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心理学论文

时间:2022-09-19 08:15:34

导语:当代书法心理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代书法心理学论文

一、书法活动对简单生理指标的影响

(一)书法活动与心电反应

历代关于书法的论著及书法家,时常形容书法活动中书写者有“心平气和”的心理状态。而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不论过去有无书法练习的经验,只要被试进入书法运作情景,其平均心率变化都呈现逐渐减缓或降低的现象。研究者认为,心率减缓的现象以人在心情平静安详的时候最为常见。书写时的心率缓慢现象,可以代表一种瞬时的休闲状态,类似默思时所产生的心理状况。这与人们的经验是相符合的。

(二)书法活动与呼吸反应

呼吸作为身体自然地生理现象,按理必定会对书法或写字的动作产生固定干扰。这就需要人们常说的“平心”“静气”。人们需要控制心中的杂念及呼吸规律,以免书法动作收到干扰。通过实验,研究者发现,书法活动时,书写者的呼吸深度、呼吸间距以及呼吸周期均与静坐时有差别。并且,书写者书写不同书体时以上指标也有差异。研究者认为,之所以存在这种差异,是因为书写者因书体不同而导致动作之不同,而自动地对呼吸状态加以适当的调整。

(三)书法活动与血压反应

人们处于精神紧张和高度激发的情景之下,都会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这是十分危险的,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大量研究表示,人们自主的控制血压的升降,在某个限度之内是可行的。而书法活动可以实现这种自主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基本上,在被试进入书写状态之后,血压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总的来说,上述的几项基于简单生理指标所做的研究无论在实验用仪器、实验设计、统计方法上来说都没有现在先进、准确。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大脑对我们来说早已经不再神秘。那么,利用脑科学技术,我们又能够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二、书法活动为大脑带来的改变

简单的生理指标能够间接地反应书法活动中书者精神状况的指标,但是如果研究者想要提出直接明了的描述,就需要求助于其他的心生理指标了。最常用的便是脑电波图。通过脑电数据,研究者们通过研究老年被试,比对被试书写前后脑电图波形,发现书写后与书写前相比波幅变化明显,为正向变化。并因此推论书法练习可对大脑皮层起激活或觉醒的作用。另一个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书法练习可以明显改善老年痴呆症患者短时记忆,语言和空间时间定位等认知功能,并能有效地调节其“手—眼”精细活动的协调能力。还有研究者发现:在书法写字的过程中,被试大脑左、右半球之间脑电活动率有显著的差别,右半球活动率远远高于左半球。我们一般认为,人们对言语性信息的处理,多半与大脑左半球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书写过程中被试右脑活动率高于左脑的这个现象却与之相反。这可能是因为,书法活动中汉字的处理基本上是以个别单字为单位的。由于汉字的点、画图形性极高,所以在大脑的信息处理以右脑为主。更有趣的是,当有书法经验的被试处于闭眼静坐休息的状态时,其大脑左右半球脑电活动率也有差异。这可能反映了被试长期以来的书法经验导致了脑结构上面的改变,使得右脑比左脑更为活跃。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书法心理学在脑层面上的成果还很少,运用的也是比较简单的技术(EGG),在脑的空间定位上任然是空白。

三、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启示

书法作为中国的一门传统艺术,通过30年的科学研究,已初步肯定了其具有益智保健、康复治疗和行为调节的功效。但目前有的研究仍然有很多问题。首先,实验选用的材料没有统一,不同实验之间不容易做比较。我们都知道,书法有很多分类,仅仅是书法字体就有五种。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字帖差异就更大了。同时,被试书写材料的内容必定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最好能够建立一个书法材料库,使实验材料实现标准化,减少无关变量的混淆。其次,现有的研究研究对象年龄范围比较窄,多集中在老人和儿童。进一步的研究应该突破这个限制。最后,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现有研究在脑空间定位这一块完全是空白。并且,已经有研究证明,长期的书法训练可能导致大脑结构的变化。我认为,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必定会有惊人的发现。

作者:郭佳妮朱琪单位:重庆西南大学心理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