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史》线上教学新模式探索

时间:2022-12-07 11:21:15

导语:《日本文学史》线上教学新模式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日本文学史》线上教学新模式探索

摘要:2020年,大学课堂教学迎来了各种教学形式的革新。很多教育机关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大胆尝试在线课堂,传统授课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特殊时期,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改革也成为各学科教学科研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日本文学史》课程为例,探讨该课程的在线课堂教学模式。考察《日本文学史》在线课堂的特征、展开形式,研究如何对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传承、如何有效地展开在线教学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日本文学史;教学模式;线上课堂;腾讯会议;学习通

2020年,随着“在线课程”时代的到来,成千上万的人集中开展学习成为可能[1],这种大规模、开放性[2]的学习模式给传统外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作为在线教学模式,慕课和微课早在几年前就已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这些“在线学习资源”也给各级教学工作者带来极大的便利,将线上课程模式应用于高校日语课程,能够有效促进日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整合优质的日语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日语教学方式,促进日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对于日语人才的高质量输出具有重要意义[3]。有学者认为,各类日语的在线课程,应发挥知名院校的影响力,集聚师资力量,打造优质课程[4]。但是,从传统的课堂一下子转为在线虚拟课堂,也极大地改变了教学工作者的思维模式。面对这种新形势下的在线虚拟课堂的挑战,教师们纷纷思考如何将在线课堂顺利地嫁接到传统的“教室课堂”,以期在遵循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探索出适应在线科技教学软件和在线课堂的新模式。笔者所担任的《日本文学史》课程的在线教学也正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展开了探索

一、《日本文学史》的课程性质

《日本文学史》课程是日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日语文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素养课。本课程通过对日本从古至今各个时期的文学现象和概况进行描述,对其从古至今的各种社会背景下的文学现象、作家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日本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时期的文学现象所反映的社会状况,从而了解文学史发展的基本情况。引导和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认识和理解日本各个时期文学现象、重要的作家及其作品,能够对相关的文学现象和内容进行独立的思考,具有问题意识,并作出相应的分析。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和发现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想,对基本的文学理论有一定的积累。进而促使学生对日本的文学现象有一个全局性把握,并在与我国文学史进行比较的过程中体会中国文学史的博大深广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日本文学史》是日本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与本科阶段的《日本文学史》相比,研究生的《日本文学史》课程更加体现了上述的课程性质,更注重突出课程的“文学史”的比较和发现,更注重培养学生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把握《日本文学史》,培养学生用考据和考证的方法去挖掘日本文学“史”的源流等。培养学生去探索“日本文学史”中,成为“史”的理论渊源和社会背景,对中国文学进行过何种程度的继承,又努力作出何种程度的创新,从而形成日本独自的《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史》课程的性质,是以往的《日本文学史》传统课堂的教师们一向高度关注的课题。这种培养学生寻找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课程,在数字化教学,在线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的冲击下,该如何实施,又该如何与时代接轨,寻找出符合新时代教学形式的线上课堂教学新模式,这是每个文学史课程的教师不得不面临的课题。换言之,新时期的《日本文学史》在线课程,不仅要遵循《日本文学史》这门课程本身的课程性质,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借助在线课程的形式,既满足以往传统的教室课堂的“培养综合能力”的课堂教学效果,又要实现《日本文学史》的线上教学的超越性。

