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名转动词现象研究论文

时间:2022-08-21 06:01:00

导语:英语中名转动词现象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英语中名转动词现象研究论文

摘要:“名转动词”、“动词化”或“名词转换为动词”是一个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有其自身的语言学理据和实际应用的特点。对英语名词动词化进行研究,进一步掌握其规律,对英语语言的研究特别是英语词汇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名词;动词;名转动词

现代英语中,词汇的转化是一个常见的语言现象,论文而动词化(denominalization)和名词化(nominalization)是英语中最常见的两种词类转化形式。英语“名转动词”在词汇中的比例约为l0.5%,是最活跃、数量最多的[1]。所谓“名转动词”即名词转化为动词,就是名词不作任何形态方面的变化直接用作动词。大范围的动词化指原本是名词、形容词或其它词性的词在句子结构中转而用做动词的转化过程,本文中的“名转动词”或“动词化”仅仅指“名词转换为动词”这一语言现象。名词当动词使用,可使语言词约义丰、生动形象、简洁干炼,富于表现力,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一名转动词的语言学理论分析

(一)名转动词的语法特点

名动转用的语法特征是名词转用作动词,担任句子的谓语,具有动词的词义及语法性状。名动转用要求转用的名词具有表动作的语义成分。

(二)名转动词的语义关系

英语名词动词化具有“语义增值”之效,毕业论文即除了增加原名词所没有的描述性和过程化动作意味之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它能激发读者的心理联想。因为根据意象理论,语言信息是以意象的形式储存于记忆之中。名词动词化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迅速激起读者记忆储存中该名词的动作意象,使原名词在其原语义基础上衍生出动作、状态、意象、手段等意味来。R.Quirk认为英语名词动词化后的语义与原名词的语义关系可以分成七种类型[2]。

(三)名转动词的语用学原则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最理想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是能够用最经济的话语来表达最充分的信息[3]。英语名词的动词化现象恰恰体现了这种“语言经济原则”或“语言效率原则”,因而被广泛应用。

(四)名转动词的修辞效能

名词到动词的转化既能体现“语言经济原则”,又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达到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的修辞目的。

(五)名转动词的认知语言学理据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名词转换为动词属于人们认知侧面的转换。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描述想象情境的某些方面,即人们认为哪些成分是突显的,当名词被转换为动词时,其意象已经不是事物,人们的感知侧面由事物转向其突显动作的一面。许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如:刘正光从认知角度考察了名词转换成动词使用过程中的隐喻思维特征[4];高芳等对名词转换而来的动词表达式的理解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名动转用句的句义是经由语用推理来把握的[5]。

(六)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的分析

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概念名词的动词化使用,其投射在读者心理屏幕上的不仅仅是它的规约义,同时还有它的隐含义、引申义和联想义。

二名转动词的实际运用特点

(一)动物名词转化为表示具有该动物习性特点的行为动作

由于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比较熟悉和了解,因此,医学论文语言中用动物来作隐喻的例子很多。这些名动转化有很多是以人们对动物习性的观察而得出的,如某些动物的动作特征很显著,因此这类名词转化成的动词便具有了这些动物的动作特征意义。如fox善欺骗,parrot会学舌,ape长模仿,monkey爱淘气,wornl善钻营等等。

(1)Fromeverywindowheadswerecraningforaviewofit.每个窗口都有人探出头来看。

(2)Hedoesn’thaveallideaofhisOW/I.Hejustparrotswhatotherpeoplesay.

他没有自己的观点,只会鹦鹉学舌。

前两句以动物作喻,所表达的意思分别是:“stretchedtheirheadslikeacrane”和“repeatssomeoneelsewordsoridealikeaparrot”,非常形象地活化了主体的动作或状态,收到了形、神皆似的修辞效果。

(二)人体部位和动植物组成部分的名词转化为具有其形象特点的行为动词

表示人体器官名称的名词,如eye、elbow、foot、nose、stomach、finger、hand、firm、thumb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也是人类自身所拥有的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工具。因此,它们转化成动词后,也具有某种功能意义。

(3)Theboatrlo6editswaythrouO,thefog.

