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发展历程及状况

时间:2022-08-06 03:35:09

导语:科技文化发展历程及状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技文化发展历程及状况

科技文化是在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沉淀而成的一种有特色的文化形态,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主要的标志之一,印记着时代的烙痕,反映着时代的文明水准。广义上说,科技文化是人们运用科学技术改革、适应自然和社会的方式以及实际的成果;狭义的科技文化是指精神文化层面的科技文化。科技文化是近代科技革命的产物,它从诞生到发展都十分迅猛,在这期间不断地涌现出新的发明,新的思想。科技文化包含了诸多要素,这些要素相互关联、互相渗透和碰撞使科技文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化不断地演进。

1科技文化的历史进程

科技文化以科学技术为载体,它是一个哲学文化学意义上的活动论概念,它是以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为对象的认识在社会生活中所衍生开来的广泛的文化样态[1]。科技文化包括两个思想层面:首先是思想观念层面。它是由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内容进行提升和凝练,将其科学精神渗透传播到普通大众的话语和思想体系并升华成为支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观念、精神和信仰。另一个是生存背景层面:通过技术手段让科学从一种知识理论变成人类生存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类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使科学知识走向大众化。

1.1近代科技文化简述近代科学技术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全盛时期,文艺复兴的基本精神是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研究领域不仅仅局限于重新解读学术经典和文学艺术的辉煌成就,还为科学的未来振兴铺平了道路,使人们能够用科学的头脑摆脱神学成见的学术束缚。近代科学的总趋势是在17世纪奠基的。这一时期,所有的科学家和差不多所有的哲学家携起手来对自然界的奥秘进行系统而严格的探求。科技文化的形成有以牛顿体系为标志的知识成就,还有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完善以及科学社会建制的初步形成,科技文化开始普遍化。16世纪到18世纪上半叶,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在这个阶段,自然科学的主要工作是搜集、积累材料。除了经典力学发展成熟外,别的学科进展都很缓慢。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由于蒸汽机的应用,欧洲经历了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实现了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进步,使经历了4个世纪的搜集材料阶段开始进入到系统地整理材料和上升到理论概括阶段。

1.2科技文化的西学东渐16、17世纪开始,近代科学技术诞生并且突飞猛进发展逐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科技文化体系。19世纪,西方科技文化走向成熟,并且开始向全世界扩张,影响深远。1840年,鸦片战争的巨大冲击也使中国传统的士大夫阶层开始觉醒,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向国内引进大量的西方文化。越来越多的西方思想和技术传入中国并给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和士绅阶级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洋务代表人物李鸿章、曾国藩等开始兴办洋务,许多军工和民用企业建立起来,这一时期,中国人加强了对西方科技、技术的学习步伐。但是,随着洋务运动的逐步衰落,严复、马建忠等人开始深刻认识到要实现当时中国的繁荣富强光靠洋务运动是不行的,必须要抛弃之前狭隘的旧观念旧思想,放弃“西学源出中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洋务派思想,要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来改变中国人的客观现实,鼓励人们学习新科学、新技术,将中国推向富强。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洋务运动并不适合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就需要一场广泛而深入的思潮才能将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传入中国大地,新文化运动在此应运而生了。自此,科技文化被更多人接受,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和发展。新文化运动是近代“西学东渐”的又一高潮。

2我国科技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人们开始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全国开始提倡“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科技文化成为实现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推动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技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可以给社会发展带来推动,但是也必须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客观衡量科技文化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目前我国科教文化发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存在。

2.1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阻碍科技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主流,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影响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国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日趋没落的封建经济、政治体制束缚了科学技术,同时传统文化也制约着科技创新。长期的传统封建文化思想极大的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保守主义和急功近利与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背道而驰;平均主义挫伤了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从众心态和求同思维模式大大限制了人们的创造性;封建官僚主义残余和官本位意识使政府与科研群体的角色发生错位“;家族”和“山头主义”观念严重妨碍学术交流与协作创新“;法不责众”滋长了科研道德失范;“重物轻人”的用人观念造成人才流失。

2.2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阻碍教育是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化的重要手段,是传播、普及科技文化的主要途径,教育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培养科技开发和管理人才,教育向社会提供具有一定科技文化素质的普通劳动者。我国现在实行的教育方式多为“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这种教育方式和理念阻碍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校的教育片面的强调智育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教师只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没有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上也将学历作为认定标准,这就会造成教育和实践脱节,在教育过程中将出现只重视书本知识传授而忽略科技实践得情况。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使学生的才能没有被发掘。学生学习也只注重考试分数和文凭而脱离实践缺乏自主性。

2.3现行体制、机制和政策存在弊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都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颁布的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有些地方和部门并没有全面正确理解和对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出现了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了人的发展,对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问题上并为达成共识。同时,我国的相关立法时间比较晚,缺乏一些相应的政策措施。虽然国家相继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却很难落实。法律、法规的落实不到位将会造成原则和实际分离,这样就削弱了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不利于科技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也不利于公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3我国科技文化发展的战略措施

3.1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在发展中的一个必然结果。科学技术只有渗透于生产过程中才能成为现实最直接的生产力。无论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还是其发展现状都让我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正在同生产力的诸要素渗透、融合。就中国的现状来看,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以及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特点需要将科学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民族文化当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重视科技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做好科技文化的宣传工作,要将宣传对象面向社会各界。在具体的科技文化建设实践中,要认识当今社会对科学精神的迫切需要,要对科学工作者高要求高标准。

3.2大力发展科技文化产业中国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这对中国文化产业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各部门应当重视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要自觉树立提升文化产业档次的意识,重视科技文化的进步和创新,不断推动中国的科技文化产业发展。另外,我们也不能把眼光局限于已有的成就上,我们还要把高科技的手段运用在其他领域上,使文化产业发展始终与科技进步相适应。我们还要建立科技和文化的对应沟通机制,协调文化、科技部门,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科技文化产业实现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实践的和谐统一。

3.3促进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交融人类文化有两大支柱,分别是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它们从产生到发展都是紧密相连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始终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合力的推动。科技进步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渗透和融合。在当今这个以科技发展为重的时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成为当代文化发展的大趋势。现如今,高科技引发了许多的自然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给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交融提出了许多客观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去突破科学和人文的界限,建立有利于二者融合、发挥二者长处的机制。要加强自然科学工作者和人文科学工作者的交流和互动,开展跨领域合作,创造新时代的科技文化。

4结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重大战略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科技文化的推动作用。现阶段,我国科技文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和政策,力求通过发展科技文化事业来推动人与自然、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