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学习教育心理学论文

时间:2022-08-05 09:25:51

导语:师范生学习教育心理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师范生学习教育心理学论文

【摘要】在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点从能否接受教育转移到如何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上,这就为即将走上讲台成为教师的师范院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师范生的必修课。但尽管如此,依旧有很多学生对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必要性认识不够,甚至存在误解。本文拟从教学、师生交往、班级管理等方面分析由于缺乏教育心理学知识所导致的教育问题,从而论证师范生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以期通过本文纠正、提高学生对于教育心理学的认识。

【关键词】优质教育;师范生;教育心理学;必要性

一、前言

随着义务教育的不断推行,教育普及化程度亦日益加深,与之而来的是人民受教育权利的保障以及对于现有教育的不满足,如何解决现有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为人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就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即将走上讲台成为教师的师范院校学生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各大师范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但尽管如此,很多学生依旧对这门必修课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存在误解。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师范院校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做一个分析探讨。师范生,即将走上讲台,成为教师的一群人,他们的学习活动理应以提高自己的教育工作能力为目标。因此,他们需要学习教育知识,掌握教育规律。但仅仅掌握了教育规律就可以了吗?显然不是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落脚点在于“人”。不难看出,这里的“人”指的是受教育者。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受教育者,那么如何关注受教育者呢?注意他们的外在行为表现,对正面积极的行为加以引导、鼓励,对负面、消极的行为给予批评?殊不知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教育。如果我们需要了解学生出现负面、消极行为的“本”,就需要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然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一意孤行、想当然的进行教育工作,从而导致了很多教育问题。

二、现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面。1.超前教育。不少家长反映,幼儿园的教学中已经开始涉及小学水平的加减乘除了,而小学的学习难度基本和正常的中学水平趋于一致。这种现象被称为“超前教育”。超前教育是教育行业“揠苗助长”的一种心理反映,是完全违背教育规律,违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才具有抽象思维,但在超前教育中,一个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很有可能被迫使进行抽象思维。这样的结果是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为自己很笨,认为学习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从而出现厌学情绪,影响到后续的发展。2.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当下,有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上课时“直奔主题”,跳过新课导入这个环节,或者为了应付任务,象征性地几句话草草了事,导致很多学生还未进入新课学习状态,教师已经开始讲授新课了。与此同时,新课导入的缺失还会使得学生难以将新知和先前知识或者实际生活经验建立联系,从而出现理解不透彻,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必然不理想。3.作业质量差。布置作业是一堂课结束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本来在于使学生进行新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进行查漏补缺、暴露出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听讲,也可以使教师得以及时调整教学,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别问题个别辅导,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相应地教育心理学知识,仅凭主观意愿进行作业布置,从而导致所布置的作业量要么过大要么不足,难度要么过高要么过易等一系列问题,作业也因此逐渐失去了本身的价值。与此同时,难度过高或过易的作业效度也不会很高,不能真正检查出学生对于新课知识是否掌握,还会有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风险。4.不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记忆。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要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知识记忆在学习基础阶段乃至后来高年级学段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有关知识的记忆往往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缺乏有效的指导,因此,往往耗时大还收效甚微,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记忆负担。有些同学既使勉强记住了,时间一久就又完全忘记。究其原因,还是缺乏对知识的有效加工和相应的记忆策略辅助内化。当然,也有一些比较负责任的教师会在知识记忆上为学生提供帮助,但受自身专业素养所限,真正能帮到学生的地方并不多。说到这里不难发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非知识记忆本身存在弊端,而是一味死记硬背,毫无方法技巧地记忆知识存在弊端。然而遗憾地是,目前很多中小学还存在着学生死记硬背记忆知识的现象。(二)师生关系方面。近年来,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事件频繁出现在新浪微博等网络媒体上,师生关系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究其原因,多是由于师生之间交流出现问题所致。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忽视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主体地位。久而久之,自然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激化矛盾。因为缺乏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很多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不了解学生发展存在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不能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从而错失教育的最佳时机。另外,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存在很大的发展潜能,因此,身为教师的我们不应该以静态的眼光看待动态发展的学生。然而,现实的教育中却有一些教师在面对成绩一向不好却突然取得高分的学生时,进行公然质疑甚至嘲讽批评。试问,这样的态度又怎么会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呢?(三)班级管理方面。教师尤其班主任除了要求具备教育教学的能力外,还要具备班级管理的能力。一个缺乏有效管理的班级是无纪律的、涣散的,不利于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因此对于他们的管理更要注重选择合适的方法,一味的批评指责、“硬碰硬”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使得事态进一步恶化。而教师太过随和,“好说话”,又会使得教师的威严形象在学生心里大打折扣,从此更难约束他们,引发更多的班级管理问题。

三、教育心理学在改善现有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系统的介绍了教育中的关键要素“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以及道德发展规律,同时又基于此介绍了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学习策略和促进记忆形成的知识加工策略等等一系列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就可以帮助教师以及即将步入教师行业的师范院校学生看出现有教育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认识到正确、良性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从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去指导、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有这样,现有教育中所存在的超前教育等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例如在教学方面,一个掌握了教育心理学知识和规律的教育者,他一定不会去实施所谓地“超前教育”,因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告诉他,学生的认知发展分为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具备什么能力,可以从事什么样的活动,而教育所要做的就是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同时,一个具备良好心理学素养的教师在上课时会清楚的知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会灵活运用动机理论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在知识的讲授中,掌握了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教师会自然而然的考虑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观念和经验,即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并基于此展开进一步的知识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布置作业时,掌握了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不会像缺乏这方面知识的教师那样主观、盲目,每一道作业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有意选取的、有针对性的题目。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布置的作业难度会涉及符合学生已有知识学习水平的作业以及在已有水平和借助他人指导可以达到的潜在水平之间的作业,从而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适当“拔高”,促进学生发展。[2]在师生交往、班级管理方面亦是如此。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规律会有效帮助教师处理好教育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很多问题。例如面对一个平时成绩一般,表现并不出色的学生,当他突然获得高分,取得很大进步时,不懂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怀疑这个成绩的真实性,甚至于对学生公开质疑讽刺。而具备良好教育心理学素养的教师则会理解这种情况,因为他们知道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不能随随便便给学生下定论。在班级管理方面,针对学生的一些违规违纪行为,不懂教育心理学的教师会更多的根据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去评判学生行为的对错好恶,然后加以处罚惩戒。但是往往时隔不久,学生又会犯同样的错误,之前的管理教育“指标不治本”。[3]而懂得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则会去分析学生出现这种不良行为的内部原因,从而去“根治”学生的问题行为。相比之下,我们不难看出教育心理学素养对于一个从教者的重要作用。

就师范生自身而言,作为一名未来的从教者,他们在学校所从事的一切学习活动都理应以提高自身的教育工作能力为目标,以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为追求。因此,他们需要去学习避免或者解决现有教育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便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能够为超前教育、师生关系恶化等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方法。因此,对于师范生而言,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参考文献:

[1]张立美.叫停“超前教育”态度要坚决[N].经济日报,2017-08-07(009).

[2]孟祥军.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启示及相关教学形式[J].黑河教育,2017(05):5-6.

[3]何淑妮.班主任如何处理师生冲突[J].学周刊,2018(33):168-169.

作者:王宁宁 吕兵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