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图关系视域中的文学论文
时间:2022-09-18 05:32:07
导语:语图关系视域中的文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以“语-图关系”为基础优化文论教学内容
文学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传统的文学理论教学中,我们一直坚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本质、作家创作、文本构成等内容的讲解,都是建立在对语言理解的基础上,以此来理解文学所反映和表达的世界,而对图像观念基本上不涉及。当文学遭遇到“读图时代”,文学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语言写什么以及如何写,而是关于语言和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这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面对影像的冲击和围困,如果我们还固守象牙塔式的文学理论教学理念,那么就无法面对和回答文学所面临的鲜活的现实问题,致使教学内容显得陈旧和空洞,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在文论教学中,应该把文学理论所面对的现实问题作为一个核心理念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文学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笔者以为,这一核心理念就是建立在“文学与图像之间关系”基础之上的文论观,也就是通过探究和阐发文学与图像之间的分分合合、同源共存、对立统一的复杂关系,着重培养中文系学生着眼文学现实、传承文论传统、面向文学未来所具有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就要帮助学生在文学领域里自觉运用语—图关系及其相关理论去把握文学理论研究的基本范畴,了解文学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培养科学的文艺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充当引导者、设计者和组织者,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创意的优化和探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了解中国古代诗画关系理论及其丰富的艺术实践,比如了解题画诗和小说、戏曲等叙事文的插图。
多阅读西方现代文论经典中涉及语-图关系的文献,如莱辛的《拉奥孔》和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一些当代“语-图”互文的实践作品,使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多层次了解文学与图像之间的动态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回到“文学是什么”和“文学与语言的关系”等问题本身时,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体会“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更高的意义上理解“文学与图像的关系”。教师需要设计语言与图像之间关系的具体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比如,语言和图像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互相模仿?在传播上有什么不同效果?各自给我们带来何种不同的审美效果?可通过截取一些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回答这些问题,如金庸作品的影视改编,莫言作品的电影改编等,还有像可口可乐、优乐美等经典广告案例。这些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容易贴近学生的知识经验,带给学生新鲜活泼的学习乐趣。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文学与图像”关系进行讨论。比如在讲授“意境”时,提供给学生一些诗画一体方面的材料,组织学生开展一场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谈论诗画中蕴含的抒情和表意成分,形成自己对意境的理解。课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最终根据自己的选题形成一篇小论文,这样可以比较系统地掌握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一方面,避免单纯地讲解中国古典诗歌来解释意境概念的教学方法,教师有充分发挥自身才能的空间;另一方面,让学生跳出教材所限定的知识内容,在更加宽泛和自由的知识视野中学会思考问题,进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建立在文学与图像关系基础上的文论观具有强烈的包容性和涵盖性,能够整合传统文学理论教学内容之优点,着眼当下文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发现文学需要理论做些什么。
二、以语-图关系问题为主线开展研究型教学
研究型教学是创新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范式,它在充分利用以往教学模式优点的前提下,通过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语-图关系问题为主线展开研究型教学,在于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在对问题的研讨中,不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的创意设计。以问题为导向,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问题是一切研究活动的出发点。以往的课堂教学经常把问题或提问当做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讲的知识的手段,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即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以理论预设为前提。比如以往讲授的“反映论”、“审美反映论”、“文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等内容,以本质先行的授课思路,围绕原典或一些抽象概念来勾画文学图景,而忽视鲜活的文学现实及其发展面临的困境。研究型教学则是立足于文学现实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兴趣爱好进行选题。比如,在讲解文学形象时,可以选取《红楼梦》的电视剧改编为专题展开讨论。在阅读和观看经典片段,辅助阅读一些代表性学术论文的基础上,教师进行专题背景的知识性辅导,围绕宝玉、黛玉、宝钗形象在小说文本和电视文本中表现的异同,以及语-图之间的互动关系,启发学生对两种不同媒介进行思考,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形象的塑造。这样一来,学生在研讨的过程中掌握了文学形象的相关重要知识;在开展专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思维、口头表达、分析、综合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以双向互动为机制,确立师生对话关系。在研究型教学中,教师是引路人,是介绍知识的向导,学生是学习者和研究者。由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网络技术和信息传播平台的基础上,他们对视觉文化和时尚文化比较敏感和好奇,可以通过网络途径获取大量的信息和资源,来发现其中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因此,学生在一些教学内容上拥有充分的话语权和表达权。比如在叙事的专题讨论上,针对文本叙事和图像叙事等教学内容,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研究能力便得到激发。
