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文学读者心态研讨

时间:2022-07-17 08:58:35

导语:耽美文学读者心态研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耽美文学读者心态研讨

当今文坛百花齐放,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争相绽放色彩。而耽美文学就是在这样的文学环境中,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盛开于文学边缘领域的一朵奇葩。从词源来看,耽是沉迷,耽美就是沉迷于美好的事物。耽美源于日文TANBI,其词义是“唯美,浪漫”。该词最早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流派—耽美派,其主旨是“反对暴露从人性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意义”。因此,广义来说,一切给予读者唯美享受的文学题材都是耽美学的范畴。但随着日本动漫的发展,耽美一词被改造成用来特指“一切美型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情”,即BL(BOYLOVE)。随着BL主题的小说、漫画、网游、影视作品等文学形式的流行,耽美一词已经成为BL的代名词。从其内容来看,耽美文学主要讲男男之间的唯美恋情,这就涉及到了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主题———同性恋。从古至今,以同性恋为内容的文学作品有很多。虽然同性恋被视为社会的一种暗流,但同性恋文化在任何时代都不曾消失,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当代,同性恋文化一直被文学创作者所重视着。而耽美文学与之前的同性恋文学有很大的不同,除了作品中两位主角同为男性,其作品的风格,反映的主题等都与之前的同性恋作品有很大的区别。耽美文学所呈现的整体风格是唯美浪漫的,不带有之前同性恋作品的压抑、苦闷的黑色色调,其中的男主人必须是美型的,这样才符合其读者的审美标准。随着耽美文学的流行,作为其读者群体的“同人女”也发展壮大起来。“同人女”一词起源于日本,指进行同人创作的女性群体。“中国同人女的产生始于20世纪80年代,源于日本动漫的传入,成熟于大陆网络的普及。”随着同人女的人数越来越多,其逐渐成为这个社会中具有独特内涵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成员多以80、90后的女性为主,她们活跃在网络上,创造欣赏以耽美为主题的小众文化。而这种“小众”的意思并不是指数量的多少,而是一种亚文化,比如在百度搜索中输入“耽美”,出现的相关网页有18400000个;输入“三个代表”,则出现17500000篇,这充分显示出了耽美与同人女在网络上的活跃程度。因此,对耽美读者群体———“同人女”心态的研究也越来越凸显其价值性和现实性。关于同人女为何热衷于耽美文学,本人又有以下几种观点:

1对美的追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耽美文学与其他同志小说相比,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都被刻画得更为唯美、浪漫、细腻,它从女性的审美和情感触动点来描述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恋爱状态。两美型男性之间的爱情,被塑造成一种有悖于传统伦理但又美好纯粹的让人同情和向往的恋情。”这对于女性读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符合女性读者那种细腻柔和,易伤感,追求完美的心态。对于文中的男主人公,其美型的外表符合了女性读者的视觉审美追求;对于文中故事情节,其婉转,浪漫,唯美,也符合女性对于完美恋爱的一种追求。再者,耽美文学中的语言也是打动女性的一方面,繁复的修辞,华丽的辞藻,如沐春风的语言感受使女性对于耽美文学有着执着的偏爱。另外,耽美文学不仅有柔和的浪漫之美,在其作品中还含有一种绝望美。绝望破碎的美往往是最能打动女人的。比如之前流行的韩剧《蓝色生死恋》、《对不起,我爱你》等影视作品,都是在赚足了女性观众的眼泪后受到了极力的追捧,从而大红大紫,至今仍被女性观众奉为经典。再如现在兴起的新锐作家郭敬明,其作品大多以绝望的悲剧恋情为主,像《梦里花落知多少》、《悲伤逆流成河》、《迷藏》等,也都是用撕心裂肺的痛楚爱情打动女性读者,获得可观的销量。对于同人女对美的追求,“李银河老师在《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中提到同人女是一种基于本能的好恶来判断BL作品,标准就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不是美型或者没有魅力,同人女所接受的其实并不是同性恋,而是”两个美男子之间的爱“外形要求是第一位的,对于BL的理解基本属于柏拉图式:灵魂之爱高于肉体之爱,一个人在另一个身上追求的不是他失去的一半,而是同他的灵魂相连的真理”。同人女对于耽美文学的沉迷与喜爱并不是单纯的外形追求,虽然外形占了一大部分的原因,但是在浅层次的现象之下还有这深刻的情感因素,女人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对于悲剧的怜悯之情,因此总因悲剧剧情而触发内心情感,这种情感越是悲伤痛心就越让人执着其中。

2对现实的反叛

同人女群体大多集中于80、90后,这些女生现在大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呵护,关注,同时也受到了来自家长,老师等人的严加管制。女处于青春期的生们,心中充满了懵懂的情绪,不安的躁动。因为在初高中时代,“恋爱”是个禁词,是危险的,是家长和老师强烈压制的。而处于青春期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反叛心理,越是被禁止的东西就越想窥视一下究竟,使自己内心的窥秘欲得到满足。耽美文学中的男同性恋故事便满足了同人女们的这种心理。其实,她们自己很明白,男同性恋是被社会不齿的,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是违背伦理道德的,但正是这样一种现实生活中的反面题材才对同人女们有更大的吸引力,这种“禁忌的快乐”何尝不是同人女们对现实生活的反叛,对伦理道德的挣脱,对被束缚着的自己的一种逃避与反抗呢?

