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心理学关系研究
时间:2022-07-17 10:20:23
导语:文学与心理学关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神话是一种有趣的社会现象,神话故事对心理学发展产生了诸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的:即心理学家以神话人物为某些心理现象命名,一些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打动了心理学家,并使他们从中获得灵感而能有所发现。心理学家用神话故事来论证某一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常常通过阐释某一神话来为自己的心理学原理进行有力的佐证和心理学家从神话故事中获得灵感来创造性地作出大胆的假设,以及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分析,文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将会随着时代的进程而进一步深入发展。
[关键词]神话故事;心理学;文学
神话,是各个人类共同体从远古时代起,在原始思维基础上,将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不自觉的形象化、人格化,从而集体创造,代代相传的一种超自然神灵为主角的神圣故事[1]16。神话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其中心理学研究者认为:神话是原始民族的婴儿精神被压抑了的生活片段,是人类灵魂最早性质的记录[1]20。许多心理学家都对神话故事充满了研究的热情,他们的著作中曾反复引用过许多精彩的神话故事。通过对这些神话故事的层层剖析,试图开掘人性中某些古老的层面,展示人类心灵的复杂奥秘。心理学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为神话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丰富和深化了文学作品固有的内涵。
一、神话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神话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精神积淀,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心理及思维习惯。神话故事对心理学发展产生了三方面的影响。(一)用神话人物名称为某些心理学现象命名。在很多心理学书籍中,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喜欢在自己的著作中借助一些精彩的、引人入胜的神话来表达个人的思想,以常用神话人物的名字为心理学现象命名。“俄狄浦斯情结”是人们熟知的心理学术语。根据弗洛伊德的记载,弗洛伊德在看了俄狄浦斯悲剧之后深受震动,因为这印证了他多年来的观察积累和长期的自我分析。此后,弗洛伊德即以“俄狄浦斯情结”这一著名概念来说明人心中隐秘的恋母倾向。儿童在处理强烈的性欲和妒忌的情感时存在困难。这些情绪往往存在于潜意识中,但是它们仍然能通过与异性父母结婚这种幻想和对同性父母的敌意得以表现。对男孩而言,这种冲突就是恋母情节,即“俄狄浦斯情结”。根据希腊神话,底比斯王的新生儿(也就是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而娶了自己的母亲。对于女孩而言,这种冲突就是恋父情结,即“厄勒克特拉情结”。厄勒克特拉是阿伽门农的女儿,父亲死后,厄勒克特拉非常怀念他,为了给父亲报仇,她杀死了杀害父亲的凶手———她的母亲和母亲的情夫。一些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打动了心理学家,并使他们从中获得灵感而能有所发现。神话进入心理学的同时,心理学家又对某些经典性的文学作品作出了心理学的阐释。例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莱特》,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分析,王子做事之所以总会犹豫不决,迟迟不能为父报仇,是因为他对母亲的眷恋与同情,不想伤害母亲的爱人,潜意识中并不真正悲伤父亲的死亡。当心理学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沿着自己的研究方向发现某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时,往往能够从神话故事中受到启发,鼓舞和印证,从而敢于说出自己的发现并以某一神话人物为之命名。而这一神话人物命名的心理现象又可以运用于分析某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二)用神话故事来论证某一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家常常通过阐释某一神话来为自己的心理学原理进行有力的佐证。