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想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5-25 11:21:53
导语:文化思想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湖湘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注重教育,投身教育的先驱者,他们的教育理念历时千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重视学思并重与知行统一,重视独立思考与理性批判。这对湖湘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都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湖湘文化;核心精神;本土教育
湖湘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注重教育,投身教育的先驱者,他们的教育理念对湖湘文化甚至整个中华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视学思并重与知行统一,重视独立思考与理性批判。其中周敦颐、王船山、魏源、曾国藩等人都是湖湘本土教育的开拓者与践行者,而岳麓书院更是此传统的见证与代表。下面就几位湖湘文化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对本土教育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
一、周敦颐纯心修身,自学为主的教育思想对湖湘教育的影响
周敦颐(1017年-1073年,湖南省道县人)的教育思想明确而突出,他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教人向善,同时教育又是一种己立立人的事业,要求施教者先要有所立、有所达,才能够去立人、达人。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人格感化、以德服人的过程。所以优秀的教育者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以身作则,注重个人品德才能让学生崇敬,从而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教育效果。周敦颐的教育内容概括起来就是“纯其心以修身”。他认为要以仁义礼智为根本才能做到纯心。周敦颐一直提倡“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的教学方法,教导学生以自学为主,鼓励多进行思考,采用启发式教学,并邀请当时的学界名流来进行讲学,始终坚持开明的教育方法。周敦颐这种讲究人格气节与操守的教育理念,对湖湘文化的发展和学子的成长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周敦颐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建立了“景濂书院”,收徒众多,其中包括程颢程颐兄弟俩,这是他在人才培养上最为突出的贡献。周敦颐的一代代弟子们纷纷在湖南讲学授徒,开创了湖湘地区教育鼎盛的局面。两宋时期湖南书院达到了近70所,其中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是当时中国四大书院之二。周敦颐的三传弟子胡安国父子在衡山创建的碧泉书院成了湖湘学派的教育基地,开启了湖湘学派的源流。周敦颐所开创的教育事业繁荣局面为湖湘文化的鼎盛和湖南人才的鹊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湖湘地区第一个本土大思想家,在他之前湖南人才“罕见史传”数量上并无任何优势,由于他对教育的推动,在他之后湖南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人才大省。周敦颐仿若湖南人才发展史上的一盏明灯,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湖南学子不断前行。在他的教育思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湖湘地区在南宋、明后期和清朝中期涌现了三个人才高峰期,并且出现了湖南近现代史上著名的五大人才群体。
二、王船山“经世致用”教育思想对湖湘教育的影响
王船山(王夫之,1619年-1692年,今衡阳市雁峰人)作为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伦理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代表着同时期最为先进的教育理论,在他的著作中深刻地论述了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并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实践与探讨。王船山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帮助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他认为教育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影响人的先天之性,能增强和发展人潜在的认识能力;二是通过教育和学习取得知识才能,形成后天之性,也就是道德观念;三是通过教育来革除因为缺乏教育或者教育不当造成的恶习。他的教育思想,一贯善于结合实际,他谈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时会结合当时的时政,总是从国家的兴亡,人民的安危来阐述教育的问题。因此王船山的教学中总是贯穿着爱国主义的内容。王船山提出教学的过程是“行”先“知”后,知行合一,相互为用的过程,而教学的方法要因材施教,要求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提倡“自勉”与“自得”。他认为,教学的方法首先是帮助学生立志,只有确定志向才能精神焕发,聪明富有。因此懂得教学的人会懂得用美好的事物来感化人,帮助受教育者选择正确而专一的志向并为之努力。而教学同世间的万事万物一样都是有规律的,人的能力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学也要循序渐进,施之有序。王船山还强调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了不同学生的特点之后,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展开有的放矢的教学。同时他还提出教师对待学生必须严格要求,不能降低教学标准去纵容学生偷懒,学生也应该高标准的要求自己的学习,不能要求教师放松要求来迁就自己。由此可见,王船山在教育上要求的是“自勉”和“自得”,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这个观点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本质,哪怕是现在看来都具有进步的现实意义。王船山的教育思想和他的崇高气节,武装了洞庭湖之滨、三湘四水的湖南士大夫群体,经过了一百多年的酝酿之后,终于在晚清中国面临危亡之际发酵,湘人曾国藩、左宗棠等吹响“中体西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号角,湘人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湘人一跃进入晚清政治中枢,走向了近现代湖湘人士担当天下振兴中华的交响乐章。
三、魏源和曾国藩“兼容并蓄”教育思想对湖湘教育的影响
魏源(1794年-1857年,湖南邵阳人)提出过一系列关于文化教育改革的思想与计划。首先提出要改革科举制度,为国家培养和选拔真正有用的人才。其次讲究“经世致用”的学问,提出一切学问都应该从当下的现实情况出发。最后提出向西方学习战舰制造技术、火器技术和军队训练选兵、练兵和养兵之法,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魏源这种兼收并蓄的教育理想,激励了一批又一批湖湘地区的有识之士走上了主动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救亡图存的道路。曾国藩(1811年-1872年,湖南娄底人)在治学与教育上的见解,时至今日仍然在影响着湖湘大地。曾国藩被认为是中国近现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他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先河,是湖湘文化培养出来的不朽人物。他从传统文化出发,独创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来。他善于用一个字来代表某一个主张。曾国藩的教育思想里要求子弟们从小就要立下正确的志向,要明确刻苦学习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和早日成名,而是为了明理。曾国藩组建的湘军主体正是数十万湖湘地区的普通山民,曾国藩在练兵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保留他们身上湖湘人士质朴、刚劲、不屈不挠的湘人性格,又教育他们学习儒家道德和文化修养,让这些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子弟有了外出闯荡的机会,开拓了他们的眼界,拓展了胸襟,提高了见识。曾国藩让家国天下这些大义由过去只有少数精英学子关心的内容变成了普通人挂在嘴边的话题;独立意识被整体升华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建功立业的追求被升华为忧国忧民的救世情怀;而湖湘文化里融入骨子的血性被升华为理想献身的牺牲精神;霸蛮的态度被升华为坚定的执行力,使得湖湘文化在最广大的层面上有了质的提升与飞跃。
四、结语
湖湘文化是一个庞大的区域文化形态,被它滋养过的三湘四水在中国近现代几乎写就了半部近代史,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诸如黄兴、蔡锷、宋教仁、、蔡和森、刘少奇等伟大的革命家。正是湖湘文化中“自强不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内核,教导他们在求学时代刻苦奋进,要求他们在为人处世时豁达宽容,激励他们在民族危难时奋不顾身。直到今天,湖湘文化依然在影响着湖湘本土教育,让湖湘学子在新时代面临新挑战时依然具有竞争力,发扬湖湘文化核心精神,研究湖湘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正是我辈教育工作者应尽之事。
参考文献:
[1]陈谷嘉.论湘楚文化是具湖南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J].湘楚论坛,2008,(6):61.
[2]文选德.湘楚文化古今谈[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92.
[3]朱汉民.湘楚文化的基本要素与特征[J].湘楚论坛,2000,(5):59.
[4]王柏寿.周敦颐教育思想之研究[J].国民教育研究学报,2004,(7):13.
[5]卢清华.周芬芬论湘楚文化与湖南人精神[J].船山学刊,2006,(34):42.
[6]朱汉民.湘楚学派初探[J].求索,1987,(6):29.
[7]王琪.王夫之对后世湖南人才的积极影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3
作者:孙吉 姚磊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 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
-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 下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