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角度探析《祭侄文稿》
时间:2022-10-30 02:50:00
导语:心理学角度探析《祭侄文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为了弘扬传统书法艺术,唤起大家对历代经典著作的喜爱和重视。本文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把作品《祭侄文稿》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与心理学紧密联系,突出“书为心声”的观点。提倡用心感悟书法艺术,并将生活融入其书法创作中。
关键词:心理学;颜真卿;《祭侄文稿》
中国以心为本的心理学是一种境界,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豪放者的字体如狂风扫落叶般挥挥洒洒,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拘谨者的字体如铁杵磨针一般精雕细琢,字体方整,笔画平正;平和者的字体如山间流水一般,相见而行,秾纤间出。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世称“颜鲁公”。其留意翰墨,为立家明训,莫不克尊是守。受家训的影响,起初他书写并不是为了成为书法家,不以书自命,书契之作意在适用记事而已。唯其性之爱重,所见亦多,玩习趋变,随意自娱,不为有名气反而得其名。他最早著有《多宝塔感应碑》,广德二年(764)又书《争座位帖》《麻姑仙坛记》。其中《祭侄文稿》最令笔者惊叹不已。《祭侄文稿》书于乾元元年(758),是鲁公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行书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23行,共234个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如图1)。图1祭侄文稿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1]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开元、天宝年间,宫廷生活日趋腐败,边镇节度使佣兵49万,为中央内地兵员的6倍多,造成了内轻外重的局面。安禄山叛变,颜真卿带军平定边镇,却由于兵将太少不战而败,损失非常惨重,激起颜鲁公的愤怒;“悲哀”是失去热爱或盼望的事物所产生的感受。
[1]颜真卿不仅战败,还失去了自己的堂兄颜杲卿和爱侄颜季明。当时叛军紧逼,颜真卿的堂侄成为他父亲和颜真卿的联络官,往返于河北正定、山东德州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连结,形成掎角之势,齐心效忠于唐王室,抵抗叛军。但太原节佣兵不救,以至破城,颜杲卿和颜季明先后被叛军安禄山所杀。所以他完全受心情驱使涂抹、修改、顿挫舒放,正因为如此,此幅书法作品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来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道法自然。从现代心理学的主导观点看:情绪情感活动至少由情绪情感体验、情绪情感表现和情绪情感生理三部分组成。它不仅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而且具有独特的外部表现,如面部表现,以及独特的神经生理活动,如皮层下部位的特定活动。它既是体验,又是反应,既是冲动,又是行为,既是有机体的一种复合状态,又是以特殊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1]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颜真卿的情绪带有较多的冲动性,难以冷静。陈深《停云阁帖题记》说:“此帖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如纂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反而极其工邪!”(如图2)[2]
图2在各种情绪状态下的呼吸曲线在没有照相机的时代,人们通过《祭侄文稿》可以了解颜真卿的性格,体会他的心情。性格测验法是西方广泛运用的一种方法。鉴定性格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观察法、谈话法、传记分析法、作品分析法等。时过境迁,我们只能通过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和相关史记等去认识他。无论从文学内容还是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分析,我们都能在脑海中浮现出当时的场景,体会颜真卿的心境。唐朝希运在《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中强调,心境双忘就是放下,心就是无心,境是缘起空性,统统放下,乃是真法。生活亦是如此,心境不同,生活亦不同。在书写中找寻内心世界,在内心世界开出一片墨香的花海。阳光明媚时,临写一篇古雅文字,以吾心会古人之心,当吾心与君心相遇,就情不自禁,难以自拔。
作者:张琪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潘仲华.心理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146,158.
[2]朱关田.中国书法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64.
- 上一篇:心理学下群体性事件治理策略分析
- 下一篇:舞蹈编导文学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