二、《日本文学史》在线课程的达成与超越

(一)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无缝接轨”。传统的《日本文学史》的教室课堂,一般采用的授课模式是:先将日本按年代分成古代前期文学史、平安时期文学史、中世文学史、近世文学史、近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六个分支,再对每一个时期的文学史按年代、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进行讲解。教室课堂的展开方式大致是:教师首先准备好每一个时期的文学史的幻灯片。在教室课堂上,一边向学生展示幻灯片,一边推进教学内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几乎被大多数承担该课程的教师所采用。诚然,作为传统的教室课堂教学,在对学生普及学科知识点的同时,也适当地运用了科技教学软件PPT,教学效果也无诟病,但是如今也不得不面临着新时代井喷式的线上教学形式的冲击。对此,笔者对《日本文学史》课程在线课堂,进行了如下的尝试。第一,向学生展示传统模式的幻灯片课件。首先,展示神话文学时期的社会背景、神话文学的种类。其次,配上与该PPT课件内容相一致的日本教师在日语环境下的讲解,最后,再展示日本国内相关在线课程。让学生同时感受不同形式的在线课堂,感受不同教师的多视角讲解。第二,在线的视频演示。根据不同的文学时期,结合相应的PPT课件的同时,配上与课件相辅相成的视频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不同语境的在线课堂。在展示PPT课件的同时,要寻找相应的日本NHK拍摄的教学视频,让学生既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在听说读写的能力上得到提高,并体会到更高级别、更多角度的解读。第三,跨学科线上课堂教学的尝试。在进行在线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从跨文化、跨学科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在讲述近代时期的文学现象时,涉及启蒙文学、翻译文学、政治小说,在展示日本特点的各种文学流派时,也要注意这些独特的文学现象与欧美的相同文学流派做比较,由文化现象导致的文学思想差异,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的不同文学思想等。因此,往往不是单纯地讲述某个时期的文学现象,而是广涉社会历史、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当然这些拓展都是靠在线视频的形式完成。(二)在线课堂的实践性开展。《日本文学史》的在线教学平台选用的是“腾讯会议”,另外配合使用“学习通”在线教学平台和QQ群,作为发放教学材料的辅助平台。由于“腾讯会议”的软件运用环境相对稳定,笔者将它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平台将“学习通”用作课后作业和讨论、资料共享等。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运用“腾讯会议”中的共享屏幕及播放课件功能向学生展示主要的课堂教学资料,同时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某部分教学PPT讲完之后,会让学生在线听解相同课程的网上课程视频课件,以期学生多角度地把握某种文学现象。比如,在讲到日本平安时代的歌物语时,首先将准备好的教学PPT展示给学生看,并做相应的解释。其次将视频切换到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日本文学史》对歌物语解读的在线课程,待该课件结束后,再次将视频切换到日本京都大学的教师用原生态日语讲述的平安歌物语的课件。这样,通过展示歌物语的概念、相关历史背景、主要歌人及其创作,让学生对平安时代歌物语的形式和内容有了比较深刻而立体的把握,并学会从不同时代、不同视角去理解歌人的内心世界及作品反映出的社会现状等。日本近代文学起始于明治时代,严格地说起始于明治20年代。因此,明治的前20年,是日本近代文学的萌芽和准备阶段。在此,《日本文学史》充分地展示出其“文史哲不分家”的典型特点,要了解明治20年代以前的近代文学,就得了解明治前20年的文化环境、历史背景和思想状况。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明治时代的文学,笔者现将共享屏幕切换到明治初年的福泽谕吉《劝学篇》的PPT,将音频切换成日本NHK的教育专题报道中关于明治时代教育家福泽谕吉的相关报道。这样,学生可以同时感受到两种不同形式的教学形式,也能了解日本原声带的教学,以此对明治初年日本的教育状况有了比较深刻的把握。第一阶段的讲解结束以后,笔者将人物的介绍从福泽谕吉转到中村正直和日本哲学家西周,让学生了解明治时代前20年日本社会的政治环境和美学思想源头。然后将共享屏幕转换成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类似现在课程,让学生参考不同教师的讲解。这样,通过不停地转换共享屏幕和听解不同的在线视频课件,使学生整体地把握了当时日本的政治、历史、社会和文化环境。学生有了这样的背景知识,对接下来的“真身”内容的接受和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当受众者具备了接受新知识和新思想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以后,被“启蒙”和被“开化”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日本明治20年代开始的翻译文学和政治小说就此应运而生。众所周知,明治时代最初的翻译文学和政治文学的“文学”味儿并没有那么“足”,因为其目的只在于“启发民智”和“文明开化”。要“开发民智,启蒙民众”,就得多让民众了解喜闻乐见之“常事”,而不是思想深刻的真小说。对该时期的内容教学进行展示时,教学步骤为:首先,用PPT展示明智20年代的翻译小说和政治小说的概况,将共享屏幕转为剪辑日本的NHK的在线讲座中与笔者教学相关的数分钟的片段;其次,让学生听上海外国语大学谭晶华老师对明治时期翻译小说和政治小说的解读,最后,回归到笔者的在线课堂,给学生讲解日本的翻译小说与中国五四时期翻译小说的异同;中国启蒙政治小说与日本政治小说的比较。这样,明治时期的翻译小说和政治小说在线课程就初步达成。(三)在线课堂模式的超越性。以上在线课堂的展开,相较于传统的线下课堂,实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超越。一是学生可以同时体会相同课程不同教师、多视角的在线课堂,达到对该课程的整体把握,这是传统的线下课堂难以达到的效果。二是授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日本教师的视频在线课堂,实现让学生从文化环境、史学环境和思维环境等层面整体把握某个时期的文学形式这一目标,这也是传统线下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三是通过不同的在线教学平台,不同教师多角度的在线音频、视频的讲述,让学生解除心中的“名校情结”,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更自觉主动地进入学习境界。上述的在线课堂教学,除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对传统教室课堂的超越以外,对在线课堂的课后教学跟踪和评价方面,也进行了超越性地尝试。笔者以“腾讯会议”和“学习通”等在线学习平台作为本次评价对象,从以下标准对线上教学效果的评价。以下三点是当前对线上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的主要途径。第一,考察授课资料和辅助资料的完备度。如第几周第几次的线上授课时,给学生发放的资料是否齐全;学生下载量的多少;是否有相应的音频视频资料。第二,考察授课教师的在线课程轨迹。如学生签到率,师生在课中的互动情况、教师的实时答疑。第三,考察授课教师课后的作业布置、批改、答疑等状况;学生下载作业的情况,以及学生上传作业的情况;教师的批阅进度,纠错的总结等。

