篇变量是指句子的结构、长度、词汇密度(vocabularyintensity),新概念的多寡、文章主题的难度和新颖度等。一个文本的难易程度在于读者与作者在以上诸方面重合部分之大小。重合部分愈大,文本愈容易,反之则愈难。事实上,完全的理解是不可能的,阅读理解的目的在于尽量挖掘文本含义,扩大重合面。毫无疑问,语篇变量对阅读理解影响甚大。

3)作者变量:作者也是个变量。在写作之前,作者对读者的特点一定要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其特点,进行写作。这样,他所要传达的信息才会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否则就会出现误解或不完全理解,致使交际中断。

我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注意研究了影响英语阅读的诸变量,做到了有的放矢、采取了有效措施克服这些变量给阅读理解带来的负影响,收到了较好效果:

(A)在影响英语阅读的诸变量中,作者变量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因为我们不能要求作者写什么、不写什么或如何写。但是我们可以在浩如烟海的阅读材料中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材料以解决作者变量给阅读理解带来的负影响。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语言习得的五个假设:1)习得与学习假设;2)自然顺序假设;3)监查假设;4)语言材料假设;5)情感过滤假设。国外语言学界对这些假设颇有争议,但是其中语言材料假设已被多数研究者所接受。克拉申认为,英语学习者通过接触略高于他们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即i+1(i为现有水平,1为略高于i的水平),而习得语言。他们不断吸收语言材料,从而逐渐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中的阅读方面,阅读材料应使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但不可让学生感到太难,一点都看不懂或不部分看不懂。我在教学中选择了一些有一定难度,略高于学生实际水平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题材广泛(内容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人文学科、文学等)、妙趣横生、文笔优美、观点新颖、幽默诙谐。学生不仅学到了英语语言知识,提高了阅读水平,而且还获得了许多其它方面的知识。

(B)语篇变量实际上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语言方面的和非语言方面的。句子结构、长度、语汇密度属于语言因素,而新概念、文章主题、新颖度则属于非语言因素,亦可称之为文化因素。在语篇中,这两者往往交织在一起,比如dog一词,显然是个词汇问题,属语言因素,学生认识这个词,应该说没有语言问题了,但是,当这个词在句子、甚至语篇中出现,学生仅知道它的汉语对应词是"狗"就不一定能准确理解它的文化内函(CulturalConnotation)。许国璋教授称此类词为Culturally-loadedWords(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我在教学中采用两种方法解决语篇变量对阅读理解的负影响;(一)深入分析难句、难词,强化并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二)从东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词、句和典故等,以增加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下面试举两例说明:

[NextPage]

例1.Iamnotsonaive,however,astobelievethatsexisresponsibleforthisunfortunateplightoftheAmericanwomen.Iamnotafeminist,butIamanindividualist.Idonotbelievethereisanyimportantdifferencebetweenmenandwomen——certainlynotasmuchastheremaybebetweenonewomanandanotheroronemanandanother.

在这篇短文中,individualist是个关键词,它是从individualism而来。国内出版的各种“英汉”和“汉英”辞典均将individualism和“个人主义”视为对等词。individualism是美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核心,它强调充分

发挥个人的自由、权力以及独立思考与行动的能力。简言之,它是美国人的生活准则和美国社会所倡导的精神,也是美国社会文化的主流。它是个褒义词。而中国则倡导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个人主义在中国文化中是指“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显然,个人主义不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它是个贬义词。由此可见,individualism和个人主义的文化内涵截然不同。学生弄清了individualism的内涵,就能正确把握该文的主题,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例2.Propagandaisthemostterribleweaponsofardeveloped.Itisworsethanpoisongas.

Evenwithalltheelaborateapparatusofmodernpublicity.Fewreaderscouldwithoutnoticewritemoreofthebiographyofanylivingwriterthancouldbecontainedonapostcard.

