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甲骨文书法艺术特点与临习

时间:2022-07-02 10:33:42

导语:谈论甲骨文书法艺术特点与临习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谈论甲骨文书法艺术特点与临习

甲骨文自1899年被发现以来,至今仍作为一种书法艺术书体在使用。在祖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这一过程虽然相对短暂,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有着积极的意义。甲骨文及后来的甲骨文书法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甲骨文书体自身所产生的作用以及书写者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有着紧密的联系。了解甲骨文书法不同的艺术风格及演变,对甲骨文书法的研究与临习均有裨益。

1.甲骨文字自身作为文字书体的创立、成熟与使用形成了不同风格与特点

早期先人创立使用过程中,因不同历史时期主客观条件及载体内容的不同,从而形成了文字书体自身造型结构赋义的不同,形成了字体自身不同的形式风格。这一点可以通过甲骨文字的骨版契刻、文字书体风格被学者划分为五期来认识。甲骨文一期即武丁(包括前盘庚、小辛、小乙)时期字体特点:“雄伟宏大”,字体形态大小有别,线条笔划净细精劲。甲骨文二期即祖庚、祖甲时期字体特点“谨守法度”,字体略小,大小适当,形款匀称整齐,疏密有致,法度中规。甲骨文三期即廪辛、康丁时期字体特点:“颓靡错乱”,字体线条柔弱、纤细,结构讹误,体貌幼稚。甲骨文四期即武乙、文丁时期书体特点:“刚劲峭拔”,线条较纤细,但劲挺钢韧,结构风貌劲峭。甲骨文五期即帝乙、帝辛时期字体特点:“严整浑厚”,字形匀称,形款整齐。可见甲骨文五个分期中,一期和五期字体风格特点鲜明有别,四期近于一期,三期独有特点,二期与五期虽工整相同,但也有别。如董作宾先生所言,不同时期甲骨契刻文字是由当时五期中不同时期的贞人契刻完成的,因契刻时期不同,各个贞人的精力风格也不同,其字体演变异同,从而形成不同时期的书体风格及契刻成文的甲骨文形体特点。五个时期的甲骨文中,相同文字的不同风格,首先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同特点,同时,也代表了甲骨文字书体在创立使用过程中,因自身繁衍使用的需要,而呈现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写风貌,其艺术风格表现出自身的多样化。这对后人研究当时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样,对后人学习和创作甲骨文字的书法艺术也有着重要影响。

2.甲骨文的早期发现、研究和使用过程,形成了甲骨文书法艺术的不同风格与特点。

甲骨文被王懿荣发现后,因收藏研究使用的需要,经历了具体发掘整理、使用传播的曲折过程。前面所述的3000多年前甲骨文字契刻成形的文字形式和特点的五个分期,是由著名甲骨学研究学者董作宾等人研究归纳完成的。而董作宾、罗振玉等学者所处的上世纪早中期,其对甲骨文契刻文字的研究,与著录使用的表现形式多为油纸摹写,再者就是被罗振玉以篆书笔意形式书写、以集联形式示人。其主要代表人物罗振玉、董作宾,他们因个人经历背景和对甲骨文字整理研究成果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甲骨文字书体的风格。罗振玉作为研究学者,在研究著录过程中,对甲骨文契刻文字的书写,是以篆书笔意取甲骨文字形体完成的。其篆书用笔劲到方圆,兼而有致,取甲骨文字形体结构,线条开合自然天成并不拘泥,其篆意风格鲜明,被称篆意甲骨文风格。董作宾作为研究学者,对甲骨文字的书写,主要是对甲骨契刻文字的摹写。因董作宾较他人收藏有数量较多的甲骨文著录书(契刻前的朱砂书写甲骨文字)和朱砂骨版书法的文字,董作宾多对甲骨版朱书文字原貌进行直接临摹,并集字成句成联,其忠实原作,书写特点鲜明。用笔点、线尖起尖收,谓作“船形”。墨色凝重,结构严谨、清楚可人,其所写和我们今天看到的甲骨文书体与罗振玉清篆笔意所书写的甲骨文书法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罗振玉、董作宾两位先生作为甲骨文字学研究的集大成者和甲骨文字书体书法的早期典型代表人物。他们的书体风格虽然不能概括和集中体现甲骨文五个分期的书写风貌与全部特点,但他们科学严肃的治学态度和对古文字文化的传播形式,也代表了甲骨文书体的基本特点和典型风格。这些风格对今人甲骨文字的书写有着重要影响。

