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下书院制教育管理工作思考

时间:2022-07-13 10:09:40

导语:积极心理学下书院制教育管理工作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积极心理学下书院制教育管理工作思考

摘要: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主张关注积极因素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书院制作为当前高校教育模式中一种较为新颖的方式,在开展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前提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文章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书院制教育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依托书院制教育管理活动,从构建积极环境、增强积极体验、培养积极品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书院制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书院制;教育管理

心理学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从其独立之日起便能够帮助人们运用各种心理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造福人类。早年间,心理学和心理工作者的关注焦点在于解决问题,常以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消极方式被动地开展工作,当然这种工作模式在过去一段时间也确实给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带来了益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日渐突出,以关注问题、修补漏洞为主要任务的消极心理学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幸福感,所以,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应该转向能够使人们获得幸福感的积极因素,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和方式帮助人们实现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一)基本概念。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应运而生,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他们指出积极心理学是一个面向全人类,借助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和心理测量学的手段,来研究个体的自身力量和优秀品质等积极因素的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强调重视心理学的积极取向,认为每个人内在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愿望,因此要关注个体自身的积极因素,用欣赏、开放的态度去看待和理解个体,激发个体内在的建设性力量,引导、帮助个体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二)基本内容。早期的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积极的情绪体验,既包括个体对当前事物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也包括对过去的满足感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乐观之情;第二,积极的人格特征,主要涉及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和卓越六大美德,共24项积极人格品质;第三,积极的情绪体验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强调身心的相互作用;第四,天才的培养。随着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当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变成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以及积极的组织环境。其中积极的组织环境是指将个体的情绪体验和人格特征与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把个体的行为和品质放到整个社会系统(如幸福的家庭氛围、融洽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考察,以形成个体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个体的积极体验。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书院制教育

(一)必要性。1.传统教育存在的不足。在传统教育中,教育工作者通常习惯于关注“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以纠错的方式开展工作,通过各种手段消除学生的不良品质和行为,帮助其改过自新,回归正途,但这个过程往往收效甚微,而且“问题”通常此起彼伏。2.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决定》的颁布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大多数的“正常”学生,而不仅仅是极少数的“问题”学生,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培育美德,而不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说过:“教育必须看到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及其独特的精神世界,关怀备至地教育每一个学生。”而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有助于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3.积极心理学自身的优势。一方面,积极心理学强调以人为本,主张面向全体学生的人性关怀,相信每位学生所具备的潜力,以激发和培育个体自身的建设性力量和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发挥自我救助和治愈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发展,促使教育回归其原本的价值。另一方面,积极心理学重视预防和促进成长,主张在面对繁杂的学生工作时,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个体运用自身积极品质和优势力量让问题止步于萌芽阶段,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手段,防患于未然,从而在真正面临问题时可以游刃有余。(二)可行性。1.机构设施配套齐全。一方面,借助专业化的书院教育机构,合理配置、优化教育资源,开展对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工作,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力量和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书院制管理以学生宿舍为平台,搭建起包含住宿、阅览室、运动设施等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的生活和学习社区,为学生成长提供积极环境。2.师资队伍人员充足。书院制管理中由辅导员担任常任导师,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他们的办公室设置于学生宿舍内部,与学生同吃同住,能够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从空间上和心理上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提升学生的积极体验。3.自我教育模式完备。书院制管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社区自我管理服务中心等学生组织,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发挥自我力量,在组织和参与中获得积极体验,培养积极品质。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书院制教育管理工作举措

