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文化差异论文
时间:2022-08-20 09:35:00
导语:东西文化差异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研究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对学习、交流,以及翻译英汉语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感性与理性、本体与客体、宗教与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英汉语言;思维方式;宗教;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从一种语言中可以反映出使用该语言国家或民族的社会文化。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必然要饭应该民族的社会现实,受该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道德价值、政治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制约。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同时具有民族特征。实际上,文化涵盖了社会中的一切现象,包括语言,而语言又是被用来记录一个民族所有的变化。因此,国内外许多研究语言和文化的专家都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文化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另一方面来说,语言和文化又是互相依存的关系;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的理解和使用都是以特定文化为背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会在其语言中得到体现,作为这种语言的学习者我们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对于我们更好的掌握这门语言极为必要。因此研究东西文化的差异对我们研究,交流及翻译英汉语言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问题加以阐述
一、感性与理性
中国传统文化极重个人的感受,强调顿悟的作用。这种思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表现到极致,例如禅宗把庄子,玄学以及佛性的本体融合在一起,主张取消一切理性,依靠直觉在霎那间顿悟。这种思维方式在汉语中表现主要是句子之间的跳跃性大,中间缺乏形式上的联接,使得汉语的句式和行文如山间溪水跳跃,抖动,但始终前行。如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一段:祥子想找个地方坐下,把前前后后细想一遍,哪怕想完只能哭一场呢,也好知道哭的是什么;事情变化的太快了,他的脑子已追赶不上。没有地方给他坐,到处是雪。小茶馆们都上了门,十点多了;就是开着,他也不肯进去,他愿意找个清净的地方,他知道自己眼眶中转着的泪随时可以落下来。
与汉语的思维方式相反,英语民族则是理性思考,以概念为基础进行判定和推理,最后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这种理性在语言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表现为句式整齐,行文严谨,各个句子之间逻辑性强,整个架构成星系装分布。例如:
Sheissuchasympatheticladythatasadmoviealwaysstirshersympathy..
她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往往一场伤感电影就足以让她产生怜悯之情。
而上面提到的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的一段如果翻译成英文,则需要找出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增加必要的关联词,调整句式以及句子顺序,把原来的流动结构转换成核心结构。请看如下译文:
Xiangziwantedtofindaplacetositdownandmullthingsover.Evenifheonlyendedupbycring,atleasthewouldknowwhy.Enventshadmovedtoofastforhismindtokeepup.Buttherewasnowheretosit,sinceeverywherewascoveredwithsnow.Allthelittleteahouseswereboardedupasitwasafterten,andhadonebeenopenhecouldn''''thavegoneinanyway.Hewantedtofindsomewherequiet,becauseheknewtheathistearfilledeyeswouldbrimoverandymintue.从译文可以看出,译者先找出了原文的逻辑关系,即"祥子"找地方和坐下想(tositdownandmullsthingsover)、茶馆上门和时间(boardedupasitwasafterten)、找清净的地方和眼泪落下来becauseheknewtheathistearfilledeyeswouldbrimoverandymintue三对句子的关系,然后重新按照逻辑关系组合,把原来三个长句整理成五个句子成分整齐的主谓结构。所以说,翻译的实质是思维方式的转化,语言只是其思维的载体。
二、本体与客体
传统上,中国思维认为主体自身是宇宙的中心,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了自我就认识了客观世界极其规律。道家的"万物与我为一"、儒家的"万物皆备与我"在经验直观的基础上直接返回到自身。因此,汉语往往围绕主题展开句子,而执行动作的主体是人,所以动作往往以人为中心进行。英美民族强调主体和客体分离,表现在英语行文中多用非人称句和被动句,主语往往可以是物、抽象名词等,以凸显其客观和公正性。
下面我们分别通过语言实例进行详细讨论。
1、主语与主题(subjectandtopic):由于汉语倾向主体思维和整体性思维特点,而英语具有主客体分离,以分析性思维为主。因此,汉语的行文和组句往往围绕主题展开,主语不明显;而英语则严格按照句法组句,主语地位突出。
例如:
(1)台上坐着主席团。Thepresidiumwasseatedontheplatform..
(2)我对她一无所知。Iknownothingabouther.
2、物称与人称(peronalandimpersonalsubjects):
英语往往可以用非人称主语,如无生命物质以及抽象名词,而汉语则往往用有生命的或
者人为主语,如:
(1)Duskfoundthechildcryinginthestreet.(时间名词)黄昏时,孩子在街上哭泣。
(2)Beijinghaswitnessedmanychangesinthepastfewyears.(地名)在过去几年中,北京发生了许多变化。
3、主动与被动:在英语中,特别是科技文体中,被动句使用频率很高,而在汉语中,无论是科技文体还是其他文体,较少使用,使用的也大多在形式上是隐含的。下面是一篇关于阅读技巧的文章的开头。
Thefirstpointtobenotedwhenpracticingreadingintheclassroonisthatitisasilentactivity.Thereforesilentreadingshouldbeencouragedinmostcases,thoughtheteachermaysometimesneedtoreadpartofthepassagealoud.Thestudentsthemselvesshouldnotreadaloud...onthecontary,manywordsorexpressionsaresimplyskipped[7];......