三、《日本文学史》在线课堂的可持续性

线上课堂教学的“虚拟”性质,使它从开始就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程度的质疑,而且其教学效果和评价标准也一直受到业界关注。笔者认为,要使线上教学模式取得更令人满意而信服的教学效果,还须在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探索改进。第一,线上教学模式虽然在很多方面超越传统教学模式,但由于人们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的固化,也不能全盘抛弃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开展线上课程的同时必须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使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辅相成,共同构筑完整学习桥介。如果只是一味地注重线上教学,会造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膜。换言之,教师越来越不被“人化”,而是越来越“机器化”,线上教学会减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情味”。第二,线上教学可以利用在线资源进一步扩充、深化教学内容。在不违背教学大纲,充分地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点的同时,最大化地利用在线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空间和思考维度。为了使教师在完成授课的同时,合理而有效地采用其他线上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从知识型学习转向思考型学习。教师必须在课前阅读大量的资料,花费大量的精力从纷繁杂沓的相关在线课堂中甄选对学生真正有用的资源。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实属不易,因此,真正做到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会极大地增加教师和学校的负担,造成教师和学校的“过劳”,也是对学习者思维模式、学习习惯的挑战。总而言之,线上教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灵活性。而这些功能正是因为其课堂的灵活性而得以发挥,但这行灵活性所带来的结果往往无法在腾讯会议中留下“痕迹”,从而难以用数据进行记录,因而往往被忽视。针对上述的这些情况,笔者在线上课堂上进行了以下的改进措施。第一,课前除了上传课前预习的相关资料以外,在课堂中,每次会临时新建一个word课堂文档,将每一天的在线课程内容以提纲携领式的形式,边讲述边及时记录,并且将记录内容的屏幕随时共享给学生,让学生既对课堂重点内容一目了然,又便于其课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巩固。文档的名称以授课的时间命名,比如“2020年5月26日星期二《日本文学史》课堂授课内容”这样来命名文件。文件中将该课堂所讲的重点内容按条目的形式列举出来,然后再标记出学生在线下需要继续调查和延展学习的内容。同时,展示备好的PPT课件。至于课中随时切换的其他音频、视频课件,也以网址的形式登记在临时课堂“记录本”上,以备学生回顾学习时使用。在该堂课的线上授课结束以后,及时将“临时课堂记录”的word文档发到“学习通”中相应目录的文档中,作为资料库让学生下载。这样,结合课前、课后已经发放的学习文件,就基本保证了用“腾讯会议”与“学习通”在线教学平台相结合的线上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资料的完备度。第二,在进行在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实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在用PPT展示每一个知识点时,针对展示的PPT课件或音频、视频课件,及时提问学生,使他们保持高度的课堂紧迫感。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随时提问学生,会让学生及时地跟紧课程的每一个步骤。否则,学生稍有疏忽,或开小差其回答的内容就与所问的问题脱节,或是根本无法回答问题。教师的及时提问,会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惰课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地提问会让学生和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忘记课堂的时间,会得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由此看出,这种虚拟的在线课堂,其课堂氛围并不亚于传统教室课堂,而且能让学生更集中精力。这种双管齐下(腾讯会议加学习通)的在线课堂教学,让授课教师也能真正体会到学生们隔着屏幕投入课堂的学习热情。第三,对于线上教学课堂的课后作业形式,采用的方法是:首先,每一次课程结束之前,出一道或两道追加学习课题。比如,在“明治时期”的在线课堂中,在课中先展示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坪内逍遥、二叶亭四迷及其代表作品,浪漫主义代表谢野晶子、泉镜花及其代表作品,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岛崎藤村、田山花袋及其作品。其次,展示这些流派的作家及其作品在中国的接受状况,同时也将相关的重要知识点记录在“临时文件”上。最后,给学生布置三个方面的延展学习:一是日本写实主义作家的“只写人情”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状况调查;二是浪漫主义作家泉镜花的文学成就评价;三是日本自然主义小说的“私小说”性和“心境小说”性,以及相关的文学作品的延伸阅读。这三个练习,不花一番苦功夫是无法完成的,由于规定了课后的作业是下一次的课前提问内容,所以学生不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话,便无法在下一次课前“交差”,所以学生便会带着疑问主动去完成作业,由此实现了学生课后延展学习的目的。通过上述的三个步骤,较为全面地实现了“腾讯会议”“学习通”等在线学习平台对在线授课的评价指标,也最大程度地克服了线上教学不好把控教学效果的弱点,使线上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其作用。

四、结语

本文对《日本文学史》在线教学模式的探索性考察,通过类比分析实际的在线教学实践,总结出在线教学课堂的优势、问题和可持续性发展方向,以试图探索出该课程的线上教学新模式的内涵,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目标教学的同时,立足于传统线下课程模式,在方式和内容上达到超越传统教学模式的优越性。笔者认为,“腾讯会议”等平台的实现在线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教室教学,表现为:一方面,既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更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线上课堂的这些优越性,不仅对外语教学,甚至对于今后的教育和学习的大环境都将带来难以估量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胡倩.慕课背景下的高校日语课程改革[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112-115.

[2]胡伟.国内日语慕课的建设现状及对策——兼论早稻田大学日语慕课的启示[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21(2):38-44.

[3]陈唯.新媒体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科学咨询,2020(6):71-73.

[4]徐坤.慕课背景下高校日语课程国际化改革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4):74-75.

作者:冉秀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