从构建积极的环境、增强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积极的品质入手,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感,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应对,完善积极人格品质。(一)依托书院制管理,营造积极环境。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认为,当个体身边的教师、同学、朋友能够给予个体最大的帮助和支持,为个体成长成才创造积极的环境时,个体就更有可能获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而积极心理学也指出,积极的环境系统有助于增强个体的积极体验,并促进个体积极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实行书院制管理的高校应依托自身独特优势,为学生的发展营造积极环境。1.建设积极文化氛围。书院文化是书院的重要隐性教育手段之一,书院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应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认真思考、总结具有积极意义的书院院训、院风及人才培养理念,借助书院内的宣传橱窗、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和普及,传播书院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同时,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实践活动、日常管理等方式努力营造和谐友爱的书院氛围和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环境,在书院文化熏陶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2.重视积极师生关系。坚持以生为本。书院制管理重视人文关怀,努力营造一种家的温馨感和归属感。高校辅导员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学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走到学生内部,走进学生宿舍,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搭建起积极沟通的桥梁,营造积极的师生氛围。善用赏识教育。书院制管理模式拉近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辅导员因材施教。辅导员应以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从积极的角度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并对学生取得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赏,努力成为学生前行道路上的有力支持者和陪伴者。搭建防护体系。积极心理学重视预防,主张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书院制管理应构建起由辅导员—班长—寝室长组成的三级防护体系,由寝室长、班长从微观层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关注,了解同伴动态,并及时向辅导员反馈,辅导员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成长档案,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学生营造有力的支持系统。3.促进积极家校沟通。家长走进来。书院借助其开放式的管理模式,邀请家长走进书院、走进学生社区,了解书院整体运作,增进对书院工作的理解和认可,同时家长可以近距离观察和感受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随时随地与书院辅导员沟通交流,在理解、信任的基础上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积极的环境。书院走出去。书院通过召开生源地家长会、组织单一学生家访等,打破地域间隔、消除工作繁忙带来的阻碍,走进学生家庭,走到家长身边,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成长背景,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同时书院走出去的行为主动拉近了书院和家长间的距离,其真诚的态度有利于感染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中,营造积极的家校沟通氛围,形成家校联合体。(二)借助书院制活动,增强积极体验。积极心理学研究指出,积极的环境有助于增强个体的积极体验,而增强个体的积极体验又是促进个体积极品质、积极力量发展最为有效的途径。书院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应以发挥学生的积极力量、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为目标,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增强其参与感、体验感和获得感,提升学生幸福指数,推动学生的积极体验向积极品质转化。1.丰富文体活动。书院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新生欢迎会、中秋游园会、跨年晚会、书院文化节、才艺大赛、毕业歌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融入、加强互动和交流。通过各种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潜在的积极力量,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积极情绪,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积极体验;通过引导学生聆听学长的过往经验、感受自身的当前体验以及构想对未来的美好预期,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连续性的积极认知和情绪体验,学会通过对事物赋予积极意义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主观幸福感和积极体验。2.开展学业帮扶。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书院在重视人文关怀、营造家的温馨感和归属感的同时,亦应该通过学习支持、学业帮扶等形式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体验。可以在书院内部招募品学兼优的志愿者,成立学习支持与帮扶委员会,按照学生主要课程门类分解为不同的支持与帮扶学习小组,聘请相关专业课程教师对学习小组进行培训和指导,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为需要学业支持和帮扶的学生提供帮助。线上: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提前了解每一门课程中的重难点及学生普遍接受困难的知识点,志愿者在专业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尽可能借助案例、习题等内容采用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方式将课程重难点和相关知识点录制成讲解视频,将视频放置于书院学业支持和帮扶委员会网站上,以供有需要的学生自行观看学习。同时开通线上咨询服务,随时随地为需要帮助的学生解答困惑。线下:学习支持与帮扶委员会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线下会议,安排志愿者为需要学习支持与帮扶的学生答疑解惑,提供一对一服务,将普遍存在疑难的问题和志愿者讲不清楚的地方反馈给专业任课教师,请教师予以进一步的讲解和指导,并将相关内容录制成视频,放置书院学业支持和帮扶委员会网站,实现网站视频不定时更新。书院学习支持与帮扶委员会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为需要支持和帮扶的学生构建起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业获得感,增强他们的积极体验。同时,志愿者的利他行为也有助于提高其学业成就感,增加自身的积极情绪体验和主观幸福感,实现助人自助和自我价值。(三)结合书院制教育,培养积极品质。书院凭借其独特的教育与管理优势,努力为学生营造积极的环境和情感体验,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具有积极品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书院教育应注重加强书院导师队伍建设,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积极品质。1.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一是学业导师队伍。学业导师以传授知识、辅导学习为主要任务,定期与学生在书院内交流,因其具备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可聘请其以品德教育讲座、专业素质探讨座谈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品质的养成。二是常任导师队伍。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观察学习和榜样示范对于个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常任导师是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群体,其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因此辅导员应坚持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努力提升自我素养和专业能力,培养自身积极品质,从而影响、感染、带动学生,发挥榜样育人的作用。2.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积极品质的形成有赖于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书院凭借其自身管理优势,成立学生社区自我管理服务中心,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开展各种教育管理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通过挖掘自身的潜在优势使自己成为主动决策者而不是被动执行者,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积极品质;同时学生社区自我管理服务中心在学生人际接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朋辈教育的优势和作用,通过榜样示范、互相支持等方式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使“别人家的孩子”成为“自己家的孩子”,促进自身积极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J].心理科学,2005,(2).

[2]孙琳,任志成.书院制模式下家校合作研究———以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15).

[3]刘甜玲.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5).

作者:江荷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