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校书郎文学创作特征
时间:2022-06-27 03:19:44
导语:唐代校书郎文学创作特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从现存资料看,唐代校书郎任职时间一般为三年。在为官期间,校书郎通过校雠、编著、酬唱等活动得以广泛地接触社会,增加生活体验,并且用诗文记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校书郎在工作期间的文学创作记载了他们的职业特点,比如环境清雅、校雠忙碌、宿值制度,同时也用诗文记下自己的为官心态。他们留存的诗歌中有许多唱和诗、送别诗,这些诗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文学创作的题材和内容,也推动了唐代文学的发展。
一、拓展唐诗的内容
校书郎因工作需要和职务迁转需要离开京城四处流动,因此形成很多送别诗。如景龙二年(708)秋,宋司马要到许州赴任,修文馆学士宋之问、李适、李乂、卢藏用、薛稷、马怀素、徐坚等共同作诗送,时为校书郎的张九龄也有《饯宋司马序》。朱庆馀送校书郎的诗有《送韦繇校书赴浙东幕》、《送韦校书佐灵州幕》、《杭州送萧宝校书》。岑参有《送弘文李校书往汉南拜亲》、《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送秘省虞校书赴虞乡丞》。吉中孚被授予校书郎后因故归家,好友卢纶、李端等都作诗送别。卢纶有《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李端有《送吉中孚拜官归楚州》、司空曙有《送吉校书东归》、李嘉祐有《晚春送吉校书归楚州》。《全唐文》里检得送别文章如权德舆《送许校书赴江西使府序》、《送张校书归湖南序》、《送陆校书赴秘省序》,于邵《送李校书归江西序》,等等。校书郎经历还带来了一个新的创作题材,即以秘书省、弘文馆、集贤院等校书郎的工作环境及生活状况作为即景抒情的描写对象。这些诗文有的是在交游酬唱中写景状物,有的是个人写景抒情之作。如杨炯《崇文馆宴集诗序》:“尔其青垣缭绕,丹禁逶迤。鱼钥则环锁晨开,雀窗则铜楼旦辟。周庐绮合,廨署星分。左辅右弼之宫,此焉攸集;先马后车之任,于是乎在。”[1](P1925)极写崇文馆的富丽堂皇,体现出恢弘大气的盛世气象。权德舆《昭文馆大学士壁记》对于昭文馆的设立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描述。刘禹锡也有《早秋集贤院即事》。杜顗《集贤院山池赋》有:“郁乎群贤之林,有山其秀,有池而深。幽流澹泞,苍翠嶔崟。千门下隔,三殿旁临。引彤庭之佳气,涵碧树之清阴。连绵芳草,游泳仙禽。对石渠之铅粉,会金马之衣簪。宛□霞而在目,眇江海而为心。何扁舟之独往,何倒影之远寻。怀我魏阙,浩尔长吟。山池之阴,可以清吾襟;山池之所,可以狎吾侣。凉风忽起,白云时举。”也是对集贤院的即景抒情之作。有些文章既是文学创作,也是难得的史料,如韩愈《送郑十校理序》在文首谈及集贤院的设置原因:“秘书御府也。天子犹以为外且远,不得朝夕视,始更聚书集贤殿,别置校雠官,曰学士、曰校理。常以宠丞相为大学士,其他学士皆达官也,校理则用天下之名能文学者;苟在选,不计其秩次,惟所用之。
由是集贤之书盛积,尽秘书所有,不能处其半;书日益多,官日益重。”[1](P5627)这篇文章常常作为资料用来说明集贤院的设置情况。符载《送袁校书归秘书省序》中论及校书郎的晋升情况,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这一职位的期望之高,而且为我们了解校书郎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有些校书郎在任职期间还潜心研读,撰写书籍。如郑处诲为校书郎时,撰次《明皇杂录》三篇流传后世。段成式在任秘书省校书郎期间,广泛阅读了朝廷官方收藏的图书,秘阁书籍,披阅皆遍,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以奇异著称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新唐书》卷五九有“杨浚《圣典》三卷(校书郎,开元中上。)”《全唐诗选注》记杨浚开元中进士及第,任校书郎。曾作《圣典》三卷献给皇帝。天宝中,任中书舍人。[2](P801)卢象任校书郎期间就很有诗名。刘禹锡在《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写道:“始以章句振起于开元中,与王维、崔颢比肩骧首,鼓行于时。妍词一发,乐府传贵。由前进士补秘书省校书郎,转右卫仓曹掾。”[1](P6112)《唐诗纪事》记殷璠评论卢象诗歌有:“象诗雅而平,素有大体,得国士之风。曩在校书,名光秘阁。其如灵越山多秀,新安江甚清,尽东南之数郡也。”[3](P389)对卢象的诗才进行了高度评价。王昌龄与高适、王之涣交游唱和的故事还被演绎为“旗亭画壁”的轶事,唐人薛用弱《集异记》有记载,《全唐诗》也有记载。此诗坛佳话,广布艺林,还被演绎为戏剧故事,明代郑之文有《旗亭记传奇》,清代卢见曾有《旗亭记传奇》,张掌霖有《旗亭讌杂剧》。这则故事后来有人考证说与事实不符,但即便如此,仍不失为唐诗传播史上极有价值的资料。
