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农科文化培训的运用

时间:2022-08-06 04:19:27

导语:思维导图在农科文化培训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思维导图在农科文化培训的运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和加强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是广大农村居民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笔者在河南省第一大县———固始县担任县委副书记期间,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已注意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层群众对科技文化建设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农村科技文化建设既存在诸多困境,又萌动着勃勃生机,显现出其独有的特征。所以对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研究理所应当地成为河南省新农村建设政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12月31日《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第八条明确提出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而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9717万河南人中,71.1%是农村人口。在这种形势下,对河南农村进行有效的科技文化培训,提高河南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河南科技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更为迫切。

1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培训的现状及必要性

2010年暑期,“河南农村科技文化传播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在河南省进行了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培训现状和思维导图在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培训中的应用的专题调研,调研对象是来自河南省信阳市、南阳市、驻马店市等3个涉农区市县15个乡镇的201名不同年龄群体,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此次调查的群体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1~56岁;初中学历占51%,高中及中专占20%,其他学历占29%。对于参与科技文化活动的方式,棋牌游戏(交谈)占31%,读书读报占12%,看影视节目占33%,网上冲浪占3%,参观考察占4%,集体文化活动占14%,其他占2%。主要收入来源仍集中在粮食、蔬菜、果树等种植业和养殖产业上,其次是外出打工。对于调查对象参加科技文化培训活动的形式,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占34%,支农人员下乡培训占20%,系列讲座占30%,自费培训占9%,其他占7%。对于参加科技文化培训的效果,15%的村民表示收获很大,62%的村民表示还可以,16%的村民表示一般,7%的村民表示没什么作用。对于已参加科技文化培训的不足,培训时间太短占21%,培训内容太难、生产生活的对应性差占11%,培训方式太单一、感到不形象生动占64%,其他占4%。通过以上调查,可以清晰地得出以下结论:(1)河南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参与科技文化活动的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农闲时间用在了看影视节目和玩棋牌游戏上,但农民对于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视已渐露端倪;(2)农村科技文化培训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和“求致富、想发展”的理念在河南广大涉农地区已形成共识,甚至有少数农民自费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3)农村科技文化培训的效果总体来看比较明显,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对于农民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4)有关部门组织的农村科技文化培训,培训时间一般比较短,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有的内容过难,培训方式囿于讲师讲课、演示,学员听课、做笔记等常规形式,没能根据农民的文化程度和思维特点进行,所以培训效果不能做到最佳。由此,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化的科技文化培训,积极探索适应农民文化水平和思维特点的培训方式和工具,适应农民需求,反映农民心声,已是新形势下农村科技文化培训的新课题。

2思维导图及其特点

思维导图(mindmapping)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大脑基金会主席TonyBuzan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又被译为心智图、脑图,其提出的基本理论前提是“大脑进行思考的语言是图形和联想”[1]。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从同一层次的节点数目我们能看到思维的广度,从一个分支的长度我们能看到思维的深度(图1)。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思维导图由颜色、图像、关键词、曲线等要素构成,充分发挥了大脑思维的“想象”与“联想”的特点,能够充分挖掘大脑的创造力与记忆力潜能。TonyBuzan认为思维导图就是发散性思维的外部表现[2],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还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3思维导图在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培训中的应用

有关部门组织的农村科技文化培训方式单一,局限于讲师讲课、演示,学员听课、做笔记等常规形式,这样的培训形式没有根据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和思维特点(形象性思维较强)进行,致使培训课堂气氛沉闷,培训内容在师生间流通不畅,培训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至此,思维导图这一组织和表征知识的有力工具即将在农村科技文化培训的舞台上发挥特殊作用。思维导图应用到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培训中,主要基于以下2个方面的考虑:其一是思维导图放射状的结构与大脑的发散性本质相一致,可以提高培训的效率;其二是参加培训的农民可以在“做”中学,在参与制作思维导图实践的过程中达到培训的目的。

3.1制定培训计划

当培训组织者使用思维导图做农村科技文化培训计划时,他们可以把需要考虑的所有要素都“画”出来,形成一幅“全景图”,这样就既照顾到了宏观目标,又不会漏掉细枝末节。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由于自始至终都是围绕“农村科技文化培训”的关键词思考,所以不会“误入歧途”。在向别人讲解计划时,也易于让听众把握所有逻辑脉络。例如,培训组织者以“河南农村科技培训”为中心关键词,以“参与人员”、“场地”、“设备”、“时间”、“内容”等作为一级分支的关键词,再以“参与人员”为原点,画出“讲师”、“学员”等二级分支,依次类推。所有的分支都使用不同颜色来画,并且用丰富多彩的图形加以标注。这样的思维导图可以张贴到农村公告栏或印刷分发到农民手中,既赏心悦目又容易记忆,避免培训过程中农民遗忘培训时间、地点而致使缺席现象的发生。

