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党组织历史考察与反思
时间:2022-07-16 09:48:34
导语:学习型党组织历史考察与反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自身建设的经验、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针方法做了规定,同时也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到全党面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故此,针对其展开的历史考察与省思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党性与创新:学习型党组织的独特内涵与特征
关于学习概念的界定有很多种,《辞源》的解释是“学”乃“仿效”,“习”乃“练习”,但处于不同境遇的研究者对“学(知)”与“习(行)”有着不同的侧重,所以依此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三类:求知说[1]、践行说[2]和知行说[3]。而如果细究不同学说的理论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对“认知(学)—内化—行为(习)”这一内在的循环模式的充分认可。“学”有经验知识之学,也有实践活动之学;“习”有观察模仿之“习”,也有提升创造之“习”。所以“学”与“习”是一种天然的统一。此外,从发展的视角来看,学习还应该涵盖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认知仿效;行为引导;持续创新。而且在每一个层次,“认知(学)—内化—行为(习)”的循环模式都在起作用。
(一)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内涵
具体到学习型党组织,除却上述有关学习的认知外,其内涵的独特性还体现于其党性规定。彼得•圣吉(PeterM.Senge)把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涵义界定为“持续开发创造未来的能力的组织”[4],进而从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SharedVision)、团队学习(TeamLearning)、改变心智模式(ImproveMentalModels)、自我超越(PersonalMastery)和系统思考(SystemThinking)等五个要素切入,对学习型组织进行详尽地定义。依此为参照,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则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的党纲:党的纲领即是学习型党组织的共同愿景。党的纲领包括基本纲领和最高纲领,前者确定每个阶段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后者规定党的最终目标和任务。纲领高度概括组织的未来目标、历史使命和核心价值,蕴涵着组织之所以存在的目的和理由,组织的职责和使命均由此产生。
2.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这是党性的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正确的思想源自学习实践,进而指导实践。故此,马克思主义既是指导理论,也是发展对象。
3.组织的集体意识:集体意识指的是成员对集体的正确态度,也是与归属感和认同感相联系的组织意识。具有优越性和持久性的组织,必然是以成员之间的尊严与地位平等为前提条件。与之同时,有序与权威也是其必要条件。
4.人人学习与终身学习理念:作为学习型党组织的核心理念,人人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在自我不断超越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其实现的方式而言,则是建构“自学习机制”,把工作和学习充分结合。人人学习与终身学习不仅强调学习要经常化、制度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形成一个团队的“共同理念”。
5.持续创新:持续创新是学习的最高层次,也是学习型党组织的精神所在。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一种必然选择,而先进性的体现,就是持续的、全面的创新。
(二)学习型党组织的主要特征
1.政治性与持久性的统一:政党的共同愿景必然是以政权的获得为核心,所以说政治性是政党天然属性,政党所属学习型党组织自然也是如此。同时,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共同愿景的党纲具有清晰、持久、独特的特点。此外,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也体现了此项特征。
2.先进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保持与时俱进和自身先进性是对党组织的客观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3.系统性与生成性的统一:系统性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系统思考,一是系统学习,两者均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进行。生成性主要体现于学习型党组织的持续创新,同时也涵盖个体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4.开放性与广泛性的统一:从学习主体而言,开放性与广泛性的统一体现于学习行为的全员参与、终身学习;从学习的对象来看,开放性与广泛性的统一体现于内容的择取空间和时效。“积极推动党员干部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社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7]
二、发轫与变迁:对学习型党组织的历史考察
党的纲领作为学习型党组织的共同愿景,总是根据革命或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而有所调整的。所以,我们不妨据此划分不同阶段,进而探究学习型党组织的发轫与变迁。
(一)萌芽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共同愿景的达成
从洋务运动到,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打开充斥着苦难与抗争的中国近代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其实就是中华民族学习与反思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则是诞生的外在条件。1921年,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其主要内容为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除阶级区分、消灭私有制和联合第三国际等。1922年,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学说和远东大会的精神,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讨论了党的任务并制定了党的纲领。其中,为了实现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在我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与党的一大共同完成了党的创建任务。”[8]随着共同愿景的达成,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开始深入实际,积极行动,调查研究中国社会情况,总结斗争经验,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在国共合作、武装起义、抗日统一战线等系列经历中,共产党人完成了许多伟大的创举: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建立了革命的武装、提出了从实际出发独立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第一次明确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9]等。1930年5月,同志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揭示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根本思路。抗日战争时期,他又全面总结了以前历次革命的经验,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1941年开始的运动,更是一次伟大的学习与总结。由此可见,我们的党组织自诞生之日起,已经基本涵盖了学习型党组织的诸项要素。虽然还存在着诸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化、组织的集体意识淡薄、学习松懈、创新能力不足等部分问题,但并不影响学习型党组织雏形的构建。
(二)发展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飞跃及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
