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03-07 08:45:16

导语: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策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对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探讨。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由于所处地域的特殊性和复杂的生源构成,更要从实际出发,适应新形势需要,深入探索古代文学教学的策略。本文以西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在提出学生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误入歧途、教育基础多样化等问题的基础上,建议通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三管齐下,提高古代文学教学水平,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策略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一直是大学教育中的传统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民族地区如何进行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以更好地为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人才服务,成为摆在古代文学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在西藏大学文学院多年的任教经验,认为目前西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古代文学的学习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现代人过分注重功利性,即使身在校园的大学生也或多或少受其影响。所以,像古代文学等传统人文学科,对于学生来讲,似乎不像英语、公务员培训等课程一样,直接影响到学生考证、保研、工作等方面,所以很多学生认为古代文学课程“无用”,直接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西藏地区学生就业观念相对落后,大部分人仍以考公务员为主要就业渠道,所以很多学生宁可花时间去学习公务员培训的课程,而认为古代文学无用,不用“浪费”太多精力去学习。

第二,学习方法误入歧途。主要体现在学生过分依赖课堂教学和各类媒体传播的零星知识碎片,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多停留在知识学习的层面,缺乏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浮于表面,仅能获得浮光掠影的印象,而缺乏深入的体会。当今时代的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异常广泛,各类媒体又在拼命争夺受众的注意力,定力不足的学生很容易被眼花缭乱的信息吸引了注意力而难以静心凝神去思考;更有甚者,以卖弄和炫耀获得的知识碎片而沾沾自喜,并没有真正了解如何进行学习。

第三,教育基础多样化。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构成较为复杂,文化背景相差较大,知识基础参差不一。西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约有一半以上是区内生源。这部分学生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甚至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反映,在高中以前都没有学习过文言文。这就导致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基础薄弱,无法跟上课堂教学的节奏,更无从谈起学习的兴趣。但是大部分区外生源的学生又不满足于仅仅讲授基础知识的学习。这就容易导致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难以兼顾各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只能尽量照顾大部分学生,导致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上难以尽如人意。针对学生存在的上述问题,作为一名民族地区高校教师,必须立足民族地区高校实际,从实践出发,正视种种问题与不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开拓教学思路,努力提高古代文学教学水平。

第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古代文学在人格培养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强调培养健全人格、对美的热爱、对自由的追寻等方面的内容,可以结合作品赏析,让学生意识到人格塑造的重要性,淡化社会急功近利的氛围对学生的影响。(2)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古代文学课程要改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可以将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编成情景剧让学生进行表演,也可以利用飞花令、击鼓传花等游戏手段考查学生的诗词储备量,既用有趣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3)有意识地将古代文学教学纳入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潮流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倡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有力地凝聚了民族精神,得到全世界中华儿女的高度认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和应当肩负的历史责任。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承载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我们应当积极开动脑筋,在授课过程中适当拓展,积极引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让学生把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投射到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中。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中,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水平。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开动脑筋,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多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针对学生实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古代文学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1)引入地域文化。了解并掌握我国优秀灿烂的文化是古代文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藏地区讲授古代文学,可以适当引入藏族优秀文化。比如在讲授神话时,除了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神话,也可以讲授藏族神话中关于人类起源的神猴与罗刹女的故事等。这样可以适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实地参观考察,更深切地体会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意味。(2)以古代文学史为脉络,以作品选为重点讲解内容,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讲解,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原著的阅读量。文学史是由作家和作品构成的,鉴于西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部分学生基础较薄弱的实际,如果只从文学史的角度着眼,很容易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再加上学生缺乏对作家和作品的深入了解,难以切身体会高度概括的理论。这就要求在授课时,要立足文本,然后再上升到文学史的高度。(3)以古鉴今。在文本分析中挖掘作品的现代意义,古为今用。在讲授古代文学过程中,可以联系当今时代或者学生实际,进行深入阐释,纠正学生认为古代文学与实际生活脱节的错误理念。例如讲解《诗经•周南•关雎》时,可以结合青年学生对爱情的渴望及懵懂的悸动,让学生体会诗中君子与淑女的美好的中正平和的爱情。在讲《孟子》“舍生取义章”时,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什么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授课内容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学生实际不断调整,让学生乐意去接受古代文学的知识,特别是与自己民族、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关的知识。古代文学不是僵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如何把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兼收并蓄以及这种生机勃勃体现出来,需要教师精心挑选授课内容。第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1)采用翻转课堂、慕课等手段,尽量照顾到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不仅要对古诗词进行翻译等表层知识的讲授,也要重视阐释其蕴含的人生态度、思想价值、审美取向等。比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多引导思考深层次的文化方面的意义;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从作品翻译展开,引导其领会文学创作手法、思想内涵以及意境美的创造等。甚至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做些朗诵、翻译等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引导学生共同进行深入学习。(2)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等优点,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优化古代文学教学结构,增加有效信息的传递,提高教学效率。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达到以下效果。①开阔学生的视野。古代文学作品中涉及的很多动物、植物、场景,学生未必都见过,所以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等手段让学生认识到祖国幅员的辽阔,物产的丰富,实现孔子提出的“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的教学目的。甚至可以播放动图和剪辑的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乐在其中。②实现课堂有效导入。

比如在讲授楚辞的时候,可以用优美的音乐或者视频营造情景和氛围,让学生进入到楚地浪漫奇幻的文学中,进而学习楚辞名篇,更好地理解楚辞“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特点,体会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③使古代文学中涉及的内容更形象直观。比如讲授戏曲的时候,可以播放戏曲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唱念作打”;在讲授诗词的时候,可以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体会诗词本是配乐歌唱的原始风貌。既让学生对诗词曲有更直观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欣赏动人的旋律,聆听优美的乐曲。④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选取《百家讲坛》《品读》等名家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的片段或者慕课、网易公开课中名师授课精彩片段,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受和国内一流高校学生同样的教育,以便学生从更多角度学习古代文学,形成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学会甄别比较,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督促学生背诵。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时也可以采用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指定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名篇让学生背诵。背诵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种优良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体会作品的韵律美。同时,有助于让学生进一步打牢知识基础,从而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更深刻地体会作品的内在意蕴。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增加知识量;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例如西藏大学汉语系今年制定了“124”计划,即:让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写100篇书法作业、背诵200首诗词、阅读40部名著。

古代文学作品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重要载体,古代文学课程就是在深入解读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认识古代文学史。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教师应该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挖掘古代文学中的现代意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将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郑海涛,赵欣.论西部高校古代文学课程中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构建与实践[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2-66.

[2]朱仰东.民族地区高校民族班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刍议[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85-189.

[3]马建华.地方本科院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J].文学教育,2018(7):66-67.

[4]蒋玉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8(18):41-42.

作者:樊向飞 单位:西藏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