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文学的影响
时间:2022-10-30 02:58:54
导语: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文学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19世纪,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所产生的科技、经济、文化思潮逐渐影响到中国的各个领域。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之中,对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影响极大的学者大量涌现,他们凭借自己的言论思想在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作出的贡献不可估量。从先贤严复、梁启超、苏曼殊等追求自由,将“自由主义”带到中国,到胡适、周作人等学者发出“人的文学”“自由的文学”“自己的园地”等口号,这股“星星之火”的文学思潮,逐渐燃遍整个中国大地。
关键词:工业革命;自由主义文学;胡适;周作人
19世纪70年代,英国爆发第二次工业革命,其影响之大,席卷近代中国的各个领域,衍生出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是和西方近代的工业化、现代化相伴生的社会思潮。最初的“睁眼看世界”的资本唯心主义一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视自由为“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用者也”,[1]严复所述“吾未见其民之不自由者,其国可以自由也;其民之无权者,其国之可以有权也”[2]为自由主义文化脉络,晚清民初的苏曼殊的浪漫主义言情小说、南社诗歌、革命派的文学作品中已透露出零星的自由主义意识,直到新文化运动激烈的“反传统文化”思潮,“健全的个人主义”和“人的文学”的提倡成为奠基。受这些直接或间接的自由主义的思潮影响,爆发,五四启蒙先贤们认为要改造社会需改造文化,要改造文化需改造旧文化的主要载体——旧文学,无论其“吃人”的内容,还是其僵死的形式,都应该改造。改造旧文学是为了重建价值、整合意识形态。在这一大背景环境下,工业革命对清末民初时党派组织与党派竞争、军阀混乱时期军阀们制造的分裂与混乱的影响,反而为自由主义文化思潮席卷中国提供了机会。正因为在这样特殊的大环境之下,少部分学者洞察到自由主义与西方进步的实质关系,并由此推出中西文明最大的区别乃“自由不自由尔”,由此看到欧美国家民主富强同自由意识的发展的内在联系,看到提倡自由观念的巨大历史意义。而这些少部分人的思想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3]颠覆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道路,足以见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性。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共同理念是自由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自由主义文学成分较为复杂,大体分为受胡适影响的新月派文学,受周作人影响的京派文学,从左翼文学分化出来的“自由人”和“第三种人”,以及受西方现代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影响而又游离于其他文学派别的作家、批评家。
1自由与文学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的知识分子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特指留学欧美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如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他们的自由主义主张是对欧美自由主义的中国化重构,从文化上来说,也是一种民族主义的自由主义。一种是没留学过欧美却推崇自由思想的,如沈从文、苏汶等。新月派的自由主义思想主要师承英国的保守主义、美国的实用主义和新人文主义。他们的主张具有精英文化的特点。新月派崇尚英、美式的民主政治和自由生活,提倡效法英、美来改造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在文化上,他们提倡“天才论”,漠视人民大众,倡导贵族化趣味。在文学上,他们推崇新古典主义、消极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胡适作为自由主义者,提倡自由,首先是从政治思想着手,随后才延伸到文化和文学上,因为中国现代文学是与政治紧密相关的。不得不提及的是19世纪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其对中国的影响已经逐渐渗入各个领域,因此自由主义文学是在中国特殊社会时期现实背景下与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文化紧密联系的。胡适在《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4]一文中提到:“我们可以大胆地宣言:西洋近代文明绝不轻视人类的精神上的要求。我们还可以大胆地进一步说: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在这一方面看来,西洋近代文明绝非唯物的,乃是理想主义(Idealistic)的,乃是精神(Spiritual)的。”足见工业革命带来的文化思潮中给近代学者的思考,就这一段论述就足以见得胡适的文化主张,西洋文明中的“文明”和“文化”,“物质”与“精神”都是近代学者学习的对象。不论是在工业革命中产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抑或是在之前所倡导的浪漫主义文学,都是在最大程度上地追求自由与人性,具有人道主义。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自由主义是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衍生物,同样,也殊途同归。胡适认为“人生的目的是求幸福”,而这样的幸福之中,“自由主义的成分”则占很大的比重。他在《自由主义》[5]一文中则简单明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自由主义最浅显的意思是强调的尊重自由……自由主义就是人类历史上那个提倡自由,崇拜自由,争取自由,充实并推广自由的大运动。”对于文学,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则与、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中提到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其中“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在最大程度上推动新文学向文学本体方向发展,即文学回归自然。