同志一直强调理论的学习和与实践的结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总结:“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在这20年里,中国共产党人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做出了巨大努力,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以血的代价换来的。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总纲首先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革命的性质,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目前阶段的任务,同时在修改后的党章总纲中还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二十四年的艰苦历程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思想得到了最终确认,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制定过七部具有共同愿景内容的党章。其中一大到六大制定的六部党章,都是在共产国际直接指导帮助下制定的,反映出党在幼年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些特点。1945年七大制定的党章,则是在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后由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制订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和党的建设上的完全成熟。思想的确立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结果,也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
(三)成熟期: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1956年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新党章根据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学习什么?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中,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实践,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应用,积极号召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都要学习和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面向现化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9年9月底,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鉴于世界和中国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鉴于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中担负的重大责任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有必要把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和探讨当前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理论问题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提到全党面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经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检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因而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则是实践的学习。在历史中学习经验教训,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经济建设中学习经济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实现了持续地创新。
三、关于几个现实问题的思考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武装工作,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使学习成为不断增强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清醒、实践上应用的过程。
(一)思想“庸俗化”和过程“表象化”问题
思想“庸俗化”是主体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的表现。这就需要共产党人注重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认识水平。“我们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我们还是要造成一种学习的空气,学习理论的空气,学习实际的空气。”思想的“庸俗化”必然带来学习过程的“表象化”。割裂工作与学习的内在联系,注重学而漠视习,不能够依托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灵活地建构起用于指导活动的图式。对此,我们有必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学习观教育,厘清学习与政治、学习与工作、学习与人生等问题,并依此构架合理的激励机制,使学习真正成为共产党人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态度、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
(二)党性原则和学习中的伙伴关系之处置
刘少奇同志曾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性的基本内容之一。那么,如何在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团队内部实现真实的、平等互动的学习伙伴关系呢?应该明晰的是:“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并不等同于“以服从为基调的文化”或“同质化”,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个体意愿的充分表达与否,所服从的意志代表整体利益与否。健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制度,这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已有详细地要求,比如集体学习制度、培训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党员个人自学制度、学习考核制度、学习成果转化制度等,而尤为重要的应是民主集中制在学习生活中的贯彻。在学习中推行民主集中制,其目的之一就是平等互动的伙伴关系之构建,即一方面重视组织中个体意愿的充分表达,另一方面还注重通过深度汇谈或批评与自我批评而达成意愿整合,并且在具体措施上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以及可操作性。
(三)关于学习内容“碎片化”问题的探讨
基于发展阶段、认识水平、个体差异等现实因素的影响,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似乎无可避免,但我们又必须规避“试图通过重新拼起来的碎镜子来观察真实的映像”[10]的状况,所以,这就需要重新梳理一下相关问题的存在。首先,“碎片化”的学习会组合成为“碎镜子”吗?我们的回答是可能但不必然。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总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其基本特征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换而言之,“碎镜子”之所以“碎”,其原因是对结构形式的忽视。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系统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内容的组织。日常的、部分的学习,不是杂乱的碎片堆积,而应视为有目的、有计划的整体或系统的成长积累。其次,如果说系统思考是避免“碎片化”学习的前提,那么系统思考又是如何在之前产生的呢?作为一个概念框架、一个知识体系,我们认为系统思考基础性的来源有两种:其一是组织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以及共同愿景;其二则是对人类社会既往科学理论的总结和探究。因为学习的本身决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相反地,它应该是一个运动的、开放的、联系的、生成的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