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穆斯林早期发展历程
时间:2022-06-26 09:40:57
导语:印度穆斯林早期发展历程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伊斯兰教进入印度是在公元8世纪前后,笔者认为以莫卧儿王朝为分界点,可以将伊斯兰教进入并在印度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公元8世纪前后到莫卧儿王朝的建立为早期阶段,莫卧儿王朝为伊斯兰教在印度得到巩固和发展的第二阶段,英属印度时期为沉寂的第三阶段。从8世纪到16世纪,穆斯林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路线进入印度次大陆,经过缓慢的融合与同化,“到莫卧儿王朝建立,伊斯兰化初步完成。”
因此莫卧儿帝国之前,是伊斯兰教力求使自己在印度次大陆立稳脚跟的时期。莫卧儿王朝是印度历史上几个统一时期之一,伊斯兰文化和印度教文化的互相影响以及达到的和谐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深入发展,“这种和谐一致在大莫卧儿人阿克巴的时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甚至到他的继承者和后期莫卧儿统治者的时候,也没有完全失去。”②可见莫卧儿王朝是伊斯兰教在印度次大陆深入和扩张影响阶段。随着莫卧儿帝国的衰落,特别是遭到来自英国的殖民入侵后,印度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印度穆斯林发展进入下一个阶段。早期伊斯兰教进入印度的过程,是由阿拉伯穆斯林和突厥穆斯林两者共同完成的。阿拉伯穆斯林是最早进入印度的穆斯林力量,他们的进入开始把伊斯兰教传入印度,使一部分人该信了伊斯兰教。但真正对印度全局产生影响,并把伊斯兰教传遍印度的,是公元11世纪到12世纪的突厥穆斯林。他们也是伊斯兰教徒,他们的进入最终导致13世纪初穆斯林王朝———德里苏丹国在印度的建立和此后4个多世纪的统治。
一、早期阿拉伯穆斯林的进入
公元8世纪,一批来自伊拉克的阿拉伯难民,落脚于南部沿海。后来陆续有来自阿拉伯、波斯的商人到沿海定居。他们与印度居民和睦相处,并与当地的妇女通婚,同时到伊斯兰教带入居住地,形成混血的穆斯林后裔。他们或许是最早在印度建立起来的穆斯林居民体。公元711年,倭马亚王朝自巴士拉沿海路攻入印度河下游,占领信德地区。到10世纪末,随着信奉伊斯兰教的外族的不断入侵,西北部的信德和旁遮普地区成为印度最早接受伊斯兰教的地区。
二、突厥穆斯林的到来
突厥穆斯林在印度传播伊斯兰教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10世纪至11世纪上半叶,伽色尼王朝,打基础做准备时期。第二阶段,打开印度门户,开始深入。公元1173到1174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古尔王朝灭伽色尼王朝,中止了100多年的突厥穆斯林又开始进入印度。第三阶段,继续扩张时期。这一时期穆斯林政权在印度全境出现,是伊斯兰教在印度得到初步发展时期。此间伊斯兰教在印度的发展可以通过印度各部分伊斯兰国家确立以及推行伊斯兰教的情况得到说明。其间出现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对伊斯兰教进入印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马茂德。伽色尼王马茂德于公元1000年到1027年期间,多次入侵印度(至少12次,有17次之说),以武力传播伊斯兰教,许多印度封建主为了保护既得利益,纷纷改奉伊斯兰教,逐渐与定居的突厥人、阿富汗人混居融合,成为印度穆斯林社团的主体。第二,穆罕默德•古尔。古尔王朝的穆罕默德•古尔,使中止了100多年的突厥穆斯林入侵重新开始。和马茂德不同的是,古尔的入侵以征服领土为目的,因而促进了伊斯兰教在印度扎根和发展。第三,阿拉-乌德-丁(1296—1316)。阿拉-乌德-丁是德里苏丹国基尔吉王朝的重要人物,基尔吉王朝的主要成就大都与他的名字有关。他基本上统一了除克什米尔外的北印度,并开始向南方征伐,扩大疆土。征服了当时南方的耶达婆等四个较大的国家,使它们成为自己的藩属国,将伊斯兰教德影响扩大到大部分南印度地区,形成全印帝国。“阿拉-乌德-丁因而被称作印度第一个穆斯林皇帝。”③第四,巴曼尼王朝的建立和强盛。南印度一直是印度教占统治地位的地区,巴曼尼王朝的出现和强盛,说明伊斯兰教不仅仅再局限于北印度地区,而是成为一个真正在全印度推行的宗教。公元8世纪到16世纪莫卧儿王朝建立之前,印度穆斯林社团的成分十分复杂。从8世纪到德里苏丹国早期,印度大部分穆斯林是外来阿拉伯人和突厥穆斯林及其后裔,“外族穆斯林社团,除旁遮普地区外,人数有限,改宗与同化是个缓慢的历史过程,持续数世纪之久;大部分印度穆斯林是在13~15世纪改信伊斯兰教的本地居民。”④在使印度伊斯兰教化的过程中,发挥宗教力量的并非只有苏非派,伊斯兰教上层乌里玛同样热衷于在印度推行伊斯兰教。乌里玛意为“有知识者”,是伊斯兰宗教学者的总称。在逊尼派中,乌里玛没有严密的组织,主要以其学识和虔诚获得威望,往往自称为伊斯兰教监护人、正宗信仰的弘扬者、捍卫者。