二、丰富了诗歌意象
有些和校书有关的意象还以一些别称入诗,使诗歌意象和内涵更为丰富。比如周繇为秘书省校书郎时,林宽有诗歌《和周繇校书先辈省中寓直》:古木重门掩,幽深只欠溪。此中真吏隐,何必更岩栖。名姓镌幢记,经书逐库题。字随飞蠹缺,阶与落星齐。伴直僧谈静,侵霜蛩韵低。粘尘贺草没,剥粉薛禽迷。衰藓墙千堵,微阳菊半畦。鼓残鸦去北,漏在月沉西。每忆终南雪,几登云阁梯。时因搜句次,那惜一招携。[4](P7004)这首诗既描写了秘书省静谧幽深的环境,又具有一定的特指意向。《因话录》卷五有:“秘书省内有落星石、薛少保画鹤、贺监草书、郎余令画凤,号为四绝。”薛少保即薛稷,文辞书画均闻名于时,被称为“唐初四大家”之一。薛稷画鹤形神兼备,时称一绝,李白、杜甫等都曾吟诗颂其画鹤。鹤,被人美称为仙鹤,因形态优雅、气度轩昂、卓尔不群,自古以来就是诗人们喜爱的高贵形象。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了鹤意象,如《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大量诗文中的仙鹤不仅形态优美,还寄寓了较多的内涵。白居易《池鹤》:“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4](P5066)不仅写出鹤优美的形态,还以鹤喻人描写了自己的心态。贺监就是贺知章,刘禹锡有诗《洛中寺北楼中见贺监草书题诗》:“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中国书流尚皇象,北朝文士重徐陵。偶因独见空惊目,恨不同时便伏膺。唯恐尘埃转磨灭,再三珍重嘱山僧。”[4](P4051)对贺知章的书法表达了钦佩之情。郎余令作画工山水,时称精妙,秘书省内有他画的凤凰壁画。《和周繇校书先辈省中寓直》诗中所说的“落星”、“粘尘”之“贺草”、“剥粉”之“薛禽”,即指其中三绝。白居易《韦七自太子宾客再除秘书监,以长句贺而饯之》:“离筵莫怆且同欢,共贺新恩拜旧官。屈就商山伴麋鹿,好归芸阁狎鹓鸾。落星石上苍苔古,画鹤厅前白露寒。老监姓名应在壁,相思试为拂尘看。”[4](P5162)也对秘书省的这些景象进行了描述。唐代政府内廷藏书采用一种能够杀虫的芸香来保护图籍,因而校书场所又称为“芸台”、“芸阁”、“芸署”。芸香,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特殊的香气,还可以入药。芸香被普遍用作图书典籍避蠹,因此它也成为典籍藏所的代名词。沈括《梦溪笔谈》卷三中有:“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间,叶间微白如粉污,辟蠹殊验。”芸香在图书保护中的广泛应用,也产生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雅称,比如图书典籍称为芸编、芸书;书签称为芸签。秘书省及校书郎工作的地方又称芸阁、芸省、芸香署,如孟浩然《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这首写给王昌龄的诗中有:“永怀芸阁友,寂寞滞扬云。”[4](P1637)秦系《张建封大夫奏系为校书郎因寄此作》有:“不知芸阁上,遗校几多书。”[4](P2900)许浑《寄袁校书》:“劳歌极西望,芸省有知音。”[4](P6069)方干《题陶详校书阳羡隐居》:“芸香署里从容步,阳羡山中啸傲情。”[4](P7472)储光羲《新丰作贻殷四校书》:“不见芸香阁,徒思文雅雄。”[4](P1404)薛涛《赠韦校书》有:“芸香误比荆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4](P9045)校书郎在诗歌中往往被称为芸阁吏、芸阁郎、芸香客,如卢纶《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有“青袍芸阁郎,谈笑挹侯王。”[4](P3124)耿湋《送姚校书因归河中》有“明日过闾里,光辉芸阁郎。”[4](P2995)陆龟蒙《和袭美寄同年韦校书》“可中寄与芸香客,便是江南地里书。”[4](7213)李冶《寄校书七兄》有“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4](P9057)这些意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唐诗的内容,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形式。
三、展现诗才,提高诗艺
