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用户信息搜寻焦虑研究
时间:2022-06-29 04:03:43
导语:新媒体时代用户信息搜寻焦虑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信息技术变革与互联网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信息数量之庞大挑战社会公众的认知能力。这导致人们在信息搜寻过程中,往往因无法有效应对信息过载而出现焦虑、恐惧或不知所措的心理感受,严重阻碍了信息任务的完成与信息的有效获取。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天津市选取1095个有效样本进行定量研究,评估社会公众信息搜寻焦虑的实际状况与群体特征,为公共信息服务与信息素养教育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信息用户心理;信息过载;信息搜寻行为;信息搜寻焦虑;问卷调查
一、引言
在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融入了丰富多样的信息化元素,越来越多的民众已经切实感受到了信息化服务的普及与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CNNIC统计数据显示,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1]。以往研究表明,许多信息用户准备或正在进行信息搜索时,通常会感到焦虑、恐惧或不知所措,这种焦虑心理已经被证实是信息搜索过程中一个基本的、持续的、无处不在的特征[2]。因此,准确判断居民信息搜寻焦虑的实际状况、关键要素与群体差异有助于帮助个体积极应对信息超载、提高日常信息任务的效率与有效性,是制定合适的公共文化服务与信息素养教育策略、切实提高公众文明素质与信息能力的重要基础。在上述背景下,本研究尝试评估个人在信息搜索过程中经历的焦虑心理及其人口学特征,发掘其在信息接收、处理和应用等环节面临的具体障碍,为公众的信息服务,特别是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实证支持。
二、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天津市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通过实地发放与线上填答相结合的方式回收问卷1485份,有效问卷1095份,回收有效率为73.74%。调查对象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上的分布比较均匀。从性别上看,男性占40.2%,女性占59.8%。年龄上,18~30岁群体比重较大,占44.8%,其次为31~40岁群体,占31.0%,18岁以下、60岁以上等几组群体占比较少。收入上,被调查者的收入水平主要集中在3001~5000元(30.4%)和5001~8000元(29.8%)两个区间。学历上,高素质群体占比较大,本科与研究生及以上群体占比近70%,大专及以下两组群体比重较小。居住地分布上,以市区(和平区、河西区、河东区、河北区、南开区以及红桥区)居民为主,样本共占比61.4%;居住在近郊地区(东丽区、津南区、西青区与北辰区)的样本占比28.2%;居住在远郊地区(宝坻区、武清区、宁河区、静海区、蓟州区及滨海新区)的样本占比10.4%。
三、社会公众信息搜寻焦虑的总体特征分析
民众在日常信息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搜寻焦虑,中度焦虑表现的最为普遍。调研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居民(97.3%)在信息搜寻过程中处于不安、压抑甚至焦虑的心理状态。导致这种焦虑情绪的关键问题,按严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信息资源障碍、信息认知障碍、信息利用障碍与外语语言障碍。各维度的分值区间为1~5分,样本在某个维度上的得分越大,说明焦虑程度越高,焦虑情绪越强烈。具体而言,信息资源障碍的得分最高(均值=3.639),是用户产生焦虑情绪的重要来源。信息认知障碍也比较普遍(均值=3.308),数据表明大多数居民在对信息的理解上出现了问题。信息检索障碍是唯一一个得分低于中间值的子维度(均值=2.384),标准差(0.661)相对较小,说明该维度离散程度相对较小,样本的同质性程度较高。此外,人们在信息利用障碍上的得分也超过中间值“3分”(均值=3.220),说明居民并不知道如何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应用于具体问题或生活情境当中,无法对已知信息作出正确的理解与分析。外语语言障碍的均值略高于中间值(均值=3.191),表明人们对自身的外语水平评价较低、自信不足,在掌握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确定外语检索词等方面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
四、社会公众信息搜寻焦虑的等级趋势分析
本研究将信息搜寻焦虑及其子维度的均值与标准差作为确定焦虑程度的相关临界点,并按得分高低划分为五个等级区间,即无焦虑、低度焦虑、中度焦虑、高度焦虑和严重焦虑。统计显示,97.3%的调查对象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低度、中度、高度与严重焦虑),其中处于中度焦虑者最多(72.8%),高度焦虑者占比10.8%,低度焦虑者占比10.6%,严重焦虑者占比3.0%,无焦虑者最少(2.7%)。等级分布数据表明,信息搜寻焦虑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利用障碍、信息资源障碍2维度在严重焦虑上的比重分布较大(比重分别4.5%和4.6%)是需要克服的难点所在。