上文在文章一开头就接连使用了两个被动句,为的是表现一种中立、客观的态度而使人信服。如果把这几个句子翻译成中文,译文就可能是下面的样子:在进行课堂阅读时,我们要注意的第一点是不要出声。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默读。尽管教师在有的时候需要朗读一部分内容,学生不应该朗读。……另一方面,很多单词和短语应该跳过不读。
从译文我们可以看出,文章开头的两个被动句在汉语里都变成了主动句,否则就不符合汉语读者的主体思维习惯,使得读者摸不着头脑。最后一个被动句虽然被翻译成被动句,但句式是隐含式的,加上前面已经提到了动作的主体,读者很容易找到连贯的线索。
三、宗教与文化差异
宗教文化指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在崇尚、禁忌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它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道教中"玉帝",佛教中"佛祖""菩萨",神话中的"老天爷""龙王"等,而这些概念在欧美人的脑海里是不存在的,他们信仰基督教,希腊神话与《圣经》是西方文化的源泉。他们的心目中只有God(上帝),表示痛苦、悲哀或愤怒时,就说God!或MyGod。祝福时会说Godblessyou.表示,惊讶时就说Godblessme.关于这方面的习语还有Godforbid!(苍天不容),Godforfend(绝无此事)。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以及HethatservesGodformoneywillservethedevilforbetterwages.(为金钱侍奉上帝的人,为了更多的报酬也会给魔鬼卖力)等等。这些习语都生动地反映了God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样深受佛教、道教等影响的中国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也无处不在地感受到本族宗教这方面的影响,当他们表示痛苦、悲哀、绝望时会说"哦,天啦!老天爷呀!",当他们发誓时会说"老天作证",当说某人软弱、无能时,就说"他是个阿弥陀佛的人",当他们表示祈祷或感谢时就说"阿弥陀佛",当他们表示愤怒时就说"真他妈的见鬼"。在这方面的习语还有:三教九流,鬼斧神工,鬼使神差,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在我们翻译时应予以注意,例如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1、Manproposes,Goddisposes
2、Manproposes,Heavendisposes
两个译文表面意思是一样的,中国受佛教影响较深,信"天"(Heaven),西方人受基督教影响深,信"God"(上帝)。两者虽有共同点,如信仰死而复生,灵魂永存,崇拜神灵,劝人行善等等,但是两种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无论在思维习惯上,语言表达形式上,词汇意象和含义上,还是在价值观念上都是很大的。可见二者的内涵是不同的。但中国人心目中的"天"与西方人心目中的"上帝"在语言功能上是等值的,究竟是采用第一种翻译法还是第二种,这要根据翻译工作者所站的立场而定。又如"天意"可分别译为God''''swill或thewillofheaven.由于宗教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不同,在翻译时还可采用直译加解释的方法来解决。例如1983年美国新闻杂志《时代》周刊讨论是否应该对西班牙裔公民进行双语教育时,引用一位众议员讲话,"FronthedaysoftheTowerofBebel,confusionoftongueshaseverbeenoneofthemostactivecausesofpoliticalmisunderstanding".译文:从巴别塔[(基督教《圣经》中)没有建成的通天塔]时代开始,语言混乱一直是造成政见不一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④。这位议员借用引日约·创世纪》中,上帝弄乱天下人的语言,阻止他们建造通向天国的巴别塔的故事,来反对双语教育。再如TheplannerswerebusybypassingtheGordianknot(CollinsCobuildEnglishlanguageDictionary),译文:计划制订者为躲避戈尔迪结---棘手问题,而忙得不可开交⑤。戈尔迪结源于希腊神话的一个传说,是有关由农夫变成国王的戈尔迪和亚历山大的故事。戈尔迪在木桩上系了一众人皆无法解开的结Gordianknot后,由亚历山大一刀斩开,从此Gordianknot便成了棘手的代名词。因此翻译这类词语时,一定要加注或解释,否则中文读者,将无法弄懂这些"外国语"。
总之,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不同民族哦会有不同的侧重和选择。传统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具有不同的表现,所以语言表达方式及翻译都要植根与各自的民族文化土壤中。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张安德、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对比[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4]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中华书局,1954。
[5]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6]贾德江: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2)。
- 上一篇:语言学合作原则在促销中应用论文
- 下一篇:写作思维品质管理论文
精品范文
10东西方文化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