美国的精神分析学家卡尔•门宁格尔曾引用过这样一则神话故事来说明死亡本能可以以种种方式支配人的行为。一个仆人慌忙地跑到他的主人面前,说自己遇到了威胁他的死神,希望主人能让他到撒马拉去避难。主人知道后,去问死神,是何缘由要去威胁他的仆人,死神回答他并没有这样做,相反却十分惊讶,他不知道会在巴格达的市场上见到原本约好在撒马拉见面的仆人。这个故事的仆人受死亡冲动的驱使,迫不及待地奔向死亡,但表面上却仿佛是逃避死亡。人的本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自身的活动,无论意识中的理性动机如何。所以,如果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的想象、知觉和思维都被一些先天的、普遍存在的形式因素所影响,智识功能正常的认识如果能在这种观点中多少发现一些神秘主义的倾向,他们便也能在本能的理论中发现同样的神秘主义倾向。上述故事除了使门宁格发挥了自己的心理学思想,还对马斯洛产生了很大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发现人身上普遍存在一种“逃避成长”“逃避命运”的倾向。就像故事里的仆人害怕死亡,所以想连夜赶去撒马拉,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把这种倾向称之为“约拿情结”。“约拿情结”表现为逃避自我,逃避自己的天职或使命。马斯洛用“约拿情结”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我们都可以做的比现在的自己更好,然而我们却对成功有所惧怕,在理想面前产生敬畏感。在神话和神话意象中,蕴含着人类内心波动的外在印象与面对世界遭遇的情绪反应,对“外在”冲击的接纳感受以及与万物融为一体的自在感觉。美国作家库特•冯尼古特的创作中体现了“约拿情结”,在他的小说《这次我演什么角色中》中,主人公哈利在生活中总是一个人躲起来,或是一个人躲在阅览室里,通过翻看各国国旗来消磨时间。小说中描绘了哈利有着一种逃避现实,自我封闭的性格倾向。由此可见,心理学家常常通过阐释神话故事的意蕴来象征性地阐发自己的思想。而心理学家的某种思想又可以运用于分析某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一步加深对人物心理的分析。(三)从神话中获得灵感并创造性地做出大胆假设。荣格曾提出过一种假设:在集体无意识中,每个男人都有自己天生禀赋的女性形象,每个女人,也都有自己先天禀赋的男性形象,他们分别构成集体无意识的阿尼玛原型和阿尼姆斯原型。荣格说:“每个男人心中都携带着永恒的女性形象,这个女人形象,是我们祖先有关女性的全部经验的印痕或原型,它是造成情欲的吸引和拒斥的主要原因之一。”[2]42这一假说,可以成为人们解释爱情发生的心理学依据。虽然这一理论至今仍是一种假设,但是我们却可以说荣格提出的假设是因为一个神话故事的启发,传说上帝造人的时候,最初是两性同体,后来把人劈成两半,一半成了男人,另一半成了女人,所以每个人都在人海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另一半”。这则神话故事为柏拉图建立过他的灵魂理论和爱情理论提供了灵感,而荣格则提出了著名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假说,荣格认为:完整的人格本质上是两性同体的。每一个男人的无意识中都存在“阿尼玛原型”,每一个女人的无意识中都有“阿尼姆斯原型”,这是造成男女之间互相吸引的内在因素。荣格在神话故事启发下进一步深化了柏拉图的爱情理论,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荣格十分看重“集体无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所以他认为:“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这里有某种东西,他活在每一个德国人的灵魂中,而歌德则是努力促成了它的诞生。”[2]36这就是隐藏和蛰伏在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意识,“集体无意识”是最具有特色的一个概念,其物质内容和心理潜能一样是可以遗传的。祖先关于母亲、空气、水等普遍概念也是代代传递的,所以任何时代的人都会受祖先原生经验影响。集体无意识是人类许多神话、传说产生的根源。它还会制造“大梦”,也就是说这些梦的含义不属于个别的做梦者,它对每个时代和每个地方的人都具有重大意义。乔伊斯的《芬尼根的守灵夜》则以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的理论作为其内容的基础。荣格关于创作与原型的关系所做的这种探讨,进一步扩展了心理学对文学批评的意义,使文学批评可以在探究集体无意识的文化领域施展拳脚。
二、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分析
