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下的警察心理危机干预思考

时间:2022-03-13 10:04:15

导语:积极心理学下的警察心理危机干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积极心理学下的警察心理危机干预思考

摘要:警察是新时期心理危机易发人群。我国警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可汲取积极心理学的积极理念,坚持“预防胜于干预”,加强专业力量与支持系统建设,突出警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与应用,帮助当事人利用自身力量完成积极改变,顺利度过危机。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警察心理危机干预;干预策略

警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警察是力量的象征,是“忠真智勇、奉献为民”的英雄形象,人们耳闻目睹的总是他们如何帮助群众战胜罪恶、勇保平安的英雄事迹,很难想到警察其实也是血肉之躯,更是心理危机易发人群之一。直到2003年全国才逐步启动警察心理健康工作,2005年,才将心理危机干预作为一项警心工程逐步推进[1]。2009年公安部向全国公安机关发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加强民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但由于一线警力紧张,各级公安机关很难从有限的警力中抽出专门人员从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于从事该工作的民警来说,心理服务工作只是他们的兼职工作,既谈不上专心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更不用说专业的学习、提升与服务。此外,只有当警察遭遇重大心理危机、出现异常反应后才会安排警察内部专业人员或聘请外部专业人员进行临时心理干预工作,事前预防工作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也使得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效大打折扣。积极心理学主张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美好的生活[2]。这些理念给警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带来诸多启示。积极心理学的主要优势在于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解释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人固有的积极天性入手来解决问题,因此,运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警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可以尝试以下完善策略。

(一)坚持“预防胜于干预”的工作理念

警察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警察每天面临的危险与挑战无法避免,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自我痊愈的本能,关键是要警察能够挖掘出这些潜能、培养出积极的心理品质。因此,平时我们要通过一系列项目的训练,有意识、有目的地对民警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施加影响,使其形成警察这一职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3],即平时就要加强和突出对警察积极品质的训练和培育,从而增强心理资本、心理弹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或创伤性事件的应对能力,避免心理危机的产生,凸显预防的力量[4]。1.加强警察积极思维的训练。消极的思维通常会导致压抑、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接纳降低以及自尊感消除,并具有成瘾性,使这种情况得以维持并延续下去,积极心理学将其称之为“毒性思维”。有研究表明它扎根于否定论的个性特征,可能始于童年早期羞愧感和内疚感的反复出现,是一种延续到成年期的条件化(习得的)反应[5]。它不仅通过反复消极思考使人们对生活和自己的看法产生消极的影响,也将会使精神和身体的压力反应延续,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对身体产生损害。因此,积极心理学主张加强积极思维的训练来提升人们心理品质与生活质量。塞利格曼在其广受好评的书《习得乐观》中指出,我们可以通过“改释”(解释风格的改变)、“认知重构”等途径培养积极思考的一面,并转向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2.增强警察积极情绪的体验。积极心理学认为,消极情绪常限制我们可能选择的范围,匆忙应对危险;积极情绪能扩大注意范围,增强我们思维与行为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6]。“乐观主义者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积极的态度会吸引积极事件以及那些幸运的人”,如果你能愉快地入睡,那么你就有可能愉快地醒来;并且“乐观是可以习得的”。甚至有研究发现,年轻人乐观的思维可以预测他35年后的幸福生活[7]。因此,我们可以积极创设条件,加强警察“享乐能力”的培养,突出警察“习得性希望”等乐观特质的培养,远离习得性无助,积极引导警察愉快体验。3.加强信仰、美德、性格优势等其他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信仰使人具有对于宇宙目的和意义的更高信念,指导个人在全景中的位置,能够塑造一个人的行为,为其提供强大的心理慰藉。对于许多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来说,当所有其他东西都失效的时候,信仰是使他们保持正常的重要支持力量。积极的人类力量与美德是对抗心理疾病发生的缓冲器,是积极心理干预的最有效途径。

(二)建设一支具备积极心理品质的干预专业队伍

1.从事警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人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积极的人”[8],为确保危机干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对警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选择与培训,而不能随便指定一个民警来兼任。他应该能专心致志、准确地倾听并作出合适的反应,具有稳定、支持的技巧和探索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并能将经验整合到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去。危机干预工作者应通过适当的训练,使自己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突如其来的危机境遇下,都能保持稳定、完整的情绪。2.冷静、自信、坚韧、乐观等是世界级心理危机干预大师所必须具备的特征[9],警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也不例外。面对失去了控制的工作对象,危机干预工作者必须保持冷静、镇定,将事态保持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创造一个稳定的、理性的工作氛围,从而为当事警察提供一种有利于恢复平衡的模式,这是对当事人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帮助。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放松技术是保持冷静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更为重要的是工作人员有能够把工作对象从危机中解脱出来的信心和毅力。3.警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还需要旺盛的精力、良好的组织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对警察职业创伤的了解和体验。他们既是警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同时也是普通民警,既需要热情、美德,也需要体力与组织、反应能力,还需要有对警察职业的理解和认同。

