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
时间:2022-07-15 02:48:12
导语: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陌生化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以诗歌语言研究为基本材料而提出的一种艺术主张。它来源于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提出的艺术理论:“给平常的语言赋予一种不平常的气氛。”[1]陌生化一词的俄语字面意思是makingchange,含有“使之陌生,使之新鲜奇特”之含义。为了打破感知的自动性,形式主义者主张采用陌生化手法创造出新的形式,使人们摆脱自动感知。陌生化的提出有其科学依据,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熟悉而单调的刺激易使人产生疲惫和厌烦,甚至有排斥心理,但陌生而新奇的事物却能满足人的猎奇心理。自陌生化理论提出之后,西方学术界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在翻译领域,近年来也有学者开始使用这个术语,认为陌生化对文学翻译有重要的启示。然而,现阶段真正将陌生化和翻译相结合的研究为数不多,并且将陌生化移用于翻译时概念模糊不清,常与异化相混淆。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厘清陌生化与异化概念的基础上,对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再现原作品中的陌生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进一步探讨陌生化对文学翻译研究的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陌生化概念
(一)文学领域中的陌生化
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书中指出,文学性是文学有别于非文学的基本特征,而表现文学性的最重要手段就是陌生化。陌生化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指作者通过重复、颠倒、错位、浓缩等方式将日常语言符号重新排列成巧妙奇特的表达,从而有意识地“增加读者感知的难度和感知所造成的困难形式”,使感知过程变得艰涩,延长整个审美体验过程,从而增强客体的可感知性。[2]作家或诗人会无意识地将这种艺术手法用于文学创作,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刺激读者的感知,故意颠倒黑白或指鹿为马,避免人云亦云,以使其所表现的客体具有新奇、美妙、不同寻常之感。如“柳絮飞来片片红”“坚硬的稀粥”“绿色的太阳”等这些看似情理不通、不合逻辑判断的表达却被视为佳句。正是因为它们打破惯常思维,修改了人们有关事物的文化记忆,让人们跳出审美疲劳的漩涡,从而在凸显的陌生意义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二)翻译领域中的陌生化
再现原作中的陌生化不仅是由文学翻译的任务和特性所决定的,也是翻译伦理的需求。这样可以保留原作异常的写作手法,益于保存文化的差异性和异域性,使读者尽可能体味到接近原汁原味的异域文化。其实,陌生化一词早在1988年就已出现在翻译领域。爱尔兰诗人希尼最早指出:“翻译过程中译者适当抛弃译语语言的一般表达方式,将目的语的表达世界变得‘陌生’,以更新译者和读者已丧失了的对语言新鲜感的接受能力。”[2]他认为翻译中的陌生化即异化,其表现形式就是追求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性。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根茨勒曾说过,译文应保留原作品的陌生化表现手法,如现有表现手法可用第二种语言翻译出来,译者需进行二度创造寻求新的手法。[3]80目前,国内译界对陌生化和文学翻译之间关系的探讨还不多。孙艺风指出在译文中应保留原文中陌生化这种有意识地违背规范的特征。[4]郑海凌认为陌生化是文学翻译应遵守的一种翻译原则,无论采用归化或异化只要带给读者陌生感就好,实际上他却把重心放在异化的重要性上。[5]王东风认识到陌生化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应该“以变异对变异”来处理陌生化手法,但他却把陌生化简单归结为语言的差异性。[6]综观国内外有关陌生化在翻译领域中的研究,学者们对陌生化概念的界定并未达成一致,大致可分为两大倾向。一种是视陌生化为翻译的对象,研究重心为译者如何处理这些陌生化手法;另一种是将陌生化视为一种等同或类似于异化的翻译策略。这两种研究倾向中的陌生化并不属于同一范畴和层面。前者是文学作品中创造新奇之感的一种表现手法,只涉及一个文本,“以艺术价值为目的”;而后者是指保持原作品异域性和差异性的一种翻译策略,涉及原语和译语两个文本,“以信息传真为宗旨”。
(三)陌生化概念的界定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给读者带来陌生感的元素有三种:一是由于语言体系不同所导致的,二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三是原作者刻意安排语言符号而创造的。本文所探讨的陌生化依然沿用形式主义文化领域的概念,是第三种元素所造成的效果,且不同于异化,是译者为了追求文化异质性时所保留的其中一种表现特征。译者是否能捕捉到原作中的陌生化以及对其如何处理,关乎译作的文学性可否得到体现。译者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理论知识关系到是否能理解原作的“奇”中奥妙;再者,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译性,译者很难在原语和译语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理论上,英汉两种语言虽存在很大差异,但还是存在一定共性,语言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容纳另一种语言作品中的陌生化。实践上,文学作品的英汉互译中已有很多实例都成功再现了原作的陌生化。
二、陌生化再现的翻译策略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认真体会其文学性,准确把握作者刻意创造的在语言、语音、句法、篇章等各方面的陌生化,并进行二度创造尽量将其再现。通过分析翻译实例,可将再现陌生化的情况分为三种:一是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在译语中可找到对应的手法,一般采取直译策略再现其艺术效果;二是原作中的陌生化在译语中找不到对应的手法或无法直接保留,译者应采取意译策略,将其替换为译语中另一种陌生化手法;三是由于源语和译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原作中陌生化在译语中无法再现,译者应采取补偿策略。下面就这三种情况来看陌生化在翻译实践中是如何再现的。