在选题上,以小说《罗生门》与电影《罗生门》的叙事比较为案例,教师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深入理解两种不同形式叙事的内涵、策略和特征。与单纯讲解加上例子来解释和佐证的教学方式相比,这种互动式的教学,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只有通过师生的共同研讨才能实现。在此基础上,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围绕文学理论的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的文学经验,结合学生的现实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从文学和文化的现实问题出发,在质疑和研讨中,帮助学生进入科学的思维状态,进而掌握文学理论的知识结构,以应对现实生活的不同需要。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实现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着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绝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反,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把握选题,一方面力求研讨有明确的指向,能和一定的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另一方面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让学生贴近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从中获得具体的体验,实现对问题的完整把握。在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研究的结果进行点评,从知识到能力,从方法到思维,进行综合指导和评价。介绍和补充相关的信息,指导学生对专题进行延伸阅读和深入研究,帮助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保证研讨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效,多元而完整地实现教学课堂目标。
三、细读语-图文本,培养学生的批评能力
研究型教学将教学延伸到课外,注重课堂书本知识的迁移和转化,缩减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距离。因此,以文学与图像关系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需要在课程之外进一步延伸,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前注重围绕语-图现象问题来搜集相关材料,细读和阐释经典的语-图关系文本,鼓励和启发学生坚持写读书报告。在中西方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能够充分体现语-图关系的经典文本,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记录和诠释了文学艺术家对文学语言和图像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在学习文学与图像关系理论之前,有必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文本进行广泛阅读和观看,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为深入理解文学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这些文本比较丰富和庞杂,为便于学生学习和阅读,可以先将语-图关系文本简单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中国古代语-图关系的经典文本。比如,屈子文学与图像的关系;诗词和图像的关系理论;中国古代戏曲插图中语-图关系现象(以《西厢记》为例);《红楼梦》和图像的关系;明清小说插图中语-图关系等等。在当前视觉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重新思考和阐释古代语-图关系问题,对于我们思考文学的发展和建构当代文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第二类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作品。中外许多经典的电影都由文学改编而来,这方面的文本资源较为丰富,学生也最为感兴趣。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需要特别注重一些代表性作品的选取。譬如,严歌苓小说《金陵十三钗》的电影改编、莫言小说《红高粱》的电影改编、余华小说《活着》的电影改编、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的电影改编、斯蒂芬•金小说《肖申克的救赎》的电影改编、李可小说《杜拉拉升职记》的电影改编等等。
通过阅读和观看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与电影的内在关联和本质差异,以及在同构和变异中文学语言在电影审美中的转换,以此更加全面、客观地理解语言和图像各自的优势,以及文学在视觉文化时代的地位。如果学生能够细读以上语-图关系文本,并且认真思考其中所蕴含的语-图之间的复杂关系,那么,将必然加深对现实文学问题的理解。课后鼓励学生展开语-图关系问题的批评和研究。除了课堂研讨之外,课后可以结合作业、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等实践形式,根据学生的兴趣展开自主性的批评。喜欢中国古典诗歌和古代文论的学生,可以选取中国诗意画,如柳宗元的《江雪》等,也可以选取苏东坡的题画诗,如《春江晓景》等。该如何看待中国古典诗歌讲究诗画一体的创作现象?在诗画中,语言和图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通过细读文本,能发现其中蕴含着何种审美精神和人生哲理?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为学生搜集材料、发现和确定问题、思考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展开批评的实践能力。在鼓励和启发之下,我校2009级学生以“古代历史故事、皮影戏和动画电影之间的契合关系”为题申请到国家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2010级学生以“柳宗元《江雪》的图文接受研究”和以“西方现代经典心理小说的电影改编”为题,申请到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中,许多学生也因文学理论课程的影响,在语-图关系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通过实战演练,学生的批评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四、结语
综上,当前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必须面对图像和语言的关系,并积极解决这一重要的现实问题,进而探索文学理论教学的创新之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些文学理论基本问题被取消,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被忽略。相反,应该结合传统文学理论教学的优势,让以语-图关系为基础和主线的文学理论教学回归到文学所面对的现实问题上来,启发和鼓励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应避免过分强调教学内容、研讨对象的图像化,否则,文学理论课程就成为语-图鉴赏课,就会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对文学本身的理解,从而偏离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目标。
作者:史修永刘静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
- 上一篇:医学人文教育的文学论文
- 下一篇:酒的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