(三)突出对当事人积极品质的激发与应用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会遇到问题和冲突,每个人也都有积极向上的自我成长能量,当面对冲突带来的失控危机时,人人都是自我心理危机的调适者和自我心理发展的决定者。因此,在警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和调动当事警察内心固有的力量,突出对其自身积极性的挖掘和应付机制的应用,突出伤口自愈后的内心成长与发展。也就是说,警察自身应该是危机干预的主体,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1.要与工作对象建立起积极互信的关系,确定和理解对象所认识的问题。危机干预中,评估对象及其危机境遇是关键,如果危机干预工作者所认识的危机境遇并非当事警察所认同的,那么干预工作者所运用的全部干预策略和付出的努力都可能失去意义,对当事人没有多少价值。因此,在干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运用理解、共情、真诚、接纳及尊重等核心倾听技术,对被干预者的危机程度、身心状态、应付机制及相关支持系统等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和理解当事警察的问题所在并逐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同时,工作人员要将自己的需要、价值观和愿望搁置一旁,真诚接纳对象的个人品质、观念、问题、境遇。2.要引导工作对象做出积极选择,确保对象的安全。当事人的安全是危机干预过程中的首要目标,应将安全问题自觉纳入到自己的思维与行为之中,尽量将当事人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可能。多数情况下,工作对象处于思维不灵活的状态,不能恰当地判断什么是最佳的选择,甚至认为无路可走了,因此,干预工作者应该从环境支持、应付机制或积极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等多种途径帮助对象认识到还有许多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以选择,其中有些积极选择比别的选择更为合适。3.要发挥工作对象的应付优势,制定积极行动步骤。在危机干预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协助当事警察制定干预计划,计划应包括对象自身的应付机制和周围环境能够提供帮助的资源。应付机制应该是具体、积极和实用的,可以重新唤起对象对生活的信心。计划的制定应该注意发挥对象的应付机制优势和长处,注意对象自主功能恢复的需要,帮助恢复对象的心理平衡和树立信心。因此,工作人员应适时与对象合作制定行动步骤来矫正其情绪的失衡状态,不能剥夺他们的自主权力、独立性和自尊,要让其感觉到这是他自己的计划,恢复他的自主性和控制性。此外,要激励工作对象做出积极承诺与保证,逐步恢复其心理平衡。危机干预工作者要善于激发对象的积极性,要及时得到对象的承诺与保证去应对或根据计划实施行动。

(四)重视警察支持系统的积极建设

危机是复杂的,阻碍的来源既可能是发展性的,又可能是境遇性或存在性的,均受多重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警察心理危机干预不只是工作人员的单打独斗,需要团队合作,需要重视支持系统的全面建设。1.重视积极人际关系的建设。著名的哈洛恒河猴实验早就说明家人间的依恋不单是生理需求,更是发展社会功能的需要。依恋理论的三阶段实验也一致表明“安全型依恋可以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带来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东西”。拥有安全型依恋关系的成人在压力下表现出较少的不安,不太可能抑郁、更有可能拥有高水平的自尊、在有需要时会更有可能向他人寻求支持、不太可能离婚等。因此,积极心理学据此倡导“他人在我们快乐以及如何享受快乐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感情上的优势比才智上的优势更令人满意,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全面健康和预防危机的基础”。2.重视赋能机构的积极建设。赋能机构即能赋予人以积极能量的组织(机构)。影响心理危机反应程度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个体的环境决定着危机处理的难度,而家庭和同事又是直接影响问题解决和能否恢复到平衡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系统疗法理论认为,如果我们希望治疗个体,那么把他/她置于家庭系统内考虑是重要的。个体的问题行为既源自交互作用的家庭单位,也源自更大的社区和社会系统[10],也就是说,如果在同一时间受到危机事件影响的人很多,那么以邻里、社区、地区为单位的整个生态系统都需要干预。此时仅仅处理危机中当事警察的情绪创伤是不够的,积极心理学极力主张从好家庭、好社会、好工作场所、好学校等赋能机构入手,共同努力,彼此融合成一个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因此,公安机关必须与社会相关部门建立良好关系,应该立足公安自身资源,采取专家会诊、专家培训、与专业机构联动等形式有效利用社会力量,建立警察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快速通道[11]。危机干预工作人员平时应与有关机构建立个人联系并密切合作,走到社区中了解哪些关键人物可以为对象提供帮助,建立积极有效的工作关系网,及时恢复危机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3.重视舆论平台营造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氛围。针对信息化带来的媒体革命,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积极引导作用,通过微信、微博、微视等网络媒体的力量,一方面通过知识介绍、双向互动、在线服务等多种路径提高警察心理素养、增强心理危机应对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引导警察主动应对社会发展对规范执法、执法监督的新挑战,及时有效引导舆情,避免质疑、丑化甚至围攻当事警察的事情发生,传递正能量,给当事警察以最有力的社会支持。

作者:皮华英 单位:湖南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皮华英:《积极心理学视角的警察心理危机干预初探》,《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2]任俊:《积极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皮华英:《警察心理健康及其维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280页。

[4]宋凤宁:《心理弹性对大学生人格与心理危机的中介作用》,《中国全科医学》2014年第10期。

[5][6][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著,侯玉波等译:《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35、121页。

[7][9][美]吉利兰(BurlE.Gilliland).[美]詹姆斯(RichardK.James)著.肖水源等译:《危机干预策略》(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55、67页。

[8][美]西华德著,许艳等译:《压力管理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2008年版,第61页。

[10]GeraldCorey著,石林等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309页。

[11]宋晓明:《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训练与心理危机干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