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教学活动的作用研究

时间:2022-05-20 04:32:07

导语:心理学在教学活动的作用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心理学在教学活动的作用研究

自学能力差也加剧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和负担以及他们对所学科目的恐惧感。对学校安排的科目不感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科目或多或少的不感兴趣。只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不得不坐在教室里接受灌输式的教育。学习动机低下。学习动机低下是独立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很多学生抱着学习无用论的思想打发在学校的时间,他们看不到学习的生产力价值所在,导致学习目标缺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独立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在思想上,生活方式上,对价值观的认同上等都可以说是新时期新现象的领路人。教师和学生在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这对教师驾驭课堂和教学过程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首先,在管理课堂纪律上,特别是专科班,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屡屡存在。如何减轻这些现象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其次,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比较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引起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就不愿再继续下去以及由于时间长了对学习产生了疲惫,出现一边听一边忘的现象。这就导致教师必须寻找适当的方法和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最后,独立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和一类、二类本科院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课堂上讲的内容不容易消化,教师需要将某些内容重复讲几遍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导致了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日历不符的情况,有时甚至不能完成教学目标。

心理学在教活动中的应用

针对以上独立院校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入心理学中的剖析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根据心理学,大部分人对自己的心理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动机而言,它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可以是好奇心、兴趣、需要、自我效能、胜任力等,外部动机也是多源的,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就业压力,有部分学生是为了升学而学习,例如考研风气蔚然成风,有部分学生是为了达到交往的目的或者是达到父母的期望。要解决学生学习动机低下的问题,就要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分析可能存在的学习动机,在教学内容上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使得他们提起学习的欲望,例如可以在本门课程的第一节课安排有趣的事例,在课堂上使用一些幽默诙谐的语言适当改善一下课堂的气氛,调节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产生的疲惫感。另外,要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胜任力,即使他们无法胜任这门课的学习。用适当的方法去鼓励他们,告诉他们一定行,一定能做到。在心理学上,表扬、鼓励和信任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学习这门课的信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导入新近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引起学生共鸣,可以导入一些与学生将来的工作息息相关的实例,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的;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课堂上控制语速快慢,音量大小,授课时短暂性的中断等方式,这些都跟心理活动有关。学习动机的来源很多,根据心理学中的分析,可以采用外部强化和自我效能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外部强化是激发外来动机的必要条件。自我效能是对自身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情的主观判断,强调的是前因对成功的影响。这就可以通过对学生施加奖励或者惩罚的行为提高学习动机,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当奖惩的比例达到5∶1时效果最好。心理学中有三个定律:效果律、相依律、临近律。效果律是一种强化的理论,指的是结果出现以后得到强化就会再次出现。比如学生的考试成绩越好,就越愿意学习这门课。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习很努力的学生应该适当的给他们一个正确的恰当的评价,对努力学习这个行为提出表扬,让学生看到积极的结果。相依律是指行为与结果直接关联。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他们在学习中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使他们及时的明白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临近律是指事情发生离得时间越近效果越好。比如,考试成绩出来后第一时间公布,第一时间告诉学生,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提出表扬,对成绩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这样达到的教学效果最好。

结语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可以更好的驾驭课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振荣单位:烟台大学文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