3.上世纪70年代后期,甲骨学与甲骨文书法的兴起形成了不同风格与特点。

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我国书法事业呈兴起之势。甲骨文字作为一种独立的书法书体,逐步被广泛认可,并作为艺术形式传播使用。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河南安阳的刘顺先生,其通过对大量甲骨文原版契刻文字的研究与临写,深得结字和使用规律,以独有的书法艺术形式进行甲骨文的学习与创作。其甲骨文书法艺术造诣继罗振玉、董作宾之后显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大胆地将传统书法中的行草笔意应用于甲骨文书写,线条灵动,结构开张,章法布局和款识精巧有致。行草笔意用笔对甲骨文刻画字进行一种更为生动的线条描写,线条劲健而不失灵动,挺韧且婉通,结构神形焕彩,既有小篆书风的劲道韵畅、静谧与舒展,又有行草书的神游与婀娜,使得秦篆的肃静与晋人的神韵交织笔下,对甲骨文书法在点线用笔、字形结构、篇章布局及款式形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度的探索创新,标新立异,使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在原片字迹与拓本印痕由古文字学术研究层面进入到古文字书写的艺术创作领域,使得甲骨文通过书法艺术形式得以更好、更广泛的传播。刘顺先生的甲骨文书法被当时及现今书法界所公认,其学术与艺术地位与史同在。以至20世纪末,其同道张伯煊又以隶书笔意入甲骨文,其金石刀刻味道十足、字形有法、结构巧致、气息清远,成为又一风格。不同历史时期与阶段对甲骨文字的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后人也有古典派、原创派、创新派之说,他们无一不是对甲骨文字的研究者、习作者和艺术道路上的开拓创新与继承者。他们集古文字学和书法艺术学养于一身,根据自己所处的历史时期,通过对甲骨学的学习与甲骨文字的研究以及长期的书写实践探索,形成了各具不同的书法风格和形式特点,为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途径。

甲骨文书法的用笔和其表现形式因其自身的丰富性而表现多样,因此依据什么样的标准去学习和创作,了解和掌握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显然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甲骨文书法的学习,应尽量通过对甲骨文原版的文字原型进行直接临学,或通过实物照片进行临学,有条件者,可直接对甲骨文拓片进行临习研究,这样容易使初习者直接了解和把握甲骨文的字形和内在韵意风貌,从中汲取真谛与精髓。否则,未能了解和研究第一手甲骨文字的真实材料,脱离甲骨文原迹字形而仿写他人作品,这种他人之后又后于人的层层仿学的学习方法,多会导致对甲骨文的误识、误写、误用,甚至导致临习的误途,弯路。甲骨文书法作为古文字书法艺术,现今通常归为篆书书体门类。笔者认为,虽可归类篆书,但却不同于篆书。因为甲骨文与篆书仍有着多方面的不同,甲骨文介于图画文字及成形文字的早期,多以象形为主,由意附形,以形表意,其书写和表现形式与篆书,特别是大篆,无论是从书写工具和承受物,还是到字形结构用笔特点都有着本质意义上的区别。从时间空间说,甲骨文与大篆还是相距较近,所以书体的线条又有着许多相融共同之处,甲骨文习作时可以在表现金石契刻神韵的同时借鉴篆书笔意,可以作更丰富的艺术表达。甲骨文书法的用笔特点应该从了解甲骨文字的线条契刻特点入手。

