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爱情文化比较论文
时间:2022-03-15 04:46:00
导语:中英爱情文化比较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采集了中英文有关爱情的隐喻,从认知的角度探讨隐喻的本质。文章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它深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因此理解隐喻不能脱离其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
关键词:隐喻;隐喻概念;认知。
Abstract
ThispaperattemptstoexploretheexactnatureofmetaphorfromtheperspectiveofhumancognitionthroughexamplesofmetaphoricalconceptsofloveinnglishandChinese.Itisconcludedthatlinguisticmetaphor,asthetoolforhumancognition,isdeeplyembeddedinlanguage,thoughtandcultureanditsinterpretationiscontext-dependent.
Keywords:metaphor,metaphoricalconcept,andcognition.
I.引言
早在人们开始研究语言的那一刻起,隐喻的本质问题就一直困扰着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们,直至最近数十年来,人们才开始认识到它对人类语言和认知的重要意义.传统语言研究中隐喻仅仅被认为是对常规语言的一种变异,是一种用于修辞话语的修辞现象;而且隐语式表达被排除在常规语言范畴之外,也就是说常规语言不包括隐喻.这些传统隐喻理论受到现代隐喻研究的强有力的挑战:隐喻是"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隐喻意义是"两个类属不同的语义场之间的语义映射".(I.A.Richards,.)传统修辞学中的隐喻被重新定义为"隐喻表达",它是跨语义场映射的表层实现式.如今隐喻再也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其实也是人类思维现象,而且"所有的语言都具有隐喻性"(Lakoff,.)莱考夫和约翰逊()曾经整理出大量语言实例来证明,隐语概念是构成语言的基础.借鉴两位学者的部分例子,本文分析比较了中英文中关于爱情的隐喻概念,借此探讨隐喻是如何根植于语言,思维和中英文化的.
II.中英文中"爱情是旅程"的隐喻概念
隐喻概念是指人们思维和行为的式,它在语言中如此普遍,以至于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距最先开始研究隐喻的认知特征的理查兹统计,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隐喻,我们的口突际中品均没三句话中就有一个隐喻(Richards,.)在描述抽象物体时,隐喻思维尤其能够帮助人们化抽象为具体,通过人类已知的熟悉的经验来理解和体验未知的抽象的事物.中英文中有关于爱情的隐语就是这样的例子:
()Wecan''''tturnbacknow.
此例中,爱情被隐喻为旅程.爱人必须一起克服路途中的困难向目的地前进,否则他们便无法维系爱人关系.英语的这一表达强调的是两人一起奋斗的决心.汉语也有相识的表达: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十八春》张爱玲)
不同的是中文的这一表达暗示着说话人的无奈,尽管他们惋惜着逝去的爱情,但他们再也无法回到过去了.类似地将爱情隐喻为旅程的例子还有很多,如
()Lookhowfarwe''''vecome.
()It''''sbeenalong,bumproad.
()We''''reatacrossroad.
()Wemayhavetogoourseparateways.
()Therelationshipisofthetrack.
()Themarriageisontherocks.
()Wemayhavetobailoutofthisrelationship.
()Ourrelationshiphashitadeadendstreet.
()情长路更长
()情路艰辛
()坠入爱河
()分道扬镳
()牵手
上述例子大部分都来自于日常语言,这说明传统修辞中将隐喻排除于日常语言之外是不对的.两种语言都将爱情比拟为旅程,又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人类思维的共性.显然,中英文中爱情是旅程的相似的隐喻概念并非出自偶然,但在这些隐喻表达的深层结构中是否存着总的原则,用来解释它们是如何工作的?答案是肯定的.尽管中西语言有差异,但其思维的共性:人们在看待爱情时的相似视角使不同语言产生了相似隐喻表达式。那么该如何解释这些隐喻表达运作的机制呢?根据布莱克的互动理论,隐喻意义是跨越于不同语义场的语义映射。对于这些例子来讲,爱情是目标领域(targetdomain),旅程是源领域(sourcedomain),两大领域之间对应着一系列关系:首先,爱人被看作是一起旅行的旅行者,他们共同的生活目标则是他们旅行的目的地。他们的关系则是交通工具,载乘着他们前往目的地。期间路途常不平坦,时有岔路和困难的困扰。由此可见,爱情是旅程的隐喻是从源领域(旅程)到目标领域(爱情)的映射。在这一映射系统中,各中对应关系是很有逻辑条理:
爱人对应旅行者。
爱情对应旅行工具。
爱人的共同目标对应旅行的目的地。
爱情的挫折对应旅行中的困难。
┋
人们在思想概念系统深处用这些对应关系把关于爱情的知识与关于旅行的知识联系起来。作为已知的常用的知识,旅行的知识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爱情这一较抽象的概念,可见,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莱考夫和约翰逊,,)根植于人类思维的隐喻概念是人们借用已知知识认识未知世界的一种工具和式。隐喻式思维有助于人类不断扩展其认知概念系统。
III.中文有关爱情的特色表达
由于文化和思维的差异,中文又有不同于英语的描述爱情的式。古诗词中就有大量的例子: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白居易)
()思为双飞燕,衔泥筑君屋。(〈〈燕赵多佳人〉〉古诗歌)
()如鱼似水相知。(〈〈驻马听〉〉柳永)
这些例子印证了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模式,那就是我们传统哲学说讲求的对立统一前提下的和谐观。在中国人看来,大自然是一个由万物生灵,包括人在内的和谐家庭。在描述爱情这一美好情感时,人们不忘记联想起自然界天然一体的和谐美来。比翼鸟、连理枝、双飞燕、鱼和水都是和谐美的象征。这些例子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人世界观中的和谐观。除开这些明晰的爱情隐喻之外,汉语文学中不乏大量的暗含式隐喻表达: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诗四首》汉苏武)
()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成秦晋。(《西厢记》元王实甫)
()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这些表达皆源自于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结发"来自于中国古人的婚俗:人们在婚礼上讲新婚夫妇的头发绑在一起,祝福他们的婚姻能够长久。"秦晋之好"则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晋结盟修好的典故。"糟糠"源于宋弘的故事:汉湖阳公主相中有妇之夫宋弘为驸马,但他宁可杀头也不愿抛弃于自己共患难的结发妻子。这些例子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属于汉语言文化特有的,要了解其背后暗含的深刻寓意,读者必须先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由此说明,隐语概念既根植于语言、思维又根植于文化。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隐喻式及其表达。
IV.结语
总而言之,以上例证从一定程度上证明,隐语是人类基本的认知现象,语言隐语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和结果,它深植于人类语言、思维及文化中。中英文中有关于爱情的隐喻的相似点是基于人类思维的共性,其不同之处,尤其是中文中独特的表达式则是源于文化的个性和不同的思维式。那么,对隐喻的理解又常常不得不借助于栽培他的文化背景。
参考书目:
.柬定芳,,〈隐喻的语用学研究〉,〈〈外语研究〉〉,第期。
.柬定芳,,〈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外国语〉〉,第期。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过程〉,〈〈外国语〉〉,第期。
.林书武,,〈国外隐喻研究综述〉,〈〈外语教学与研究〉〉,第期。
.李子光,,〈〈中外文学名作爱情描写鉴赏辞典〉〉,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袁林、沈同衡,,〈〈成语典故〉〉,辽宁人民出版社。
.Lakoff.C.&Johnson..MetaphorsWeLiveby,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Lakoff.C..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WhatCategoriesRevealabouttheMinds.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Black.M..MoreaboutMetaphor,Ortony(ed)Press.
- 上一篇:英语写作错误与原因分析论文
- 下一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