3女权主义的兴起

80、90后的人们不仅具有反叛的性格,更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而以此为主力的同人女更是一群有着强烈女权主义的读者。过去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大多是脆弱的,她们的情感不堪一击,她们需要一个英雄来依靠。作者们大都以男人为中心来定义作品中的完美女主角,传统话语中的女性美,如温柔善良、美丽大方,也都是被贬低,被弱化。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女主角大多柔弱,要依靠英雄拯救,女人的存在意义完全依赖于男人的掌握。有强烈女权意识的同人女们开创了自己的文学领地———耽美文学。在耽美作品中,男性也被赋予了传统女性的因素。“柔美,纤细”等特征可以从两位男主角中一方身上看到。自古都以“红颜祸水”来形容女子,而在耽美文学中,男性也可成为“祸水”,这不得不说是对过去女子偏颇定义的一种抗争。文中的男主角有着美人般的外表,有着一切完美女性所具有的特质,只是性别为男。也许有许多人会说,这岂不是人妖主角。但对于女性读者来说,这在本质上也是男人,是女权主义胜利的体现。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耽美男主角都有女性特质,也有部分的作品是两个纯男人的爱恋。他们之所以相爱并不是因为对方具有女性美,而是因为对方有着吸引自己的特质,而这种特质是带有阳刚男子气概的。作为女性读者,喜欢这类耽美文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主人公为两个男性,其中的恋情完全不涉及女性,女性读者可以作为完全置身其外的第三人来阅读作品。没有传统文学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情感纠结,女性不会在感情中出现,更不会受到任何情感上的创伤。两个男人的爱情不论是喜也好,是悲也罢,残缺或完满都无关女性,因此,女权主义的发展促使同人女们爱上了耽美文,沉迷于无关乎己的男男之恋。这也说明了耽美文的流行不仅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下的产物,也是女权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

4社会性解放的促成

耽美文是以男男之恋为主体的,也就是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小说。这就逃避不了一个词“性”。从古至今,“性”这一词在中国社会中始终是被压制的。这也使得大多数青少年对于“性”这一词无概念,成为他们的盲区。因为这带有敏感性的话题被正统的文学排斥在外,它也就成为许多80后女性读者想了解又羞于了解的一方面。但“性”却又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也逐渐对“性”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于是,社会性解放开始形成一股潮流,席卷各个领域。在文学领域中,耽美文应运而生。这也同样是女性读者选择耽美的一个原因。耽美文学中虽然有对性的描写,但它与黄色文学有着质的区别。耽美文学中的性描写只是伴随着两位男主人公爱情的发展而产生的,并不是文章描写的重点,它只作为副产品出现于故事情节中。女性读者在社会性解放的背景之下,通过耽美文学来填补其自身对于“性”这个领域的空白。而且耽美文学中所描写绘的“性”不牵扯女性,因此同人女们可以在毫无心理压力之下作为旁观者来阅读,以满足自己的求知需求。

耽美文学属于亚文化,其内容与主流文学作品相悖。因此,也就不会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扬。而作为其读者的同人女群体所反映出的社会心态却不应被当做少数不合群或不正常的现象而被忽略。同人女们之所以沉迷于耽美文学,不仅有这个人因素,也反映着当代社会发展状况。这不仅有女权主义的意识,也有着社会性解放的潮流反映;不仅有自主精神的觉醒,对美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反叛、不满与批判。同人女作为脱离主流社会意识的一个群体,活跃在网络中,她们的存在并非是偶然的,这个群体向我们彰显出了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趋势。虽然耽美文学这种亚文化似乎难登大雅之堂,但它的出现也给当代文学界带来了一阵风,为当代文学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题材,成为80后青年们展现自我个性与风采提供了一个平台。因此,揭开耽美文学与同人女群体状况的面纱,深入了解其中反映的社会心态与文学发展动向是非常必要的。耽美文学是盛开在文学边缘领域上的奇葩,追逐它的同人女们在属于自己的领地上欣赏着,沉迷着,也许这朵奇葩是一朵后起之秀,可以给文学界带来新的惊喜;也许它是潘多拉的魔盒,带来可怕的灾难。因此,重视耽美文学,重视耽美读者反映出的社会心态,是控制其发展方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