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

时间:2022-01-26 08:58:00

导语:心理学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心理学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

摘要:心理学课程思政指的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这是实现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一条新路径。心理学课程思政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提升课程思政的高效性,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教师提升思政教育意识,主动推行思政教育;教师挖掘思政元素,加强对思政教育的探索;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与课堂形式,提高课程思政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积极融入课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心理学课程如何开展思政教育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心理课程;思政教育;立德树人;三全育人

一、心理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

在心理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具有理论需要。以“课程思政”和“思政教育”为题或关键词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对2015年至2020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发现课程思政的文献约有5090篇,以“心理学课程思政”为主题词的仅有17篇,主要对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进行探究,可见国内对心理学课程的研究较少。心理学科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传统的心理课堂以专业知识为主,较少融合思政教育。教师将思政元素与心理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能避免“轻德育重知识”的现象。其次,心理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康人格,掌握心理学的科学思维方法。这些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目标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二者的结合可以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最后,将心理学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二、心理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对高校教师的要求。课程思政对学校教学制度、教师队伍、教学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以广州某高校为例,学校主要通过举办教学沙龙、分享优秀思政课例、检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专业教师主要通过调整课程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等方式推进思政教育。目前,在心理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面临四大困境:第一,尚未搭建完整心理学课程平台的学校,缺乏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高校负责思政教育任务的主要是思想政治教师,专业课80教师较少参与,对于专业教师而言,在本身专业教学任务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很难有足够动力与精力积极投入课程思政的开发;第三,课程思政要求每门专业课程都要与思政教育相融合,部分教师认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两手抓”难度较大。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讲,由于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把控能力,较难完成课程思政的要求;第四,课程思政正处在探索阶段,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课时分配上没有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方面有所差别,无法达成一致[3]。

三、心理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实施的路径

(一)教师提升转变思政教育意识,主动开展思政教育

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者和推动者,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效果有直接影响。在推行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心理教师要自觉提升课程思政意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政治理论、观看示范课、参加思政专题研讨会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思政教育能力。其次,课程思政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心理教师也要树立课程育人的理念,注重以德施教、言传身教[4]。教师的行为规范能引发学生的模仿,也能促进学生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水平与健全人格的发展[5]。同时,教师要注意教学总结,在师生交流中调整教学观念,灵活推行课程改革[6]。

(二)教师挖掘思政元素,加强对思政教育的探索

思政元素主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共产主义精神、职业素养、理想、信念、道德思想、家国情怀、传统历史文化等。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均包含上述思政元素,实施心理课程思政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普通心理学为例,可通过如下路径推行思政教学:普通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问题是个性心理、心理过程。课程内容包括感知觉与注意、思维、情绪情感与动机、性格、能力等。在“马斯洛需要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播放“抗战英雄”视频,结合其舍身报国的精神,教育学生抗战英雄为了崇高的理想(自我实现需要),牺牲生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讲解马斯洛需要层次,鼓励更多学生为中国梦而奋斗,在奋斗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可以结合社会的主要矛盾来讲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们的需求从物质向精神转变[7],引导学生认识到正是老一辈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人们才有能力在保证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基础上,追求其他高级心理需求的满足。在“应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播放视频《凉山火灾救援》,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讨论在危险的应激源(大火)下,普通人与消防战士应激反应的差别,在危险的处境中,普通人的应激反应是逃跑、慌乱,而消防战士却勇敢向前,开展救援工作,引导学生意识到消防员的这种不同寻常的反应背后是他们不怕牺牲、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作支撑,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勇于牺牲、甘于奉献,这些价值观的传递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品德和思想的形成有重要意义[8]。在“自我意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尊、自爱、自信教育等思政元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克服自卑,悦纳自我。在课堂上,学生需要对自我进行探索:眼中的自己(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使学生对自己有初步的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三个不同的我受什么因素影响、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进一步巩固对自我意识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与课堂形式,提高课程思政的效果

心理学专业理论难度较大。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形式。为了规避空洞的说教现象,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心理学的课程思政。心理教师可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课堂思政的质量: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增强课堂活跃度,彰显课堂活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如习得性无助实验、延迟满足实验等。如在“情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情绪的外在表现,最终形成结论,在班级进行分享情绪的外在表现及原因,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辩证的思维。2.实践体验法实践体验法的特点形式多样,师生互动性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绘画测验、拼贴画、沙盘游戏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心理学知识的趣味性。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心理现象,如罗森塔尔效应、乐队花车效应、蝴蝶效应、旁观者效应等,避免心理效应的负面影响,培育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成为“四有”人才[9]。3.混合式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教学法。线上教学资源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前提。目前,智慧树、雨课堂、超星、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都有较丰富的心理学课程资源。教师可以使用“雨课堂”,在课前,把MOOC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师生及时沟通反馈。在课堂上,通过实时答题、弹幕互动,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在课后,教师可布置练习。学生完成后,教师通过立体的数据了解学生的情况,推动教学改革,通过混合式教学法,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初步构建职业观[10]。4.心理剧心理剧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强化师生互动,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剧共有三个步骤:热身、表演、分享[11]。热身阶段主要是确定主题、确定角色;表演阶段可以看到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分享是深化主题的阶段,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诚信、节约等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心理剧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心理剧的形式,演绎一些场景,最后思考讨论,这是一条落实课程思政较为新颖的途径。5.分享讨论法分享讨论法要求教师提前布置课前任务,确定课堂讨论主题,在课堂上播放该主题的相关视频,组织学生及时讨论分享。如教师在讲解动机与理想章节时,可提前布置三个话题:我的理想、兴趣、学习动机。课中,教师可播放纪录片《袁隆平的一生》,组织学生积极讨论,重新思考自己的理想、兴趣。如在讲解自我实现需要时,教师可以把“需要”作为观影主题,播放《抗疫英雄》纪录片,组织学生思考自我实现需要与生理需要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自我实现)。分享讨论法可提升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见解,能够培养自己的信心以及成就感。

(四)教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积极融入课堂

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较为枯燥,对思政课的理解不到位。在心理课的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容易降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师可以在介绍本课程目标时,结合生动趣味的心理学案例,讲解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也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转变思想,积极融入心理学思政课堂。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心理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要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三全育人”的目的,既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心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也需要调整传统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引导学生转变思想。当前,心理学课程思政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较少。希望未来有更多一线心理教师认识到心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积极发挥心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作者:许丹娜 范敏 曹杨婧文 单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 西安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