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信息社会责任素养探讨

时间:2022-06-29 03:55:26

导语:培养信息社会责任素养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培养信息社会责任素养探讨

信息社会责任的内涵

基于《课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对信息社会责任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信息社会责任能力、信息社会责任行为、信息社会责任制度、信息社会责任文化几方面来理解。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即了解信息社会责任是什么,能自觉履行个人数字活动中的职责,并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信息社会责任能力即在履行责任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技能或达到的效率;信息社会责任行为即受思想支配而表现的外在行动;信息社会责任制度是要求群体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信息社会责任文化即信息社会成员以责任为核心价值观。以上几方面的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即“信息社会责任”素养。除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之外,其他内容标准、学业要求与学业质量水平部分都有对信息社会责任的具体描述。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主要包括:①预判信息安全风险;②对信息系统的优缺点有批判性认识;③认识到信息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对信息社会的调节作用;④尊重知识产权意识。信息社会责任能力特别强调:①数据及信息系统安全的技术方法及操作;②计算机病毒防治;③个人信息安全。信息社会责任行为主要强调:①理解虚拟与现实社会的身份差别;②在交往中维护个人与他人的合法权益。信息社会责任制度主要包括:①信息法律法规;②伦理道德准则。信息社会责任文化强调:①技术发展给社会带来的环境、人文问题;②对待技术快速发展的积极态度。

信息社会责任素养的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信息社会责任”强调学生不仅要具备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理解信息社会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这意味着需要树立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发展信息社会责任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行为,理解信息社会制度,形成信息社会责任文化。信息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相辅相成,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信息社会责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依托内容的学习。1.树立信息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学方法。在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中特别强调信息安全意识,笔者认为信息安全意识即个体在信息社会活动中可能对信息本身或信息所处介质造成损害的外在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这种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信息安全知识的学习之上的,可以通过探究活动与案例法进行教学。例如,结合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电信诈骗”,请学生自主上网收集相关案例。案例1:冒充公共服务电话诈骗。2014年4月,深圳市的张女士在接到经改号软件造假的银行客服、公安、检察院一系列电话后,被骗走了44万元案例2:冒充熟人诈骗。2020年1月11日,家住长宁县长宁镇的李先生被骗人民币2000元……(1)分析信息系统漏洞,了解信息系统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电信诈骗过程中是利用网络改号软件,给“落地网关”预先设定好要显示的号码,完成后通过运营商的通信网络发送至被叫网关,实现来电号码的更改。(2)认识信息法律法规调节作用。根据相关案例,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讨论量刑标准,使学生理解法律在保障社会公共秩序时的调节作用。(3)养成尊重知识产权意识。在要求学生上网收集电信诈骗案例时,让其注意标注信息来源,特别是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同时,教师在使用知识产权作品时也要为学生做好榜样。(4)预判信息安全风险。学生还可以通过“五要五不要”口诀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陌生来电要警惕,不大意;网络信息要查证,不轻信;可疑链接要谨慎,不乱点;资金转账要核实,不着急;一旦受骗要报警,不犹豫。”2.培养信息社会责任能力的教学方法。信息社会责任能力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信息社会学课程知识作为基础,它是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例如,在学习信息系统安全的内容时,请学生讨论计算机中病毒的表现并分析其成因。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病毒工作原理,并学习使用杀毒软件,了解杀毒软件工作原理,提出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如①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并进行全盘病毒扫描;②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③不随意打开陌生邮件与可疑链接……接着,再从系统安全过渡到个人信息安全核查与防护,请学生进行自身信息安全核查。例如,登录密码向别人透露过吗?密码是否过于简单?是否定期更新密码?这样,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学习了信息安全知识与技术,并形成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批判性思考、问题解决能力都得到了发展。3.信息社会责任行为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形成正确的信息社会责任行为。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中的信息系统,了解学校是如何建设信息系统的,这些信息系统起到了什么作用,平时是如何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在此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自觉的负责任的行为。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电影的方式,理解现实与虚拟身份的差别,维护个人和他人的合法权益。4.信息社会责任制度的教学方法。信息社会中的法律法规、人与人交往的伦理道德准则涉及网络礼仪、交往中的尊重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这些都可以理解为信息社会责任制度。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常用的是案例讨论法,特别是一些道德两难情境的讨论,如上页案例1。5.信息社会责任文化的教学方法根据《课标》,信息社会责任文化部分主要讨论技术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待技术快速发展的态度。对技术发展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去探究和理解技术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上页案例2。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教学方法的举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是能达成课程目标、适合师生教学实际的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教师应该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站在课程标准的高度灵活处理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差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者:钱松岭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