英文心理学psychology的字源来自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公主赛琪Psyche,它的意思是意灵魂,神话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色彩。美丽的赛琪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夫婿,太阳神告诉她,她必须穿着丧服,独自在山顶等待,会有一只长着翅膀的蛇带她走。于是赛琪来到山上等候,醒来却发现自己在一座美丽的皇宫里。每天晚上,会有一个男人在黑夜之中来到她身旁,和她温存。他告诉她,如果她信任他,就不要想看他的容貌。但由于自己的好奇,在一天晚上,趁着对方熟睡,赛琪用灯去照他,她看到了俊美的爱洛斯(Eros,爱神),但是爱洛斯被灯火惊醒而仓皇逃走,令赛琪十分后悔,但是赛琪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赢回丈夫的爱,她的容貌却因此变得丑陋。于是,她使用美颜剂希望能重获丈夫的爱,渗透了毒药水的美颜剂使赛琪长睡不醒。最后,爱洛斯拯救了赛琪。在天神宙斯的祝福下,赛琪和爱洛斯的婚姻成为不朽,“灵魂”和“爱”永远不再分离,心理学就这样“产生”了。心理学一词的神话来源说明了神话与心理学的关系“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中,心理学家的灵感和思想总有神话的因素渗透其中。早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们就一直要为他们从自然或是生活经验中获得的朦胧暗示以一种清楚的形式,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暗示留下的痕迹。比如在罗的西亚旧石器时代的岩画中的“太阳轮”图案。那个时期,人们还没有想到轮子的机械用途。我们可以把这种图案看作一种象征,甚至代表一种心理事件,而绮丽的神话故事,就是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中这段经验的遗迹。因此,人们借助于神话,来使生活经验得到最恰当的表现,作家借助神话以各种形式来赋予他原始经验。神话能从心理学角度去研究也与它本身的特性有关。神话本身具有三个特性,一是具有集体性,它是一个人类共同体集体精神的投射,从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的行为中分析出了人类自童年时代就有的一种潜意识的“恋母情结”。二是神话具有神圣性,神话的主角可能是神灵,或是超自然的人类英雄,所以心理学家往往喜欢用神话中的人物来论证某一心理学原理。第三是神话具有原始性,神话建立在原始思维之上,给人们带来不自觉的幻想。心理学家荣格认为神话传说和梦中有人类共有的意象和特征。随着弗洛伊德和荣格理论对人类文化的不同领域的影响不断扩大,文学中对文学和心理学关系的研究也逐渐升温。例如弗洛伊德基于对精神的探索而建构的精神分析学,为文学展开了一个新的,更为广阔和复杂的视野。
三、结语
瑰丽神奇的西方神话故事为一代代西方人传颂,对西方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与深奥的心理学名词,也有着神奇的渊源,我们也能从其来源中一品神话故事的瑰丽。很明显,对各科学者而言,“神话”一词的含义并不相同。文学研究者理查德•蔡斯写到:“‘神话’一词是故事的意思:一个神话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叙事或一首诗,神话是文学,因此,必须被看作是人类想象力的审美产物。”[3]民俗学家A•B露丝也是这样看待神话的———神话是一种卓越的文学创造[4]。神话不是为了解释某种科学现象,而是为了满足人类道德的渴望、社会服从或社会主张甚至实际需要而经由叙事加以再现的原始现实。神话的意义是心理上的,任何认真内省的人都将重新发现神话关系到自己。
总之,神话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是能够推动心理学的发展的。而文学与心理学的互动是双向的,例如希腊神话故事对弗洛伊德和荣格等心理学家产生了影响,而他们的精神分析、集体无意识和神话作为原始意象潜藏在每个民族的深层记忆的理论等又对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必将有更加深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大林太良.神话学入门[M].林相泰,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8.
[2]荣格.荣格文集[M].冯川,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理查德蔡斯.神话的探索[M].屠有祥,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27.
[4]A.B露丝.民间故事探究的学术传统[M].刘幼怡,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28.
作者:刘晖玉 单位:喀什大学
- 上一篇:积极心理学人格塑造探讨
- 下一篇:财务管理重要性与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