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原文信息处理论文

时间:2022-03-05 05:26:00

导语:翻译原文信息处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翻译原文信息处理论文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流活动。翻译的过程首先是对原文理解的过程。任何译者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原文,如何理解和处理原文中作者表达的各种信息。有些信息是作者明示表达出来的,而有些信息是要译者结合作者明示表达的显性信息,结合语境推断出来的。换而言之,有些信息是显性信息而有些信息是隐性信息。翻译的过程也是一种译者与原文作者通过原文交流的过程,因此它同样受到语言理解模式和语言理解交流规则的制约。

一、原文的理解模式

(一)语码转化模式

瑞士语言学家Saussure从符号语言学的角度,对语言交流提出了语码转化模式。他认为语言理解的过程是说话人编码与听话人解码的过程。语码是一整套使信息与符号配对的规则体系,这套规则体系使编码和解码得以顺利进行。语码转换模式的最大缺点是它未能够解释为什么人们说话可以有言外之意。它忽视了句子语意表达与言语思想表达的差距。它忽视了语言交流过程中非语言语境因素对言语理解的影响。例如:

Tomisaniceboy.

语码转化模式未能解释为什么此句话有时可以用来表示赞美,有时却可以用来表示讽刺,而有时仅仅表示一种事实陈述。

(二)推理模式

鉴于语码转换模式有明显的缺陷,美国语言学家PaulGrice,Austin,Seale提出了语言交流理解的另一模式推理模式。在推理模式中,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理解的过程是一种由语言结构所控制的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语言结构由语言的语法规则所决定。语言结构只决定语言信息理解的多种可能性。推理模式认为语境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对信息理解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推理模式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引用语境,它阐述了抽象的、确定的、排除语境影响的句子意义与具体的、受到语境影响的言语意义的区别。从而使推理模式比语码转化模式应用范围更广,更有说服力。但它的最大缺点是它未能阐明言语的理解的过程中,听者、读者、译者究竟应该从各种可能语境中具体选择哪一种,以及选择哪一种的具体原因。例如:

Theweatheriscoldtoday.

综合语境因素,言语所表达的意思可能有以下多种:

1.表示一种宣告,陈述现实今天天气很冷。

2.表示一种感叹,感叹今天天气总算冷下来了。

3.表示一种请求,请求听话人关闭空调或门窗。

4.表示一种命令,命令听话人多穿一件毛衣。

5.表示一种抱怨,抱怨今天天气为什么这么冷。

等等以上理解都有可能。但推理模式只提出了言语理解在非语言语境下多种理解的可能性,它未能具体阐述在特定的非语言语境下,听者、读者、译者究竟应该对原文作何理解,以及为什么在特定的非语言语境下应该那么理解。

(三)明示推理模式

鉴于以上两种语言理解模式的缺点,语言学家Sperber&Wilson,结合了语码转换模式和推理模式各自特点,提出了语言理解的第三种模式——明示推理模式。Sperber&Wilson认为言语的理解是一种复杂的交流方式,理解过程中涉及语言的编码与解码,但编码和解码得到的信息只帮助听者、读者、译者推论说话人或作者的意图。明示和推理是以解码得到的信息为基础的言语理解过程的两个方面。就作者或说话人而言,他把所要表达的信息在言语中编码,以明示的方式传达给听者、读者或译者。就听者、读者或译者而言,通过解码得到的信息结合语境,他能在一定原理引导下推论出说话人或作者以明示方式表达的意图。而这一特定的原理就是关联理论。Sperber&Wilson认为理解的过程就是寻找与特定语境最大关联的过程。他们认为“每个明示交流行为表达了本身最大关联的假设”。这样,明示推理模式就解决了推理模式未能阐述的在特定语境因素下,听者、读者、译者究竟应该从多种理解可能中具体选择哪一种。那就是应该选择与特定语境最大关联的一种,能产生最大语境效果的一种。当然应该说明,关联度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一种理解比另一种理解关联度大,取决于语境效果。语境效果是一种效果与理解付出的平衡。其他条件相等,一种假设需要最少的理解付出,此假设为最大关联。其他条件相等,一种假设获得最大语境效果,此假设为最大关联。

原文的理解过程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即寻求最大关联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最小理解付出,获得最大语境效果的过程。

例如:假设学生A对学生B说了以下一句话:

Excuseme,couldyoupassmethesalt?

从理论上讲,此句话至少有以下两种理解:

1.问学生B有没有能力把盐递过来。

2.请求学生B把盐递过来。

通常情况下学生B一般认为采用第二种理解。问题是为什么通常情况下学生B都会采用第二种理解。究其原因,正如文章刚才所阐述,言语的理解过程是一种以寻求最大关联为原则的推理过程,也就是通过最小理解付出,获得最大语境效果。语境效果是解码信息与已经存在的认知语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第一种理解对听话人的认知语境没有任何语境效果,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任何四肢健全的人都有能力把盐递过去,因此关联度很小;相反第二种理解对听话人的认知语境效果大,因此关联度大。所以通常情况下都采用第二种理解。

本文作者认为翻译过程中原文的理解过程也是一种译者与原文作者交流的过程。只有译者感知、控制并选择原文作者通过原文所要表达的各种信息,他才能把原文所要承载的各种信息转换到译文中去。因此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也要受到上述理解模式的限制。下面作者将要具体阐述译者在原文所要处理的信息的种类及方法。

二、理解过程中的信息种类及处理

言语的理解不仅仅是显性语意的理解,而且它也涉及到一般语言交流规则,如在关联理论的引导下,从显性语意和非语言信息中得出推论。一个言语可能表达多种假设,有些假设是作者明示表达的,而有些假设是作者想表达但隐含在原文中的。正如语言学家DianaBlakemore所述,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显性信息或许不仅仅是词或句的字面意义,它直接取决于从原文解码中得到的信息;而隐性信息是基于语境信息和语言交流理解的关联原则,从显性信息中所得到的一系列假设。例如:

A:Doyouliketheapplesandorangesthatyoubought?