(一)直译法
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属可译范围的陌生化,汉英两种语言里都有对应的表现手法,一般在语义上做文章,为再现原文艺术效果应尽可能采取直译。例1Hisbrotherisadisturberofthepianokeys.(=pianist)他哥哥是一个跟钢琴键找麻烦的人。(=钢琴家)[8]156例2根据报纸上官方介绍,他是天底下头等大好人,浑身上下毫无缺点,连肚脐眼都没有。(宗福先《于无声处》)Accordingtotheofficialwrite-upsinthepapers,he’sthebestmanintheworld.Hedoesn’tevenhaveasin-gledefectinhiswholebody.Why,hedoesn’tevenhaveabelly-button![8]160例1有话不直说,却故意绕弯子,用迂回曲折的话来替代,使话语达到一种新奇幽默的艺术效果,这就是运用了陌生化的折绕periphrasis手法。此处采用直译的策略取得了异曲同工之妙,使译文和原文一样生动形象。例2使用同本意完全相反的词句来表达本意,明显含有嘲弄讽刺的意思,从而使本意更加突出。人们夸赞某人完美无缺时总是会罗列出很多优点,按照常理没有肚脐眼实际上是一种缺陷,而此处却将其认为是浑身上下没有缺陷的表现,恰恰达到了标新立异之效。对这一陌生化采用直译能保留原文嘲弄的用意,让译语读者觉察到原文的陌生化效果。
(二)意译法
汉英两种语言里,很多陌生化的表现手法利用了各自语言的特点,要把它们译成另一种语言并非易事,因为各自的语法、语音、语言形式以及文化背景对译文读者来说是陌生的。但是,难译并非不可译,也能找到类似的表达方式,只要经过认真加工,这类难译的陌生化也可采用意译的方法得到解决。例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Thesilkwormtillitsdeathspinssilkfromlove-sickheart,Thecandleburnedtoasheshasnotearstoshed.[9]例4Somefishingboatswerebecalmedjustinfrontofus.Theirshadowsslept,oralmostslept,uponthewa-ter,agentlequiveringaloneshowingthatitwasnotcom-pletesleep,orifsleep,thatitwassleepwithdreams.(MarkRutherford)眼前不远,渔舟三五,凝滞不前,樯影斜映在水上,仿佛睡去,偶尔微见颤动,似又未尝熟睡,恍若惊梦。[10](高健译)例3中的“丝”与“思”同音,既表示蚕丝又表达诗人的相思之意如蚕丝般悠悠无尽到死方可终结,这里运用了陌生化的双关手法达到了焕然一新的效果。虽然英语中也有双关这种修辞格,却无法找到一个词同时表达这两种含义,许老便采取意译法将其分译成两个词silk和love-sick,但我们也可体会到该译文的妙处,silk和sick不但形近而且在发音上极为相似,在很大程度上再现了原语的陌生化。例4这段话采用拟人和重复的陌生化手法描述了一幅风景画,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国读者来说,由于语言外壳不同,原语所表达的风景感似乎不够鲜明,若采取直译的方法便毫无美感可言。该译文采取意译法将原文中的风景画绝妙地展现出来,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同时给人一种凸显的画面感,使得译语读者清晰地领悟并强烈地感受到原作语言的艺术效果。
(三)补偿法
不可译的陌生化一般表现在字音、字形、词性、词的结构、词的缩减、词义转换、排列等方面,而这些特点无法再现于译语中,但译者不应轻言放弃,应尽可能采取补偿法加以补救。对于原文中一些实在不能译的陌生化手法,译者应该给以简单的说明,让读者意识到原作中的妙处。例5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水浒传》第六十回)Anoblemanstandsinaboatonthelake,Turnshehereortherehisfeartoslake?Turnshehere,turnshethere,nonecomestohelporsave,Robbers,darkness,stormandwinds—allhecanbutbrave!例6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红楼梦》第五回)Aclearmoonisrarelymetwith,Brightcloudsareeasilyscattered;(杨译)Seldomthemoonshinesinthecloudlesssky,Anddaysofbrightnessalltoosoonpassby.(DavidHawks)例5这首诗是吴学究在卢俊义家中的白壁上写的藏头诗,其新奇之处是每句首字可组成“卢俊义反”的句子,即“卢俊义造反”之意。这种独特的排列方式在英语中无法做到形式和内容上的对等。有人认为这是不可译的,仅仅传达原文的表面意思,而忽略了形式对应,原文的艺术效果便不复存在。赛珍珠的译文堪称佳作,其中每一句的第一个词也组成一句话“Anoblemanturnsrobbers”,这种译法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形神兼备,再现了原作的别具匠心之处,但为了使读者更加清楚原作中的陌生化,应该给以简单的补充说明。例6中第一句运用了析字的陌生化手法。析字是一种以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相契合相连带的关系,随即借来代替或推衍一种意思,来曲折表意的修辞方法。“霁月”指雨停月出,演化为“晴”字;“彩云”指成花纹的云彩,演化为“雯”字,暗指“晴雯”的悲惨遭遇。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此处的析字手法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表达,杨译和霍译采取了直译无法再现原作的陌生化,只能凭借注释在某种程度上来弥补译文的缺失,以帮助译语读者来理解原作中的新意。
陌生化理论的提出为翻译领域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给译语读者带来类似于原语读者阅读原作的艺术体验。然而,陌生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任何新鲜、陌生的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逐渐熟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的策略尽量再现原作的陌生化;当然,译者应该把握适度原则,既要尽量忠实于原文,又要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任何不慎的过度的举动都会破坏二者之间的平衡,译者须采取最可行的翻译策略在“妥协”中求生存。
- 上一篇:国土局治理慵懒行为工作意见
- 下一篇:国土局联合巡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