胡适于《论短篇小说》[6]一文中提到“最近世界文学的趋势,都是由长趋短,由繁多趋简要”,“文学自身的进步,与文学的‘经济’有密切关系。斯宾塞说,论文章的方法,千言万语,只是‘经济’一件事。文学越进步,自然越讲求‘经济’的方法。有此两种原因,所以世界的文学都趋向这三种‘最经济的’体裁。今日中国的文学,最不讲‘经济’”,这些言论中可以看出他注意到了“美感”和“济用”的统一。自由是“西方最伟大的精神文明”,[7]自由主义的核心就是人的自由、个人的自由。作为自由与文学相结合的主张者,胡适无疑是“五四”学人中对自由主义基本观念阐述最为全面的一人。不可否认的是,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8]中所提及八曰:“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这些与文学同样息息相关,却略显温和,在文化改革之中,胡适并没有走得很远。胡适提及“文学无此二物,便如无灵魂无脑筋之美人,虽有秾丽富厚之外观,抑亦未矣”,便是胡适提出建议,以一种温和的态度改良文学。与此同时,胡适提出“我们希望两个标准,第一个是人的文学;不是一种非人的文学;要够得上人味儿的文学。要有点儿人气,要有点儿人格,要有人味,人的文学。第二,我们希望要有自由的文学。文学这东西不能由政府来指导的。”[9]实际上,这种“自由的文学”“人的文学”就是自由主义文学家反复宣扬的基本理念。胡适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文化自由主义者,始终与他的社会文化活动联系在一起,于自由主义文学,他是一个出色的开路者。
2“人的文学”与“自己的园地”
工业革命后的文学思潮席卷中国大地,与此同时也带来西方人道主义、基督教文化,这些文化与文明思想带来的“反对封建教会专制,提倡充分发展人性”不断冲击现代中国学者的思想。“人道”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也因为如此,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文学中,人道始终作为思想家文学中的阐述重点。所谓人道主义,主要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尊重人,关心人,维护人的一切权利。周作人也受到西方人道主义的影响,人道主义是周作人文学馆的重要来源之一,更是周作人文学观的理论基础。“人的文学”是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石,而这个理论的提出者便是周作人。周作人明确提出应该提倡新文学,他在《人的文学》一文简明扼要地指出“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地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对的非人的文学”。[10]周作人提出文学必是要将“人”提高到一个境界中,是在文学上起首,提倡一点人道主义思想。同时,周作人主张“凡有违反人性不自然的习惯制度,都应该排斥改正”,他对中国人的麻木冷血有着天然的敏感,对妇女和儿童充满同情和重视。他提倡“人道主义”,具有温情的现世意义。在文学上,他提倡人道主义,用饱含真挚情感的笔调书写普通大众的生活,试图提供给他们一种新的人生价值观,从而达到“国民启蒙”的目的。这一“人的文学”大大填补了时期“人的解放”这一主题的空缺。不可否认的是,《人的文学》中的理想主义色彩较为强烈,也正是因为如此,这种人道主义中包含的个人中心主义与人人平等主义,更倾向于同情、博爱、平等,带有民主主义色彩,同时也以个性的解放为标志。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本身就基于人性的存在,反对用单一的民族性或阶级性来掩盖整个人性,反对用民族的或阶级的文学来取代“人性的文学”。平民意识,是五四时期又一重要的文学主题,而周作人却继续在“人的文学”的基础之上向上发展了又一个高度与层面,提出“平民文学”与“贵族文学”的概念之分,并明确地指出“平民的文学正与贵族的文学相反。但这两样名词,也不可十分拘泥,我们说贵族的平民的,并非说这种文学是专做给贵族,或平民看,专讲贵族或平民的生活,或是贵族或平民自己做的。不过说文学的精神的区别,指它普遍与否,真挚与否的区别”。[11]胡适十分推崇的《易卜生主义》中对人的肯定,强调人格的独立,这种“易卜生主义”[12]与周作人所强调的“个人主义”并无分别,但是胡适谈个人主义仍是从一般文化角度着手,单纯地以作家作品为例,运用于文化领域的论证之中;而周作人却是在文学本体中证明“人为文学之中心”,在文学创作之中,周作人带来的“人的文学”与“平民文学”实为体现文学之实质。“文学的形式上,是不能定出区别,现在再从内容上说。内容的区别,又是如何?上文说过贵族文学形式上的缺点,是偏于部分的,修饰的,享乐的,或游戏的,这内容上的缺点,也正是如此。所以平民文学应该着重与贵族文学相反的地方,是内容充实,就是普遍与真挚两件事。”[13]周作人所提倡的平民文学之中的“真挚文体”是与“贵族文学”的“部分的,修饰的,享乐的文体”区别的“普通文体”,是“记普遍的思想与事情”的。周作人从文学本体价值观角度论述了新文学之“新”在人的觉醒、个性解放,而这些都与自由主义文学密不可分。当他所提出的“人的文学”与“平民文学”带来了略显功利化文学,他也在对自己的文学思想与哲学思想进行深刻反思,进一步提出自己的文学观点——“自己的园地”,真正地将自己视为一个自由主义文学者。“所谓自己的园地,本来是范围很宽,并不限定于某一种:种果蔬也罢,种药材也罢,——种蔷薇地丁也罢,只要本了他个人的自觉,在人认的不论大小的地面上,用了力量去耕种,便都是尽了他的天职了。在这平淡无奇的说话中间,我所想要特地申明的,只是在于种蔷薇地丁也是耕种我们自己的园地,与种果蔬药材,虽是种类不同而有同一的价值。”[14]在《自己的园地》一书之中,周作人反复提到“文艺只是自己的表现”,反复谈的是文艺中的个人,“总之艺术是独立的,却又原来是人性的,所以既不必使他隔离人生,又不必使他服侍人生,只任他成为浑然的人生的艺术便好了”。[15]他的理论和创作,是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一次个人化实践。
3结语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发展历程,这一时期带来的人类之进步是不可估量的,无论是于经济、科学、技术而言,抑或是对于文学、思潮、文化而言,都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伟大进程。而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文学思潮,对于当时处于黑暗时期的中国是一次强有力的冲击。资本主义的兴起,废除帝制,知识分子谈论思想之开阔,学者胸襟之开阔,也是前所未见之事。寥寥学者,在与中国黑暗时期一同以笔作枪、以墨作弹,为同一理想——自由而奋斗,击碎国人麻木之灵魂,于文化之中生出璀璨的光华,于思想之中开辟有利的道路,在黑暗之中足以见到光亮,可见“星星火光”,虽不起眼,却能使整个大地点燃火花。
作者:周冉 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 上一篇: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建设研究
- 下一篇:高等职业教育中英语教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