五、不同身份特征公众的信息搜寻焦虑差异分析
不同群体的焦虑程度进行比较分析,是揭示居民信息搜寻障碍决定因素的重要途径。然而,居民群体分类的标准众多,难以穷尽,本研究选择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4个指标作为居民分类标准。这几类指标在以往研究中讨论较多,并已被证实对学生、企业员工等群体产生显著影响[3~4],因此本研究将其作为考察居民信息焦虑程度的前因变量,通过均值比较、T检验和方差分析,获得以下发现。(一)年龄差异方面。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人们在信息资源障碍、信息认知障碍、信息利用障碍以及总体上存在年龄差异(p<0.05),但是信息检索障碍与外语语言障碍2维度不存在年龄差异。60岁以上的老年人焦虑程度最高,是信息搜寻过程中的弱势群体。18~30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年群体焦虑程度较低,呈现出较好的心态体验,在信息认知与信息利用上占据优势。(二)教育差异方面。信息搜寻焦虑中的教育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接受良好的教育对居民信息焦虑具有积极的缓解消除作用。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在信息认知障碍、信息利用障碍、外语语言障碍与焦虑总体水平上达到0.05的显著性差异,意味着随着人们教育水平提高,信息焦虑程度有所减轻、信息活动障碍逐渐减少、信息任务的成功率随之提升。(三)收入水平差异方面。以收入水平为自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收入水平在信息认知障碍、外语语言障碍及总体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意味着居民收入水平越高,越有助于消减上述维度带来的焦虑感。六、优化公共信息服务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对策建议优化整合在线信息资源与数据库,有效提升用户信息搜寻的效率与准确度。研究发现,因信息资源障碍造成的焦虑情绪最为严重。本质上来说,信息资源障碍是信息超载与信息匮乏二者合力作用下的结果。一方面,信息更新速度过快、信息质量过低,导致人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大量冗余信息中寻找所需资源,应对信息超载;另一方面,组织与存储信息资源的大部分搜索引擎与数据库缺乏有序性、有效性与专业性,人们不能正确判断资源的真实性与权威性、无法查找到所需信息或没有访问权限,最终出现有效信息贫乏的现象。建议相关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切实优化馆藏电子资源体系,营造良好的在线信息检索环境。精准分析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与心理,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素养教育,扩大信息知识与技能的科普范围。调查显示,信息认知与信息利用障碍是构成居民信息搜寻焦虑的关键性主体因素。
大多数调查对象能够熟练操作检索系统并快速寻找到资源,但是无法判断所得资源的可靠性与可用性,也不能接受并理解信息的真正意义。可见,只有长期的、深入的信息素养教育或全民文化素质教育,才能逐渐提升公众的个人综合素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加强对老年人、教育程度较低者、收入水平较低者几类信息弱势群体的关注与支持。由于年龄、教育、收入等原因,高焦虑群体在获取信息资源、分析与应用信息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在信息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研究建议,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可将上述特定人群作为重点服务群体,制定以用户实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素养教育培养计划,并为他们提供安全、有效的信息检索资源与环境,帮助他们积极应对信息焦虑、提升信息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5-31.
[2]YOUNGNJ,SEGGERNMV.Generalinformationseekinginchangingtimes:afocusgroupstudy[J].Reference&userservicesquarterly,2001,41(2):159~169
[3]NaveedMA.Informationseekinganxiety:background,re-search,andimplications[J].InternationalInformation&LibraryReview,2017,1:1~8
[4]KatopolPF.InformationanxietyandAfrican-Americanstudentsinagraduateeducationprogram[J].EducationLibrar-ies,2012,35(1~2):5~14
作者:李超 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 上一篇:信息素养下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路径
- 下一篇: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