B:Theapplestastesourandorangesnotjuicy.

此对话说话人B回答的显性信息(通过消除歧异、指称赋值及语意充实处理,后面将讨论)是:TheapplesthatIboughttastesourandtheorangesthatIboughtarenotsojuicyastheyshouldbe.

基于以上显性信息和听话人的认知语境,苹果不甜应该不好吃,橘子没有水份应该不好吃。基于语言交流理解的关联理论原则。说话人问听话人对苹果和橘子的态度,回答应与此问题有最大关联。因此,说话人B的隐性信息是:IlikeneithertheapplesnortheorangesthatIbought.

1.显性信息的处理

(1)消除歧异(Disambiguation)

例如:Thechildleftthestrawintheglass.

理论上来说此句话中的thestraw既可以指吸管又可以指麦杆。然而在缺少具体语境的情况下通常人们都会理解为吸管。正如文章阐述,这一理解是符合关联理论最大关联原则的。吸管的解释是一般语境中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也就是需要最少理解付出的。在其他同等条件下,其理解为最大关联。对原文显性信息的理解,任何译者要作的都是在关联理论最大关联的指导下,消除原文中原有词义、句意的歧异。

(2)指称赋值(ReferenceAssignment)

例如:A:Theoilisonthetopofshelf.

B:Areyousure?Ican’tseeit.

正如DianeBlakemore指出的那样,此句it可以指代除人之外的一切单数物体。但通常情况下,译者一般会认为这里it指代oil而不是shelf。相应地,译者通常会把此对话翻译成:

A:油在架子顶上。

B:你肯定吗?油我看不到。

而不会翻译成B:你肯定吗?架子我看不到。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传统语法,it指代shelf更为符合传统语法规则。因为shelf更为显性(salience),shelf更靠近代词it。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代词的就近或其显性并不是指称赋值的唯一原则,指称赋值同样受到语言交流理解过程寻求最大关联原则所制约。因此虽然在此对话中,shelf更靠近代词it,shelf更为显性(salience),我们还是要把it理解为指代oil而不是shelf。因为通常情况下架子物体比较大容易看得到,而油物体相对较小,较不容易看到。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少理解付出,获得最大语境效果,就为最大关联。因此这里it指代oil,而不是shelf。

(3)语意充实(Enrichment)

在对原文显性信息消除歧异,指称赋值处理以后,显性信息仍然有多种理解和解释可能性,这时显性信息还需要进行语意充实处理。

例如:A:Howaboutjoiningusinthebreakfast?

B:Ihavehadmybreakfast.

毫无疑问,说话人B在他一生中某个时候肯定吃过早饭。基于语言理解和交流的最大关联原则。听话人A通过语意充实,可以得到更为明晰的显性信息:说话人B在说话人A吃早饭的同一天的早些时候吃过早饭。

2.隐性信息的处理

需要指出,本文对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的界定是:显性信息或许不仅仅是词或句的字面意义,但它直接取决于从原文解码中得到的信息;而隐性信息是基于语境信息和语言交流理解的关联原则,从显性信息中所得到的一系列假设。谈到隐性信息的处理,就不能忽视含义(implicature)这一重要概念。语言学家通常把含义分为规约隐含和非规约隐含,其区别是规约隐含的意义由词汇规约的意义决定。非规约隐含是指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义与其言语语意之间的意义差距。语言学家PaulGrice又把属于非规约隐含的会话含义细分为一般含义和特殊含义。一般含义是指其理解独立于具体的语言语境,而特殊含义的理解依赖具体的语言语境。

通过消除歧异,指称赋值及语意充实后,显性信息理解的原有语境会扩大。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理解都要受到语言理解和交流的关联理论的限定。例如:

A:Thetelephoneisrising?

B:Iaminthebathroomnow.

通过消除歧异,指称赋值及语意充实处理后,说话人B的显性信息是:Thespeakingiscurrentlyinthebathroomwhenthetelephoneisringing.说话人B所要表达隐性信息的前提是:Whensomeoneisinthebathroom,itisimpossibleforhimtoanswerthetelephone.结合关联理论最大关联原则,我们可以得到以下隐性信息:说话人B这时候不能接电话。

需要指出的是每个人的认知语不一样,有些信息对有的人是显性信息,而对有的人可能是隐性信息,反之亦然。例如:

我父亲小时候住在安徽农村,所以他没有上过学。

对一个熟悉中国文化的人,安徽在他的认知语境中至少存在以下理解:

(1)安徽是中国的一个省。

(2)安徽是靠近中国东南部的一个省。

(3)安徽是中国经济不太发达的一个省。

然而对一个不熟悉中国文化的人,他的认知语境中就没有这些信息。

三、结语

翻译中对原文的理解过程也是一种语言交流过程。因此原文的理解同样受到语言交流理解规则的限定。原文的理解过程是以解码信息为基础,通过消除歧义、指称赋值、语意充实处理,寻求原文的显性信息。在已得到显性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特定的语言和非语言语境因素,以获得最大语境效果为原则,寻找原文所要表达的隐性信息。从而理解原文中作者表达的各种言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