进入印度次大陆的伊斯兰教均为逊尼派,因此作为伊斯兰教正统派维护者的乌里玛,希望在印度按照伊斯兰教教法的原则建立彻底的伊斯兰教政权。他们反对统治者吸收印度人参与国家事务,更反对统治者为了政治需要对印度人采取缓和政策。正统乌里玛支持用武力强迫印度教徒改宗伊斯兰教,希望在印度树立纯正的伊斯兰精神。乌里玛在伊斯兰文化在印度推进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与乌里玛在上层的作用相比,苏非派在民间传播伊斯兰教教义的活动影响深远。苏非派英文译为Sufi-sm,它既有苏非派的意思,又有苏非主义的含义。苏非派是随着阿拉伯帝国对外征战的胜利,伊斯兰社会出现阶级分化,下层虔诚信徒对统治者严重不满而产生一个潮流,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了组织,有大批信仰者和拥护者,形成一支社会力量。苏非们专注的问题是穆斯林品行的修养,追求的是超凡脱俗、净化灵魂、返璞归真,最后实现与真主合一的最高境界。最初进入印度的苏非派,是在信奉伊斯兰教的伽兹尼王朝苏丹马苏德(马茂德之子)进入印度期间,经由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⑥即从印度西北部的拉合尔地区。苏非大规模进入印度,则是在中亚突厥穆斯林大举进入印度的时候,因此,进入并流行于印度次大陆的苏非教团大都来自中亚。虽然苏非派的主要教义是神秘主义,但印度苏非派形成之初,主要活动却不是传播和实践苏非神秘主义,而是以伊斯兰教教徒身份传播伊斯兰教。这是因为苏非派来到印度之后,面临的首要矛盾并不是伊斯兰教内部教派和交易之争,而是要努力在印度这个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下来。传播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是印度苏非派的首要任务,印度苏非派们也为此做出了大量努力并成果斐然。印度苏非派传教的方式是多样的,主要有建道堂、办学校、云游、布道等。伊斯兰教教义和苏非主义神秘思想随着苏非们的宗教旅行在印度大地上广为传播,苏非的修道堂和学校不仅仅是传播和讨论教义的场所,也是贫苦印度人的救济所。印度苏非们接触的人群也很广泛,既有中下层普通群众,又有上层统治者和贵族;既有印度教徒,又有佛教徒和其他宗教教徒。苏非们克己、守贫、慷慨的品性,所宣传的平等对待一切人的思想,以及他们倡导的对神的神秘的爱,为许多低种姓印度人和一部分追求建立公正社会的印度教徒所欢迎,对印度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使得很多印度教徒纷纷改信伊斯兰教。其中苏非大师们及主要教团所起的表率作用更是引人注目。
在德里苏丹国之前,最有代表性的印度苏非大师当属胡吉伟利。胡吉伟利坚持一神论,坚持遵守伊斯兰教教法,强调神爱,肯定神智,竭力排除与正统教义相抵触的观点和信条,使印度苏非派在产生之初接受的就是一种能见容于正统派教义的神学思想,同时也奠定了印度苏非派在以后的发展中与伊斯兰正统派和上层统治者关系的基调。受其影响,许多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皈依了伊斯兰教。德里苏丹国建立之初,便确立伊斯兰教为国教,把印度教伊斯兰化作为自己的目标。此时苏非们的在缓和宗教矛盾、传播和扩展伊斯兰教影响上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德里苏丹国建立后,更多的苏非来到印度。不同时期进入印度的苏非遍及全印,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他们反对伊斯兰教正统派乌里玛的宗教专制,鄙视他们对统治者的阿谀奉承,宣传平等博爱的思想,在缓和宗教压迫、促进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相互接近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他们的传教过程中常与印度教瑜伽派教徒共同探讨神秘主义问题。这时期苏非们的主要活动方式有宗教旅行、建立修道院、创建苏非教团、传教、修炼、著书立说。教团的建立标志着苏非的活动从独立的个体向群体化发展,同时其组织也逐步趋于完善,有利于有计划地开展传教活动。
德里苏丹时期主要有4大教团,按传入印度的时间排列分别是:契什提教团、苏哈拉瓦蒂教团、卡迪利亚教团、纳克西本蒂教团。早期穆斯林进入印度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宗教上,苏非派思想对后期帕克蒂运动产生的巨大影响;艺术上,印度的宗教祭祀音乐和民间音乐丰富了苏非派的“萨玛”活动;文学上,既出现了许多用印地语创作的穆斯林诗人,也涌现了很多运用波斯语丰富自己创作的印地语诗人。