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管理
时间:2022-06-30 09:59:57
导语:谈论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管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质基本释义为本身的形体,本来的形体;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同义词为实质,反义词为现象、本体、内部、内心、里面、表面等。本质可使人们脱离具体的形象进行创新活动。意识形态(英文:Ideology,也写作“意识型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观),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Ideology这个词是德崔希伯爵(CountDestuttdeTracy)在1796年所创造的,被用来界定一种“观念的科学”。拿破仑称帝之际,发现欧陆的哲学家多数对他有所批评,高傲的拿破仑遂以“意识形态家”轻蔑地称呼他们,自后在言语的使用上,“意识形态”偶尔会表现出负面的意涵。在广义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系谱上,其可追溯至柏拉图《理想国》中的“高贵谎言”(thenoblelie)的思想。由定义上来看,文学的本质与意识形态之间必定存在着一定的不可置否的关联。并且,这一关联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其强大程度,将文学的本质与意识形态紧紧捆绑在一起,二者之间相互的作用力是造成文学对世界影响的重大原因。也是在文学作品当中,二者的交互影响,使得文学作品在道德、哲学、伦理等方面具有更高层次的现实存在意义。
一、文学的本质
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文字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其中诸子原创文学网站的内容最为全面,包括从儿童文学到诗歌、剧本、学术等一切形式和内容。由此可见,文学的表现形式以及所涵盖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要探究文学的本质,我们首先应该将文学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对其历史进程的纵观以及对其涉及范围的横观,加以对文学特质的把握,在全面客观的分析下,得出我们对文学本质的理解。在这样的视野下,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到,从文学出现以来,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从单一到多元、从宗教到纯文学的成长,并且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下,有了更多更新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形式。在这样的发展之下,我们可以通过更加清晰地表达,更加透彻地理解,更加顺畅地成长。当然,表现手法和表达形式的多元化也为文学的纯粹净化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文学创作不再圄于过去单一的表达思路,有了更多更好的方式,这样一来,创作者能够更加顺畅地将自己内心所想表达于字里行间,文学创作也就不再是作者在某几个文体之间徘徊,试图向框架妥协,从而极有限地表达。文学在这一方面的成长,能够更好地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灵感,更好地提升文学作品当中的精神层次,也有了更加成熟的蜕变刺激源。这不仅有利于文学的发展和壮大,从受众上来讲,也能够更加有利地提升人们的思想觉悟层次,让读者接收到更多的信息,从而达到更加透彻的读者与作家之间的共鸣和思想冲击。
二、文学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一个属于哲学范畴的概念,在它所携带的信息当中,包含了当下社会所存在的普遍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当下大众普遍承认的世界观等多方面的内容,是非常广泛、非常深刻的。意识形态与文学本质一样,由产生开始直至如今,经历了由幼稚到成熟、从单一到多元的成长历程。不同于文学本质的地方时,意识形态并不取决于某一个特定的领域,它是由大多数人的意识集中所形成的观念集合,是整个人类社会对于这个世界上的许多存在所持观点的交集。意识形态的存在,使得人们在思想共鸣这一方面达成了可能,也使得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类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会随着人的际遇、个人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巨大的差异的。在当下文学环境当中产生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充分展示了创作者在看待这个世界时所持有的视角,更加有利于人们剖析自己在看待和处理世事的过程当中正确和偏颇的部分。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利用作者有限的文字表达,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和思考,引发读者的自省,进而达到修正读者人生观、引导世界意识形态的目的。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当中意识形态的存在肩负着改变世界的重大责任,而这一责任,是通过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充分理解和剖析,并且在透彻的解析过后充分的自省才能够完成的。
三、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一)相互统一。从上文中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具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在其成长过程中,都经历了由幼稚到成熟、由单一到多元的成长历程。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一切事物均是在历史的进程当中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的成长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但其成长的方向是统一的,这一特点,保证了二者能够在同一历史时间轴当中前进,进而达成二者在成长脚步上的相对同步。另一方面,文学本质的发展趋向是随着文学作品的愈加多样化而变得更加的纯粹,相应的,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则是随着人类价值取向的愈加多样化而变得更加的和谐统一。这一方面的统一,注定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在表现形式上趋向于更加的多姿多彩,而在其本真核心上趋向于更加的统一纯粹。文学本质和意识形态在现场和本质之间的同向发展,保证了文学作品当中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的完美统一,让二者形成更见牢不可破的贴合,进而达成二者的相互促进、相互激励。当然,在这里我们必须注意到的一点是,文学本质和意识形态二者都是与人类的活动密不可分的,二者都必须依赖人类的生产活动存在着,并随着人类活动方式、活动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也就是说,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一样,是人类为更加便利地表达和研究世界而创造的虚拟概念,属于物质以外的范畴,无法离开人类活动而单独存在。
(二)相互矛盾。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首要表现在他们各自依赖的载体上。也就是说,文学本质是依赖文字而存在的,而意识形态是依赖人类意识而存在的。二者在载体上的矛盾,决定了二者在交流时,由于文字表达力度和读者理解程度的不同而产生巨大的障碍。这一矛盾可以随着文学本质和意识形态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得到一定的缓解。从更加本真的角度上来看,文学本质始终局限于文学这一范畴,是一个范围较窄的概念,而意识形态则存在于人类意识的各个方面,是更加宽泛和广阔的。这一涵盖范围的矛盾,不仅表现在存在形式的差异上,也表现在接受人群的范围上,即:文学本质以文字作为载体,通过作者的表达和读者的阅读这一链锁行为来完成信息的传递;而意识形态始终存在于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意识当中,对象包括所有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人群,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人群中间。因此可见,文学本质比起意识形态来说,在范围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文学本质的终极目的是要通过文学这一存在形式来警醒世人,是要通过作者的书写和挖掘、读者的参详和领悟,最终达到提高世界精神层次;而意识形态的存在确实没有明显目的的,也就是说,意识形态的存在是无指向性的,它是当下价值观念的集合,并不为着某一特定目标而存在。
(三)和谐发展。无论是从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还是矛盾来看,二者的和谐发展是显而易见的。从以上两点中所阐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在发展方向、进化趋向、依赖受众等方面达成了高度的统一,而在依赖载体、涵盖范围、终极目的等方面则有着较大的矛盾。但正是这些矛盾与统一特点的存在,通过二者发展中形成的巨大的内在驱动力的作用,使得文学本质能够与意识形态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具体来说就是,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二者在统一点上,能够通过共同的发展步调,进而达成共同成长、相互激励的作用,而在矛盾点上,二者能够通过矛盾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冲击火花寻求到各自的突破点,进而在冲突中寻求全新的统一和成长。矛盾和统一从不同的方面产生作用,共同达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作用。由此可见,文学意识与意识形态实质上是密不可分的,由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提高了二者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也从对另一方的冲击作用达到了相互的推动和蜕变。从这一方面来看,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是已然达到了和谐发展的相互关系的。
四、结语
在文学的本质保证文学作品的纯净度、而文学作品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展现现世价值观的情况之下,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注定是一对相生相克的孪生体。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的矛盾与统一,保证了二者的和谐发展,并通过在文字背后所构建的理想世界来完成。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这样的一个国度当中,文学的本质与意识形态有着极其剧烈的冲击,通过这一冲击所产生的火花,即是孕育出文学在表现形式、书写视角、讲述起点等各方面的全新手法的原初动力。由此可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对于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否认的推动作用。
- 上一篇:发改局干部竞岗报告
- 下一篇:谈论文学翻译语言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