唐代举子在及第之前是很忙碌的,常奔波于州府与两京之间,求试、应解,少有时间从容思考,因而省试之作鲜有佳构,即如钱起的《湘灵鼓瑟》,据说还是得了神助。作为文士起家之良选的校书郎之职,工作悠闲,又有较丰厚的俸禄作为生活保障,这样他们就具备了从容构思的条件。此外,无论是应制举还是科目举,士人们都要提前做好准备,诗、赋、论都应纳入准备的范围。可以说,在任职期间的创作活动都是较为自觉的,每一次创作机会都不容错过,而且还需要仔细构思、慎重下笔。[5](P280)宫廷宴集唱和活动既体现官方唱和的荣宠尊贵和审美趣味,又能展示唱和者的诗歌才能和反应能力。而私人之间的酬唱在诗才之外,更多地体现了相互之间的友情和关心,送别诗也是如此。唐人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外出、宦游,亲戚朋友就会赋诗送行以表关切之情,送行之时也是群体聚会和各逞诗才的时候。如韩湘从校书郎入江西幕,朱庆馀等都有诗相送:朱庆馀《送韩校书赴江西幕》:“从军五湖外,终是称诗人。酒后愁将别,涂中过却春。山桥槲叶暗,水馆燕巢新。驿舫迎应远,京书寄自频。野情随到处,公务日关身。久共趋名利,龙钟独滞秦。”[4](P5870)贾岛《送韩湘》有:“挂席从古路,长风起广津。楚城花未发,上苑蝶来新。半没湖波月,初生岛草春。孤霞临石镜,极浦映村神。细响吟干苇,余馨动远蘋。欲凭将一札,寄与沃洲人。”[4](P6639)马戴写有《送韩校书江西从事》,僧无可有《送韩校书赴江西》,姚合有《送韩湘赴江西从事》。在这种场合中,既是送行唱和,又是诗人们展示诗才的机会,为了赋得好诗大家都是搜肠刮肚、谨慎落笔,力图能拔得头筹,引来一片赞叹声。多人唱和的场合还常常会创作联句诗。在联句过程中诗人们互相切磋诗艺,体现智慧、文才和创造力。如《寄司空曙李端联句》为:长安一分首,万里隔烟波。(王早)海上青山暮,天涯白发多。(耿湋)寻僧因看竹,访道或求鹅。(辛晃)云树无猿鸟,阴崖足薜萝。(耿湋)醉中留越客,兴里眄庭柯。(辛晃)黄叶身仍逐,丹霄背未摩。(耿湋)别愁连旦暮,归梦绕关河。(辛晃)高柳寒蝉对,空阶夜雨和。(耿湋)年华空荏苒,名宦转蹉跎。(辛晃)南陌东城路,春来几度过。(耿湋)[4](P8891)韩愈《石鼎联句诗序》用形象生动的描写体现了多人联句诗中相互争难斗巧、各显诗才的过程。由此看来,联句诗能集审美、交往、娱乐功能于一体。四、体现为官心态校书郎在任职期间的文学创作体现其职业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为官心态。中晚唐时期,由于唐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文馆组织机构、职责功能、活动内容都发生了巨变,从而也影响着此时期文学的发展。集贤院、弘文馆、崇文馆几次被精简,宫廷唱和活动衰落,其对主流文学的影响力也在减弱。京城文学创作队伍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各文馆的校书郎以及由非登朝官组成的直馆以下众多文士逐渐成为中晚唐文馆创作的主体。校书郎虽是文馆的基层官员,其文学创作性质却有别于此前常见的那种文馆创作。他们在馆期间参与的大型宫廷文会较少,既没有中高层朝官在公宴场面中的那种顾忌,也没有侍驾词臣那种特有的御用文人心态,因而创作时顾忌较少,艺术表现比较自由,因此其诗歌的题材内容、情思意蕴就别具一格。[6](P303)张九龄任校书郎期间所作诗歌《高斋闲望言怀》有:“纷吾自穷海,薄宦此中州。取路无高足,随波适下流。岁华空冉冉,心曲且悠悠。坐惜芳时歇,胡然久滞留。”
表现了作者刚入仕途时的复杂心情。王泠然在开元初期任职校书郎,他曾经上《论荐书》于当时的宰相张说以表明自己的才华。其《论荐书》有:将仕郎守太子校书郎王泠然谨再拜上书相国燕公阁下:孔子曰:“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则仆所以有意上书于公,为日久矣。所恨公初为相。而仆始总角;公再为相,仆方志学。及仆预乡举,公在官于巴邱;及仆参常调,而公统军于沙朔。今公复为相,随驾在秦,仆适效官,分司在洛,竟未识贾谊之面,执相如之手,则尧舜禹汤之正道,稷契夔龙之要务,焉得与相公论之乎?昔者公之有文章时,岂不欲文章者见之乎?公未富贵时,岂不欲富贵者用之乎?今公贵称当朝,文称命代,见天下未富贵、有文章之士,不知公何以用之?……[1](P2980)文章用语颇为自负,体现出当时开明宽容的文化氛围和文士自信豪放的性格特征。白居易贞元十九年(803)被授予校书郎,他在任职期间留下很多诗文,体现了白居易的思想状况和政治心态。如《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满意感和积极入仕的政治心态。《惜玉蕊花有怀集贤王校书起》中有“集贤雠校无闲日,落尽瑶花君不知。”体现了校书郎工作的忙碌和环境的清贵。同时,白居易在任校书郎期间对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泛渭赋》中“虽片艺而必收兮,故不弃予之小才。感再遇于知己,心惭怍而徘徊。”体现了白居易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心情。
- 上一篇:企业投诉机制建立调查汇报
- 下一篇:纪委坚持求真务实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