英国《柯林斯伯明翰大学国际语料库英语词典》("CollinsCobuildEnglishLanguageDictionary”)里,"Propaganda"一词的定义是:Propaganda往往是夸大了的或错误的信息,它是由一些政治团体散布的,目的在于影响公众,该词通常用作贬义。

(Propagandaisinformation,frequentlyexaggeratedorfalseinformation,whichisspreadbypoliticalgroupsinordertoinfluencethepublic;usuallyusedshowingdisapproval)。英汉词典一般将“propaganda"译成“宣传”汉英词典里也把"propaganda"作为“宣传”的对应词。在汉语里“宣传”一词并无贬义,而英语里propaganda明显是贬义词。与汉语“宣传”一词比较接近的英语词应是"publicity",有人曾建议将我国的宣传部门改译为"PublicityDepartment"。在例2中,propaganda是中心词,该词在英汉词典里又被译为“宣传”,学生如从汉语角度体会该词,将会出现理解偏差。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多查全英词典,从词汇的英语释义中理解词汇的文化含义和细微的语义差别。

(C)读者变量指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内部信息或称非视觉信息(internalornon-visualinformation)、阅读水平、智力、动机、能力倾向等。其中背景知识是读者变量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包括消极文化模式如政治、经济、教育、历史、地理等和活跃文化模式如思维方式、观念体系、喜怒哀乐、行为礼仪等。我曾试用克拉申的“限制性阅读”法(即对学生实行阶段性范围指定阅读,通过熟悉语篇诱其动用已积累的知识结构)。训练学生以弥补他们背景知识不足这一弱点,效果颇佳。例如在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中,有一课文内容是有关“僭主”(Thetyrant)的,他们对此一无所知。针对这一情况我在阅读课文前先给他们一篇背景材料。如下:

TyrantistherulerinancientGreece,exercisingabsolutepowerwithoutLegalwarrant,butnotnecessarilybadly.AlthoughaccordingtoAristotle‘sdefinitionitwasexercisedforselfishends,inthisusageamildandbeneficenttyrannyisanexpressioninvolvingnocontradiction.Greektyrannyrosemainlyoutofthreeoffourcauses.InGreeceproperandtheislandsitwastheoutgrowthofthestruggleoftherisingpopularclassesagainstthearistocracyorplutocracy.Theheydayofthesetyrantswasthe6thcent.B.C.,andtheirclassicexampleisstatus.MostofthetimethesetyrantswerereallypopularLeadersregardlessoftheirbirth.

阅读了以上短文后,课文内容就较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另一方面,我还试用“整体阅读”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多数学生都有一个不好的阅读习惯,即要把遇到的每一个生词都查清,才肯往下读。结果阅读速度慢得惊人,常常是读到后面,前面的内容已忘记。“整体阅读”法要求阅读者集中注意力于整个篇章内容,而不是个别词语。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辨认出篇章开头的某些关键性词语时,头脑立刻开始了对篇章内容的预测;接着在继续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部分词语的辨认而不断证实、修正、扩展开始时的预测,或者对它否定而产生新的预测,最后达到对篇章内

容的全面理解。通过“整体阅读”训练,多数学生都能放弃原来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逐词逐句阅读法,采用新的方法。掌握“整体阅读”法后,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很快,在对篇章内容的把握方面进步尤为明显。

本文讨论了英语阅读中的诸变量及它们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这是当代英语阅读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课题,笔者仅仅是在自己的阅读教学中采用了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等人的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加拿大学者F·史密斯指出:“阅读的技巧实际上在于尽量少用眼睛。当我们成为熟练的读者时,我们就学会了较多地依靠我们已经具有的知识、依靠我们的头脑而较少地依赖我们眼前纸上的印刷符号。”(F.Smith,1878-82:9)笔者的尝试仅仅是个开端,要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熟练的阅读者,达到史密斯确立的目标,还需进行艰辛的探索。

参考项目:

Nuttall,Christine,(1982),"TeachingReadingSkillsinaForeignLanguage”.EnglishLanguageBookSociety/HeinemannEducationalBooks.P4——10

Krashen,S(1982)."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

(1985)."TheInputHypothesis:Issuesandimplications".LongmanGroupLimited

Smith.F.(1978)."UnderstandingReading——APsycholinguisticAnalysisofReadingandLearningtoRead”.SecondEdition,Holt,RinehartandWinston.

Sack,AandYourman,J.(1983)"100PassagestoDevelopReadingComprehension”.CollegeSkillsCenterBaltimore,MarylandP30,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