船在雾中小心地前进。

句中的nose原为名词“鼻子”,转为动词后意为“用鼻子触碰”,句子引申为“向前移动”、“推进”的意思。

(4)tieleggeditouttothewharf.(一般用于legit补语中)他朝码头飞跑而去。

此外,动植物组成部分名称的名词也可动词化,这一类的名词有skin、bone、bark、shell、scale、gut、poa、seed等。它们用作动词含有从整个物体中分离出来的意义。

(5)Jackpeeledthesnake.

杰克把那条蛇剥了皮。(三)表示自然现象的名词转化为表示以其性质为特征的动作动词

(6)Theystormedthespeakerwithquestions.

他们猛烈质问演讲者。

此句以自然现象作喻,意为spokeviolentlylikeastorm.

(7)blisfortuneshaverainedheavilyupontheoldmfln.

不幸总是无情地落在这位老人身上。

(8)Hisrefusalicedourenthusiasm.

他的拒绝给我们的热情泼了冷水。

(四)工具名称的动词化表“用某种工具做某事”

工具名词有很大一部分能转化成动词,如bicycle、bas、sllip、helicopter、cage、frame、comb、knife、nall、plug、subway、blan—ket等。这种转化借助工具的功能作用使转化成的动词具有了原名词的功能意义,意为“用某种工具做某事”。

(9)He747edtoParislastweekend.

他上周末坐747飞机到了巴黎。

(10)''''nlefliersknifedthrou01thecloudysky,headingforthe

battlezone.

飞行员穿云破雾,直奔战区。(句中的knifed是比喻用法,描绘飞行员驾着飞机,冲破万里云雾,犹如尖刀,所向披靡。)

(五)亲属称谓和人名的动词化表示其关系体现的内涵意义或社会语言学价值

(11)Theirmoneyhasnotbeenwiselyhusbanded.

他们的钱没有被明智地节省使用。

(12)Stopmotheringher,she’s30yeatsoldandearltakecareofherselfperfectlywel1.

别再溺爱她了,她已经3o岁了,可以很好地照顾自己了。(mother''''‘母亲”带着“抚爱、亲切、体贴”等内涵意义。)

(13)Shemanagedtosandwichtherepairsinbetweentakingthekidstoschoolandstartingwork.

她设法将修修补补的工作安插在送孩子上学和自己上班之间的这段时间里。

(六)抽象名词的名词动词化

(14)Theydidn’tintelligencemebeforehand,80itwasquiteasurprisetome.

由于事先他们没把消息传给我,这个事情使我感到十分惊奇。

(七)网络名词的动词化和科技领域的名词用作动词

这类词有e]orle、rocket、telegraph、radio、PK、email、fax等,

例如短语tocloneasheep克隆出一只绵羊。

(15)Whynotgoogleyour#rlfriendatcollege?

为什么你不去在大学里寻找自己的女朋友?

(16)Beforeapatrol0伍cerstopsacar,heroutinelyradio6tothecomputereerlter.

巡警拦下一辆小车之前,他按照惯例用无线电通知了电脑中心。

(八)名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搭配具有不同的动词化语义

(17)Theforeignministerriddedwitheaseallthequestionsthecorrespondenthadraised.

这位外交部长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

(18)Theheadcoachhasdecidedtofieldtwostarfootballersinthefinals.

主教练决定派两名足球名星参加决赛。

结束语

名动转用不应被单纯地视为一种构词形式,它的使用及演化过程经历了一系列隐喻化的阶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这个隐喻化思维过程使人们得以用语言重新构建所经历和审视的社会现实,对自己的经验进行重新语法化。名动转用的使用能够使语言更加精简和生动。

参考文献:

[1]张韵斐.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QuirkR.AGrammarofContemporaryEnsll[M],London:Lm,1972.

[3]张传彪.论名词动词化与“语言经济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06,(3).

[4]刘正光.名词动用过程中的隐喻思维[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5).

[5]高芳,徐盛桓.名动转用语用推理的认知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