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论文:交谈交互作用交往模式

时间:2022-08-23 04:30:00

导语:英语教学论文:交谈交互作用交往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英语教学论文:交谈交互作用交往模式

对高中英语教学的交往模式的探讨,拟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如何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保证;如何促使课堂中多种类型信息交流和及时反馈的产生,加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对学生多边多向的交互作用;如何关注人的发展,将课堂教学融于师生整体的生命活动之中,为师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真正达到情感交流、自然交往的目的。课堂中的交谈活动是交往模式的一个基本成分,本文仅就此进行讨论。

在讨论之前,有必要对交谈活动的四个步骤做一个简单介绍。教师提出一个话题作为活动的开始。话题出现后,首先让学生与自己的学习伙伴进行交谈,此间,信息交流过程可用下列图表来表示:

接着教师请一位学生上讲台,与其进行示范性交谈,给全班学生以启发和诱导。然后,全体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随意找另一位同学进行交谈,信息交流的过程与上表统一。最后,学生回到座位上,由个别学生向全班交流自己的见解。话题的选择范围较广,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出自学校生活,如:Whatdoyouusuallyliketoreadinyoursparetime?Didyouenjoyyourselfattheschoolparty?Howdidyoulikeit?第二类出自社会生活,如:Whattravellinghaveyoudone?Haveyoueverbeenavolunteerworker?第三类是由教材内容而引发的思考,如:Haveyoueverdreamedofsettingupasmalllibraryatyourhomeorinyourneighbourhood?How?Whydoyoungpeopleliketoserveasvolunteerworkers?整个活动过程不超过十五分钟。

一、多向交往对课程组织结构的改造

多向交往流程对传统的垂直交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突破。它以交谈作为基本形式,由一个话题的提出,使学生联想到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起自己感受的冲动和表达的欲望,从而产生出话题。话题又引出多种信息,通过话语来传递、接收和反馈。交往流程采取的步骤首先是设计一个能引起思考和议论的话题,每位学生与邻桌学习伙伴开始谈论这个话题,初步形成自己与别人交谈思路的框架。接着穿插师生间的双向交往,即教师请一位学生上讲台,与其进行示范性即兴交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交谈思路,诱导学生如何给予信息、接收信息并作出反应。然后,全体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在教室里走动,随便找另一位同学进行再次水平交往。最后,学生回到座位上,由个别学生向全班讲述自己的经验和见解,这时教师可随时进行一些加工、概括和评价,以交叉交往的形式作为此项活动的结束。这一流程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交谈是在流动的、有时甚至在最嘈杂的自然环境中进行,课堂处于全员同时参与教学活动的热烈状态,这与高中学生的性格趋于一体化。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这种环境和状态中大胆地、尽情地谈笑。在安然和放松的气氛中交谈,语言技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以发挥。整个过程就是师生创造性地进行教与学的过程。

二、信息差距与即席性交谈对多向交往的作用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媒体和工具。双方传递信息时要有信息差距。(注: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以往英语课堂教学中许多语言操练活动是按照已教课文内容和已知语言材料进行的,操练伙伴知道对方要说什么,许多答案也能在现成的语言材料中找到,对话双方都没有传递和吸收信息的企图,也不存在信息差距须要填补。没有信息差距,语言操练就变得机械,交流双方就失去了传递信息和获取信息的动力,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交往。

如果说信息差距是交往模式的一个要素,那么,交谈的即席性则是另一个要素。即席性产生于自然情景中。即席性交往活动力求脱离事先准备的轨道。话题一出现,学生们立即与学习伙伴开始交谈,双方对将要得到的信息一无所知,要即兴接受并反馈。在交换伙伴后的第二次交谈时,双方都将得到新的信息并要给予新的反馈。全班所有的学生同时在交谈,每对学生只关注自己的交谈,教室里全无表演的痕迹。在多向交往的过程中,即兴地、随意地交谈不仅能使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衔接相互间的谈话,增强协调语义的能力,而且使学生从操练语言发展到真正使用语言,以致获得直接用英语思维并脱口而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信息差距和即席性交谈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发挥的时空余地。同一个话题往往引出许多不同内容的对话。双边多向的交互作用和信息差距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增添了交谈的乐趣,而课堂中的乐趣更能唤起学生的生气和智慧。

三、交往模式中情感目标的指向

许多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制定是与认知目标相呼应、服务于完成认知目标这符合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在目标分类学中所提到的思想。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包括情感目标,然而我更赞赏叶澜教授所论述的那种情感目标,其指向是学生对己、对事、对他人、对群体的情感体验的健康与丰富,以及情感控制的能力。我认为,在设计教学模式时,要钻研如何调动起学生的意向和兴趣,更要钻研如何使学生发现经验和发挥创造力,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变成他们获取信息、重组知识、流露情感和形成新经验的过程。事实上,我在交谈活动中所确立的情感目标不是单纯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认知任务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活动过程本身就使学生情感发展得到一种升华。也就是说,学生在互相交谈时,他们的注意力并不在他们所用的语言上,他们并不害怕在交谈中犯语言错误,也不担心会因语法错误受到别人的轻蔑或批评。交谈一旦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所要谈的内容以及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上。交谈过程并非单纯练习语言的过程,而是在不断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对事物、对学校、对社会、对人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只有这种交流才会是发自内心的,学生才会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才会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由此看出,"在研究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两方面的关系与整合: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与多重关系,以求整合效应。另一方面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注: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跨世纪思考之三》,《教育参考》,1997年第4期。)

四、活动时间对课堂组织结构改造的作用

与以往课堂上一问一答或一人讲众人听的教学方式不同,交往模式使一半人数的学生同时在对另一半人数的学生讲话,在同一时间内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活动,得到交流的机

会。那么,按每堂课交谈10分钟计算,在一个学期中每人在课堂上参与交往的时间累计就不是几分钟或十几分钟,而是400分钟或500分钟了,对时间的利用达到了最高效率。交往模式在一定意义上强制性地增加了每个学生的活动时间,而活动时间的大量增加无疑能改变一人讲众人听的模式。

交往模式以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理论为依据,关注包括个体和群众的心理因素,重视课堂中师生的交互作用,注重师生潜能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参与活动的保证,并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生命交往与沟通的一部分。同时,课堂上多向、多种类型信息的交流,起到了改造旧的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从总体上说,我们面向21世纪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就是深入探索、创造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