甲骨文字的线条是以刀法契刻而成的。在甲骨文字刻写过程中,其受力的倾侧程度是由刀锋的角度决定的,刀刻与骨片的锐度夹角不同,所刻线条的效果亦不同,表现各异。锐则光滑,线条富有弹性,相对流畅;钝则厚重、粗犷,呈朴拙之气。契刻过程中,为防止契刻打滑,同时要做到使力精准,落刀成形,故先人在刻写中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刀锋须锋利,执刀应以竖刀、立刀、直刀为基本的执刀方法,以确保刀锋不因过侧过偏而滑脱或跑锋失准。不难理解,立刀与毛笔的用笔中锋是一致的。刀锋直刃入骨契刻的文字线条,是瘦劲钢挺健韧有力。深而凝,神相聚。立刀呈现在骨质上的契刻线条两边相对光滑齐整、有力,是与毛笔中锋书写的线条形态近乎一致的。而我们当今的毛笔书写,中锋用笔亦应是主要笔法,这对我们今人研习甲骨文字书法艺术及其书写用笔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实生活中人们惯性的审美标准,多是求中不求偏,求对称不求倚侧,求综合圆润不求偏薄,求凝重简约不求浮华造作。一般多数情况下应以中为主,以侧为辅,相得益彰。其中还有起、收、行笔速度急缓,着力轻重诸种因素。甲骨文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应遵循甲骨文当时契刻的用刀与使锋的状态和生成规律。大凡可取之法应是兼而有之。当然在甲骨文书法书写用笔过程中我们不能苛求笔笔皆中锋,但如果侧锋过之,笔笔侧取,字字侧法,则不尽可取。否则,书写时如果字形小,笔画短促还偶有景观,如果字形略大、线条略长,则片叶状过繁,主干与躯体何在?媚状密布,且欠中厚之书道气韵。甲骨文书写过程中,执笔取直以便较好的中锋用笔,行笔应顺势使转,笔锋着纸后用笔可时有前倾逆行之态,涩行杀纸为止。由于甲骨文的骨板刻写,其起笔处是着力顺势落刀劲行,而毛笔书写时,起笔多为逆锋,回毫健行,当然,逆锋起笔逆入折回的点划效果也不尽相同,应视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法折笔铺毫取势。同时,起笔的端处形状亦可方可圆,应视字体结构及笔划要求而择,此类入锋起笔的方法应在具体书写过程中注意研习,得当把握。使用的方法正确,可出现很好的书写效果,这点通过综合研究,几位甲骨文书法大家的墨痕字迹是得以验证的。甲骨文书法点线用笔的收笔也极为重要,其书写方法正确与否效果相差甚远。甲骨文书法收笔用笔原则上应视每个字结构、点、面、形式的安排效果而定通常其起笔后的行笔以挺健、凝重、干净为上。笔锋运行间应保持行笔铺毫,笔锋尽求内敛,将行笔的着墨点集中到笔毫锋端,顺势出锋收笔,锋至笔端,确保会收到满意的线条效果。当然,收笔的方法很多,应视需要而定,大到整篇章法布局,中到结字塑形,小到用笔的起、行、收三者之间关系与速度急缓,墨色浓淡,着力轻重之间的关系都应以正确方法处理好。

甲骨文书法艺术风格各异,创作的路子很宽,每位作者追求的艺术风格与理念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信有生命力的艺术形态多是师古而出古,是吃透规律,把得“真脉”勤于实践临习而成的。用笔行之有道,得大益。现代人的艺术行为是做在今天,留给历史判定的。艺术需要识得真谛,需要不断的补足营养,以在对立中求统一,在兼容中谋发展。学识基础和正确的技法对于古文字特别是甲骨文书法的学习效果是至关重要的。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由于社会精神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甲骨文书法艺术也会被更多的人所喜爱,甲骨文书法的创作也会随之增多。甲骨文书法的学习和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愈显历史文化价值。目前,从学习资源的层面上来看,能够真正接触到甲骨文契刻原版骨片进行研究的人数仍是极少,所以,习作中应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以便通过对甲骨文字的学习和甲骨文书法的习作实践,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基本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