3.2建立完整、系统的培训知识体系

通过前期的调研我们发现,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但形象性思维能力较强。根据这个特点,培训组织者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促成农民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图2),进一步加强对所培训内容的整体把握,并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需要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这样就可以保证农民在科技文化培训过程中不漏掉关键性的内容要点,其分支结构又可以使他们清晰地记住各要点间的逻辑关系,使其记忆更深刻,理解更全面。

3.3做学习笔记

在本次农村科技文化培训中,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农民做笔记时,从头到尾只使用一种颜色,那么在一整天的学习时间里,其大脑的左半球负责识别词汇信息的脑细胞经常会超负荷工作,而大脑的右半球负责颜色和形态的脑细胞却无所事事。而且这种笔记方式埋没了关键词、浪费了时间,还不能有效地刺激大脑,所以采用传统的做笔记方法,会大大浪费掉大脑这个“超级计算机”的潜能,故参加培训的农民觉得培训课程内容过于抽象,显得枯燥无味。科学研究表明,在过去的几百年里,许多人做笔记时只用了一半不到的大脑皮层,对学习产生了“嗜睡病”。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由左、右2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3]。但我们没有注意到左脑和右脑相联的技巧,反而用一些使大脑产生拒绝和遗忘的草拟、笔记方法增大大脑的负担。这2个因素合并起来产生的不利之处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其实,思就是想,维就是联系。思维就是想联系,也就是交合信息(杂交、移植、嫁接信息)。一个人想问题,进行多维的信息相互交合的动态结构图,就是一幅带个性特征的思维导图[4]。而思维导图是一种打破了传统方式的全新的做笔记方法。当参加培训的农民采用思维导图来做学习笔记时,由于采用了各种色彩和图像的方法,比较适合农民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水平,其记忆效率会显著提高;由于采用了“关键词”方法,他们就会经常思考所学内容的关键点;由于采用了曲线和无限分支的方式,他们能够很容易地了解所学各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3.4小组讨论的最佳工具

在农村科技文化培训过程中,还引入了“探究式学习”和“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让农民通过小组讨论,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当农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时,他们需要共同来思考问题。这时,思维导图是对讨论过程进行记录及过程管理,并进行成果总结的最佳工具。在农民进行小组讨论过程中,我们让小组成员来共同绘制思维导图。他们可一起在一张大白纸上边讨论边来画,也可以先让每个成员各自画出自己小的思维导图,最后再汇总成一张大的思维导图。在整个过程当中,思维导图可以不断被扩展和更改,每位小组成员的意见都不会被漏掉,大家也能从其他所有人的想法中得到启示,更容易产生出新的想法。

3.5帮助学员总结和复习所学内容

在每次培训课程结束之前,讲师用思维导图带领大家一起总结培训内容,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员的记忆效果。学员也可以在课后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内容的总结和复习。

4思维导图在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培训中的应用实例

在这次农村科技文化培训中,我们以健康知识“艾滋病防治基础知识培训”为例,让农民了解艾滋病的发病机理、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艾滋病防治基础知识的发散放射结构,正与思维导图的特点相一致,所以适合采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培训,适合农民的有效学习。为了探索和验证思维导图在此项培训中的优越性,我们选取信阳市固始县的76名农民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2组。Ⅰ组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培训,为试验组;Ⅱ组使用文字材料和讲解等常规方式进行培训,为对照组。在Ⅰ组,我们由思维导图引出课程的知识体系(图3),用不同颜色和图形、图像列出HIV病毒、传播途径、防治办法、哪些接触不会感染和与HIV作斗争等5个方面的基础知识,然后用多媒体投影仪进行呈现,每个方面的标题上都有相关材料的链接。这样培训的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关键词明晰、色调宜人,有效引起了农民的注意,他们兴奋地利用此图了解艾滋病防治的基础知识;小组讨论过程中,他们还根据自己的所知在深度和广度方面更好地完善此思维导图,达到扩大交流、共同创新的目的。最后讲师指定他们其中的几个人用思维导图记录他们的观点,讲师在这个过程进行巡视,调动小组中每个培训对象的主动性,对具体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在Ⅱ组,学员聆听讲师的讲解,阅读下发的参考资料,走神现象较为严重,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师生互动比较贫乏,知识流动不畅,在讨论过程中有时出现冷场。培训结束后,我们随即使用同一份试卷对2组学员的接受情况进行测试,结果发现Ⅰ组测试的平均分86.7明显高于Ⅱ组的65.4。

5小结

用传播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将思维导图这一组织和表征知识的有力工具引入到农村科技文化培训中,不仅因为其作为有效学习工具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种主动、合作式的培训方式,带来了层次分明、思路清晰、目的明确、效果明显的良好局面,最终提高了培训的效率,促进了农村科技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