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生教育管理现状
时间:2022-08-31 10:03:41
导语: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生教育管理现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顶岗实习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关键环2+1”节。就传统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而言,因实习地分散、学校党组织难以集中管理、实习企业党建薄弱等原因,使得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党员的考察和培养存在真空,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调动校企双方资源合力育人,实现对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和组织生活的有效覆盖,已成为高职院校有效开展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加强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探索的意义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制的2+1”最后一年,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在企业顶岗实习个月。顶岗5-6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教学阶段,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工学结合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快顶岗实习阶段校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对为党组织持续输入思想觉悟高、政治意识强、专业水平高的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具有重要意义。1.有利于做好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对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进模范作用》。”实习阶段的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党员中的特殊群体,切实加强对校外实习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帮助学生时刻牢记党员身份,无论在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和生活上,时刻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2.有利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企业输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将工匠精神与创新企业优才制度融合在一起,可以使工匠精神的弘扬更具有针对性。高校紧密围绕改革创新,多元办学,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相结合的模式,在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实践过程中积极融入工匠精神,努力培养高精尖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储备优秀人才力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重要作用。3.有利于创新新媒体时代下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模式。00”对于新媒体时代下的“后,传统的灌输型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党务管理需求。在此新形势下,结合互联网技术,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学生党员之间教育管理的新办法、新途径,构建集教育性、创新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互联网+党建”平台,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党建学习过程,乐于分享学习心得,有效提升对实习阶段校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得学生党务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4.有利于提高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制短、实习期长的特点。大部分学生党员刚进入预备期,就进入实习企业实践锻炼。而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生党员,正处于入党考察培养的关键期,实习期内学生党员如出现思想动态松懈、党性意识淡化、政治理论缺乏等情况,将无法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积极构建校外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有利于提升实习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质量,进而提升学生党员整体队伍素质。
二、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及困境探析
1.教育管理现状调研。①实习地点分散,难以集中教育管理。调研中显示,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单位遍布全国各地,且绝大多数以中小企业为主。只有部分学生党员能够留在本省内实习,但处于同一省份的学生党员的实习地点也较为分散。由于顶岗实习期长、实习地点多且较为分散,造成学生党员难以集中,学校党组织难以开展系统性的政治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访谈中发现,由于工作性质和企业排班时间的差异性,部分学生党员不能及时接收到党组织传达的消息,学习时间也难以固定,学生党支部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培养和管理较为被动。②监督考察难度大,培养目标难实现。顶岗实习学生党员长期在外,他们与党组织的联系不再如以前一样密切,以至于党组织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难以对实习学生党员的表现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察。按照常规党员发展程序,入党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需要经过为期一年的考察,根据其综合表现,有机会被进一步培养和发展。若考察的综合性难以实现,客观性和全面性难以保证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③主体责任难落实,缺乏可行有效管理机制。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后,学生党员具有在校生和企业“准员工”的双重身份。由于大三实习期间,学生的组织关系仍在学校,不属于企业正式员工,多数企业认为学校应承担学生党员考察和培养的主体责任,因而在学生党员的管理方面,更侧重对其职业能力和安全管理的教育和监督。在这种情况,学院学生党支部和实习企业党支部在实习党员的培养和管理中都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学校和企业在落实实习学生党员专项工作中缺乏长效规范管理机制,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连续性难以保障。2.原因分析。①学生个人原因。据统计,以上学生党员均以预备90%党员的身份离开学校,有些同学甚至刚刚由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为预备党员,就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普遍存在入党时间短,理论根基不牢,党性锻炼不足等问题。加之学生党员刚步入实习岗位,独自面对来自工作和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放松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出现不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状况、自主学习能力下降、组织观念弱化等情况。②学院党组织原因。在现有的学生党员培养体系中缺少全方位的考虑,对于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大多数基层党组织仍使用传统的在校学生党员管理办法开展相关工作,教育管理形式单一,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教育效果差。此外,学校党组织与实习企业联系较少,缺乏学生党员的跟踪教育机制,难以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指导。③实习单位原因。座谈中了解到,部分实习单位为民营企业,尚未建立党组织。即使企业有党支部,但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欠缺,对支部工作要求较为宽松,参与实习党员教育的积极性也十分有限。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大多数企业更加注重培训实习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客观上给实习期间学生党员培养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
1.构建校企联动教育培养机制。高职院校应积极与实习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将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纳入校企合作协议。以《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为标准,学校和企业共同协商制定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联合培养管理机制,形成学校与企业有效衔接、沟通协商、联合育人的运行模式,使实习企业党组织明确其培养内容和工作职责,进一步推动实习企业党组织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校企合力培养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可联合建立党支部,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党建资源,实现对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和组织生活的全方位覆盖。同时,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考核评价工作,将企业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考察意见,纳入校方学生党员转正发展考评体系,不断创新对实习期间学生党员教育和监管的形式和内容。对于未设立党组织的企业,可尝试构建“双主体三导师”学生党员发展模式,多方面了解学生党员的实习表现,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2.创新“互联网+党建”教育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依托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将互联网信息化平台与全面从严治党基本要求相结合,逐步探索“互联网+党建”教育模式,实现学习、管理、监督、互动等功能,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迈向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重要举措。一是通过“微党课”形式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党员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的规划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具体内容可分为时政热点、政策解读、党员教育等,将学习内容制作成微党课程或者分钟的小视频,2-3有针对性的进行推送,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乐趣。二是在平台中创设多功能板块,如学习资源共享区、党员学习讨论专区、主题活动区、专题考试区等,不断增强党组织教育的多样性和吸引力。三是挖掘和宣传校内外优秀党员事迹,使实习学生党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四是健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将处于分散状态下的学生党员紧密联系起来,确保学院基层党组织和实习学生党员之间联系的畅通性。3.结合线上线下,做好教育跟踪管理。首先,借助“互联网+党建”学习平台对实习学生党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过程监测,如学习进度、学时记录和课堂小测等,对于学习不积极、思想怠慢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其次,学院基层党支部可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定期考核制度,通过视频会议、在线测验、上传思想汇报等,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也可定期下访实习单位,通过党课教育、谈心谈话等方式,对学生党员进行思想引领和实践指导,让学生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最后,与校企合作企业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听取实习企业意见,共同促进实习党员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作者:刘琳琳 殷亚敏
- 上一篇:学生语音校对项目校企合作分析
- 下一篇: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