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14 04:28:12

导语: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文章先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再阐述积极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积极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途径,即提高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能力;挖掘学生的积极个人特质;采用积极的咨询式思想政治教育;营造高校积极的环境氛围。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情绪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使大学生成为更加优秀的人,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做好前提保障。但是近些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并不理想,大学生对其产生的逆反心理偏离了教育的初衷。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也出现了不少的弊端。积极心理学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以期社会能够走向繁荣,这种研究方向使心理学从传统的研究负性事件转向研究正向事件,关注积极的、有意义的事情。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内容,从而得到一定的教育实效。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过程中的消极取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明显的消极取向。教育者习惯从学生的问题入手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关心学生的自身感受,也很少发现学生的长处,更多的是矫正问题。并且教育者更擅长于纠正问题,对于大学生的发展缺少规划和经验。

(二)对学生缺乏真正的认识.由于时代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具备鲜明的特征,个性张扬、标新立异,喜欢展示自我,但一些学生缺乏抗压能力,精神空虚且理想信念丧失。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更多的是管理、命令学生,对学生进行说教,重理论灌输轻视实践锻炼,造成主客体错位,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从而也很难满足学生内在的自我发展、自我成才的诉求。

(三)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虽然现在高校在呼吁重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但实际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很多时候依然是一个目标、一个规格、一个模式,不能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在各环节中对学生提出很多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展的自由,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创新了工作方法.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事后管理,一般是事情发生之后采取相应措施。重显性教育轻隐形教育,重灌输教育轻互动教育,重主导教育轻自我教育,重共性教育轻个人教育。这种工作方法本身就是一种补救,工作开展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积极心理学认为教育不仅是纠正学生的错误,更重要的是探寻和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品质,这种新理念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补充和完善,通过教育者的事先预防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将问题在萌芽状态就消除。

(二)改善了师生关系.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大多采用说教模式,教师和学生的身份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也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更加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积极心理学理论下,学生作为主体,高校教师扮演的是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中纳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

(三)提高了工作效率.积极心理学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开发学生的潜能,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正好可以为此初衷服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途径

(一)提高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能力.如何能够比较多地体验到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积极清除消极情绪,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学生如果具有愉悦、开朗等积极情绪,那么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就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积极情绪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加乐意接受教师指出的问题,也更加愿意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困难和挑战。因此,教师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意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体验能力,设置合理的目标,诱发积极情绪体验的动机,多进行正向引导,帮助学生从负面的事件中体会积极面,寻找正向动机,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爱护自己,激发自觉学习的动力和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理解.

(二)挖掘学生的积极个人特质.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是具有积极心理元素的,每个人都具备积极的、美好的品质,并研究出了24种积极个人特质,这些特质的培养能够帮助个体发展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促进积极情绪体验的频率。挖掘学生的个人特质这一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从实际上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内容。这种方式要求教育者自身必须要抱有积极的人性观,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任何学生都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细心和毅力。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有其特殊性,需要教育者进行积极的关注和科学的引导,对于学生的不良言行举止要用积极的态度、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相信他们有改善自我、发展自我的愿望和潜力,借此摒弃消极取向中传统的批评教育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要,采用理解、接纳、激励等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发展。同时注重学生个人特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心理弹性,学会用乐观的态度看待一切,理性积极地对待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采用积极的咨询式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教育者主动教育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师生互动也较少。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者可以在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着手,给予学生关心,而不仅仅只注重学生的思想动态,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的困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主动咨询的过程中慢慢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种咨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补充,让学生体会到高校的“以人为本”,真正以学生的需求为先,符合学生的个性化、独立性强的特点。

(四)营造高校积极的环境氛围.积极心理学十分看重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作为教育者,应该构建一个可以增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环境氛围。威廉姆斯等人证实,当周围的环境和教师、同学和朋友提供了最好的关心和支持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才会得有有效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才能实现。同时,高校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各种活动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树立积极的榜样,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营造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增加体验式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各种情绪。总之,积极心理学理论中的理念和本质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存在互通性,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启示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要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状况,从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营造丰富有趣的、积极体验的环境和氛围,这样才能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蒋平.走向积极教育: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8):136-139.

[2]柳礼泉,肖冬梅.积极•希望•快乐•幸福: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学术论坛,2009(7):171-175.

[3]李自维.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学生思想教育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58-160.

[4]邹婷.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1):82-84.

作者:蒋韵 单位:湖南省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