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文学教学探索
时间:2022-05-21 02:52:54
导语:“一带一路”文学教学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及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高校转型的建议,对于高校培养人才的类型和目标形成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也颠覆了以往专业人才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状态。尤其对于英语专业,如何能够培养适应当前战略背景和社会发展的新型应用型人才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美国文学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调整课程设置,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以应对大环境的需求则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因此,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所在院校,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改革措施,针对美国文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美国文学;教学模式;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推进共建,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大契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加强合作、共同行动,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也多方举措力推应用型人才建设,尤其是针对新型本科院校,彰显办学特色的同时,加大力度培养符合新时期人才需求的大学生更成为重中之重。此外,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关于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要求中也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与背景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协作与竞争,从教育角度而言更考验着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这也是目前高校所面临的亟待解决与应对的挑战[1]。英语专业作为文科专业,历来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存在某种失衡,即理论水平与实践应用能力的不平衡发展。如今面临国家发展的人才需求,尤其是在多国合作共同发展的背景下,语言是促进共建合作的必要条件,是传递信息、传达思想、促进交流、推进合作、共同建设的桥梁,是扮演着不可或缺角色的媒介。当然单纯的语言交流还不足以满足当前形势的需求,复合型、应用型、跨专业的多方位人才成为不可多得也是力求所得的新型人才。因此,英语专业需要培养能够适应当前战略背景和社会发展的新型应用型人才。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美国文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美国文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由于文学涉及文学史、作家及作品,涵盖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因此,授课模式也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也只是单纯的记忆背诵,以应对各种考试,而非以应用为主,甚至有教师或学生认为文学就是去欣赏,谈何应用?这种误区会增加教师授课的难度,更会阻碍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2]。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所谓的老生常谈却是教育过程当中不可回避的一大问题。文学有其特殊性,文学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想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必须有教师的引导与解释,这也造成了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般向学生灌输,学生目瞪口呆眼神迷懵般吸收的状态,因为这是在有限的课时与教学计划范围内或许最大程度教授知识的方式。但通常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知死记硬背,或许无法深层次理解作品内涵,更谈何了解异国文化背景社会底蕴的要求,这也在无形之中成为未来跨文化交流的一大障碍。但跨文化交流实为“一带一路”真正之内涵。2.以理论为中心的“学”应用型人才的提出不是一个新概念,但真正引起广泛关注与重视的原因是在“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短缺与需求加速了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型与改革。目前来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还未足够意识到自己未来前进的方向及所要从事的工作类型,只是停留在过级考试的单一目标中停滞不前,甚至是不敢迈步。因此,学生更多的是为了考试或考研吸收理论知识,而对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兴趣寥寥,甚至不屑一顾。3.以学习为中心的“管”“管”是从大的层次来谈,譬如系部、学院、学校等。培养方案的设置,授课计划的提出等关乎一门课程的所有计划与实施都决定了培养人才的类型。美国文学如设在大四第一学期授课,那么学生面临着考研与找工作的同时,要考试过关,势必目的性强烈,只要过关即可,面对课堂上教师的要求很难有足够的时间与心态去满足,更谈不上真正去获得知识应用实践[3]。如果在有限的课时内要求完成所有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也会随之要求学生囫囵吞枣而无暇细嚼慢咽。这与“一带一路”及我国“十三五”规划要求的人才目标是相违背的。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美国文学教学模式改革
要处理以上种种矛盾,真正培养以应用为目标的英语专业人才,符合当前战略环境的大学生,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美国文学课程的教授可以实施多元化的手段,不仅仅是学生阅读作品,教师带领分析作品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体裁或者所处时期、所属流派进行分类分组,学生对作家的代表作品在课下解读的同时用现代英语改编为话剧或戏剧,以表演的方式进行输出,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作品有所了解,也在了解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作品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更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输出与应用实践。而“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所需的人才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了解异国文化,代表国家或地区进行输入与输出,有能力进行知识的筛选与应用等[4]。文学作品内容不是死物,它所传达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政治意义、哲学意义等都不可小视,它甚至影响着一个人看待社会和世界的三观,也影响着学生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与目的[5]。2.以应用为中心的“学”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应了解当前的国家及国际环境,明白“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应朝着那个方向努力,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调整也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在意识上清楚认识到学习的目标与方向,才能从根本上做出改变。因此,学生的学习不能停留在理论的学习上,而是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学会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应用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专业知识的实践化、能力化。文学作品不只是欣赏与阅读,不要被偏见所误导,应把内化的东西进一步外化,才能在新形势下有立足之地[6]。学生不能局限于一门课程,更大程度上进行不同课程的整合与联系才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宗旨。譬如文学与文化的紧密联系,与政治的不可分割,与社会的反应融合,种种联系都在文学作品中再现。3.以实践为中心的“管”美国文学如果以理论学习为中心,那么按照培养方案与授课计划、教学大纲进行授课与完成即可。但同时也会使课堂教学受限,一定的内容在一定的课时内完成,这样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如果在这个课时内加入学生的演示会不会讲不完规定的内容?如果把太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会不会耽误教学进度?学生自己获得的信息能否保证准确度?会不会影响考试?与考试内容相冲突该如何调节?这些都成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些问题和障碍。实质上,从学校层面或系部层面来讲,这些矛盾都是可以调和的。就拿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外语系几次修订培养方案,目的就是能调整课程设置,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美国文学这门课程从原来的48课时调整为64课时,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保障学生的输出与应用;从原来的大四第一学期改为大三的第二学期,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操控,学生对考研或找工作的目的性及迫切性下降,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精力与时间调整至理论知识的获得与实践应用上来。另外,考核内容除去基本的知识考核,加入实践应用方面的评价,比如在平时成绩中计入实践应用的分数也不失为积极的推进手段。
三、结语
美国文学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应调整课程设置,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学生摆脱单一的理论学习与输入,真正做到把所学理论知识外化与输出,达到理论水平与实践应用水平的平衡发展。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形式,把专业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真正得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效果,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把一滴水的作用和力量发挥出来,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世华.外国文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6(22).
[2]刘晓菲.“一带一路”背景下就业导向型英语人才培养[J].才智,2016(185).
[3]王婷婷.“一带一路”背景下就业导向型英语人才培养初探[J].语文学刊,2016(6).
[4]王晨佳.“一带一路”概念下的文化传播与译介[J].人文杂志,2016(1).
[5]赵世举.“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需求及服务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7).
[6]刘中阳.“一带一路”新形势下西部高校英语专业建设新思路[J].教育与人才,2015(6).
作者:李牧春 单位:太原工业学院
- 上一篇:“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发展分析
- 下一篇:一带一路农业服务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